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人文北京"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奥运后北京市确定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人文北京"位居"三个北京"之首,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根本要求."人文北京"要求"以文立市",即深入发掘首都丰厚的文化资源,其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充分体现古老北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现代北京无穷创造力与丰富人力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充分向全国、向世界展现北京文化创造力、巨大吸引力、振兴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进入"十二五"时期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集聚区建设结构性问题突出、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集聚区产业布局与定位、大力培养并引进创意人才、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理念是公平、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包容性增长"理念纳入乡村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乡村文化体制改革应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改革路径相结合,探索政府引导下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主体,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乡村文化投融资体制,从而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北京”建设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人文北京"是北京市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为实现发展目标做出的战略选择,"人文北京"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利益协调和表达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首都文化影响力;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推进志愿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民有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制度环境;城市景观建设和北京特质文化的弘扬;维护首都的安全稳定.而建设"人文北京",有利于引领和推动人文中国建设,这也是北京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讨论"两型社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两型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大课题中的应有之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内生型产业和"无烟工业".构成了"两型社会"理念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实现和延展.同时,"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完善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社会平台.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学理澄明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发展理念具体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从综合增长、全面增长、可持续增长再到包容性增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包容性增长"强调必要经济增长速度基础上的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质"的统一,人民群众享有权利的实质性增长,社会建设的多维度展开,和平与发展、参与与共享的国际诉求,实现个人和社会在公平、正义、平等与效率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增长"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它有助于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历时性已经淡化,当下的发展是共时性的,是挤压式的,是爆炸型的[1].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8.
"首善之区"是首都城市精神,北京文化特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支撑起"首善之区"的内容框架;人文是科技与绿色的内核,人文水准决定着"首善"的规模质量.首都城市的真正现代化,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现代性,使国内外民众广泛感知"善意",认同"首善".因此首都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以人文、科技、绿色为资源的善意传播,着力点在所有领域认真"积累善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创造增加值6402亿元,吸收从业人员294万人,分别占北京市GDP和北京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8%和20.7%.最后,本文针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C-D生产函数、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第一,创意产业在规模、内在效率与溢出效率满足一定条件时,凭借其较强的知识和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产生;第二,经济增长在为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扩大了人们对创意产品需求,进一步催生了创意产业的扩张和发展;第三,我国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供给引导"和"需求跟随"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存在偏于单向发展的问题。互补共赢,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福建省应发挥地域和人文优势,除引进台资与台商外,还应进入台湾市场,充分利用闽台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两地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偏于单向发展的格局,实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性对接。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对2006年的流行词语进行盘点,"文化创意产业"绝对算一个.其实,从1996年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到2006年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过了10年的策划与发展.2006年12月11日~14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共签署产业基地建设、基地项目引进、文艺演出、出版发行、版权贸易等合作意向、协议近200个,总金额达37亿多美元.这次博览会不仅把文化创意产业从政府决策推向市民,推向世界,而且也初步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强大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国与国之间依赖日益加深,国家间利益呈现“彼此相依”的共生性特征.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体现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理念,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开放视角看,包容性增长主要体现在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秉承和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中国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做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洛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洛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洛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服装行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意服装设计的市场转化是服装行业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国家和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理念和创造力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审美经济条件下对文化创意产业本质特征的再思考.作者以动漫产业为例,说明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创意乏力的问题,实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就要从理论上加深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梦想产业"特征的认识.文章描述了审美经济发展和审美经济学的兴起,强调了情感逻辑与自由表达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认为梦想能力的恢复和培养,不仅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前途,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北京CBD的商务旅游健康发展,应科学预测和合理调控北京CBD商务旅游容量及承载力,严格控制CBD商务旅游容量的消耗,降低CBD的商务旅游容量压力.北京CBD应该既"宜商"又"宜游",能给商务旅行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灵休憩的空间.此外,还应提升北京CBD商务旅游的文化品位,树立人文CBD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已经多年,我国则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即将完成“倍增计划”.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取得新进展,催生了文化创意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与其他要素融合,通过与技术的融合,“把生意做成文化”,通过与金融的融合,“把文化做成生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大众消费也必然进入新阶段,而文化消费是新常态下消费的新趋势.北京市文化消费引领全国,带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其跨界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产业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人群、相关企业和创意氛围在空间上的集聚化表征.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集聚特征的分析,认为产业型和混合型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具有知识外溢、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而且也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和文化氛围的重塑,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视角下的越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肯定,越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其自身的特点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文通过对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论证了其文化内核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影响了"越商"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