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1956年法国议会立法文件上。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终身教育”思想第一次成为国际会议的议题。从此,“终身教育”思想才开始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 ,其基本线索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2 0世纪 80年代末 ,是“三个代表”思想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三个代表”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 :从 2 0 0 0年 2月到 2 0 0 1年 6月 ,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阶段。第四阶段 ,从 2 0 0 1年“七一”讲话至今 ,是“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产生的直接动力是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因此这种为适应时代而追求的功利性目标成为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性问题愈益凸显 ,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共同生活成为发达国家终身教育发展中关注的重大问题 ,因此人之为人的根本这一超功利性目标又提上日程。当前 ,既重视功利性目标 ,又重视超功利性目标 ,并使二者日趋契合 ,成为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大趋势。我国发展终身教育应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以使终身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美、日两国扩大内需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经过自由发展阶段 ,到 2 0世纪 2 0~ 3 0年代普遍陷入危机和萧条之中。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反萧条政策措施。美国 2 0世纪 30年代短短的 6年“新政”,取得了良好效果 ;而日本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近 2 0年扩大内需的实践 ,却一直未果。这其中不管是经验 ,抑或是教训 ,对我国今天扩大内需的实践都是不乏启示的  相似文献   

5.
孔子最早阐释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之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有相关零散的论述,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让人们开始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文章从时间的持续性、空间的开放性与内容的广泛性三个维度对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加以整理论述,并结合借鉴法国教育家郎格朗制度化与结构化的终身教育思想,总结出现代终身教育的内涵,以期为完善现代终身教育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思想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代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让首先提出的。保罗·朗格让自1948年以来,一直在联合国教科文秘书处工作,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成人教育科科长、计划处长等职。他于1965年在曼谷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1970年,他将其思想整理成文,以《终身教育导论》为书名公开发表。迅即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由于我国当时正处于十年文革动乱之际,无暇过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 90年代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是十分不同的。从财政政策角度讲 ,美国由于成功地实施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财政政策而使 2 0世纪 90年代成为“得到的十年” ;而日本由于政府对经济形势判断的失误和由此导致的财政政策失误等原因使 2 0世纪 90年代成为“失去的十年”。这一事实表明 ,正确地判断经济形势、健全的财政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由汕头大学和汕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1月 2 5— 2 7日在汕头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新西兰、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近 2 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作家及专家学者 15 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对近 2 0年来的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与探讨 2 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景与途径 ;与此同时 ,作为对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召开的“第一届海…  相似文献   

10.
责任会计是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 ,以权、责、效、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为评价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服务的信息系统。自 2 0世纪初以来 ,它在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我国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就在企业推行以班组核算为基础的厂内经济核算 ;2 0世纪 6 0年代又开始推行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形式 ;2 0世纪 70年代实行“利润包干制度” ;2 0世纪 80年代实行“承包责任制” ;一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目标成本下的内部考核制度 ,几十年来的努力和发展都是着眼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责任核算体系并和奖励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文学 ,探讨了发端于 1 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2 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发展和变革 ,概述了英、法、德、美、苏俄、拉丁美洲、日本等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及其在现代主义浪潮下思想和艺术上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 ,学习将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2 1世纪的世界将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是打开 2 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推动终身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形成全民的学习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数学启发法是学者波利亚于 194 5年围绕“怎样解题”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 ,2 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问题解决”教学思想 ,给出了数学启发法一种新的解释理论。目前 ,用再创造教学思想 ,对数学启发法进行了新的研究 ,以发展数学启发法。  相似文献   

14.
即将逝去的 2 0世纪 ,世界经历了“战争与革命”和“和平与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眺望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充满无穷魅力的发展前景。新世纪 ,新的开端 ,新的里程碑 ,也是新的起点。在世纪即将更迭之时 ,重温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论述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观的价值 ,探究并揭示其中的内涵 ,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发展的潮流。2 0世纪 80年代 ,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 ,僵持阶段。西欧、日本进一步崛起。面对新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 ,从历史的高度和世界范围的广度 ,深刻分析了当…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化宋全政王会斌“终身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一般意义上的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他在1965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最初使用“EducationPermanente”一词,后来联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思想是 :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永不称霸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世界和平就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保守主义萌芽于 2 0世纪 70年代 ,在 80年代正式登场。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 ,新保守主义在日本再次兴起 ,并迅速崛起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思潮。新保守主义主张“普通国家论”和“国际贡献论” ,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 ,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对日本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起始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和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是世界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标志。现代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体现在 3个历史阶段之中 :从 1 9世纪末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为第一阶段 ;从二战结束到 7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 ;从70年代至今是第三阶段。在每一阶段中 ,教育思想的发展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又透露出历史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 70年代日本明治政府在“破除旧来之陋习 ,求知识于世界”的口号下 ,实施了近代教育改革 ,把教育改革与培养近代化的各类人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改革使日本在短短 4 0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在 2 0世纪 6 0年代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要真正实现全民终身教育 ,我们必须重视受教育者或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