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邓小平按劳分配的经济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朵光芒四射的“奇葩”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中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观马克思指出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结果。”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以劳动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 ,对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思想进行了革命改造而创立的 ,是在同…  相似文献   

2.
<正> 理论界出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产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阶段不是产品社会主义,而是商品社会主义,因此,认为按劳分配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现阶段.我认为这种把按劳分配仅仅同产品经济相联系,而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按劳分配同产品经济的关系,仅就字面而言,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因为,马克思在谈到按劳分配时,并没有运用产品经济这个范畴.产品经济是后人对直接的社会劳动,直接的社会生产和直接的产品分配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理论上抽象和概括.按劳分配作为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当然同产品经济是有一定联系的,但二者决不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决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同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有显著区别,而表现出某些新的特点。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是低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这些特点表现得越突出。一些同志的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这些特点,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发展。但也有的同志认为,这些特点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已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而是一种“劳动所得”。《经济研究》杂志1987年第2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制度中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党三代领导人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毛泽东主张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把按劳分配与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邓小平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原则,主张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江泽民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他们的这些探索,极大地丰富了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出发,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原则。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不可能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单一方式,还必然存在着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其他方式。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互兼容性,认为按劳分配既能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佳效率,又能体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广大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成为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实现方式;任何动摇按劳分配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矛盾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很难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坚持按劳分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商品经济。诚然,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和当年马克思的设想已具有某些新的特点,但是,不能以此来否认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主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不仅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也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实际。  相似文献   

9.
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基本设想是等量劳动领取等最产品,即按劳分配。马克思假设的体制基础是社会所有制的产品经济,与商品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在实现程度、方式及主体确定方面均存在着根本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当前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按劳分配的确切含义和直接的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分配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按资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公平,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公平。平均主义分配或按资分配是造成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的两个基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消除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消除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由邓小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决定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有其历史根源,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主题论作理论根据,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蕴涵着辩证法思想,集中体现在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改革与稳定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形成了具有辩证特色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创立与发展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同时,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了梯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另外,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处理我国"三农"问题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农村改革的坚定性,坚持按劳分配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统一性,坚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邓小平在我国"三农"问题上的探索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设想。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表现为以人为本,劳动的优先性内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劳动的平等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差别性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公平性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当前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在收入分配领域就要努力实行劳动优先,认真保障劳动平等,严谨落实分配差别,不断推进分配平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是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未来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对待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集中地体现了实践认识论 ;邓小平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坚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继续坚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 ,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邓小平时代观的重大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 ,邓小平的时代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的时代观 ,为邓小平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 ,也为我们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实践上看 ,邓小平的时代观为社会主义再度复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有利于我们认清世界的主流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更有利于指导我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来处理国际关系 ;也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以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理论.这一创新理论正确地指导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我国找到了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