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根据文献研究构建了农村夫妻教育背景特征、妇女家庭权力束、妇女家庭地位满意度等三个构面.分析了农村夫妻教育背景对妇女家庭权力行为(客观)和妇女家庭地位满意度(主观)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程度.通过对荆门市某村典型调查,主要研究结论:教育背景对农村妇女家庭权力结构和妇女家庭地位意度有直接影响;妇女家庭分工权力普遍直接影响妇女家庭地位满意度,生育权直接影响妇女受尊重的满意度.夫妻教育背景对妇女家庭权力与妇女家庭满意度有明显问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资本与干部职业地位获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玉 《社会》2006,26(1):83-97
本文利用2003年-5月至2004 年5 月间对两省委党校部分学员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社会网络资本、人力资本和年龄等因素对干部现职级别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网络资本在干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网络顶端、父母行政级别、关键人行政级别、与关键人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网络规模、网络多元性等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或产生负面影响。这说明,在当前干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关系强度和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广泛的交往并不能增加干部职位提升的机会。多元回归分析还表明,社会网络资本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了当前干部职业地位获得中的并行不悖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6):158-160
网络思想政治方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中介,不同的方法将导致不同的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性、互动性、虚拟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征,这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会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视野中的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翃飞 《学术交流》2003,(7):170-172
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对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今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状态 ,是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变“思想教育统一化”为“思想教育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本是影响个人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重要因素。基于2008年上海市社会结构调查数据,从广义文化资本出发,分别测量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存量越高,子女受教育年限越长;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具有显著影响;在控制性别、父亲职业等变量后,文化资本越多,越有可能进入更高阶层;教育、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化投资对地位获得具有持续且稳定的作用;文化资本是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妇女地位变化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详实史料论证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妇女政治、经济、教育、家庭地位发生的深刻变化,并扼要揭示其变化原因,从而为深刻认识、深入研究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政策及领导妇运绩效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谢玉进  曹银忠 《创新》2010,4(2):86-89
定位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定位为研究领域还是学科目前学界尚存分歧。运用学科发展的梯度标准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设立期的学科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学科定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研究领域定位的否定,二者融合共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8.
王杰  李姚军 《社会》2023,43(2):210-233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1978~2018年家庭背景与自身教育在择偶过程中地位交换的性别与时期差异。研究发现,在跨越出身阶层与自身教育地位的异质婚中,夫妻一方会利用自身的相对教育地位优势交换另一方的相对出身阶层优势,这支持了地位交换论。1978~1991年结婚的夫妻中,女性更多通过相对教育优势交换男性的相对出身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阶层与教育在择偶过程中的地位交换强度不断增强,但更多体现在男性通过自身相对教育优势交换女性相对出身优势的婚配模式上,而女性的这一婚配模式呈先降后升趋势。可见,随着时代变迁,家庭背景在女性的向上婚姻流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认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疫情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重大疫情的重点,通过主体实践、方法实践、途径实践、保障实践和教育实践来构建"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舆论调控与管理能力,深化网络思想引导和沟通措施,落细落实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善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多角度网络教育,积极有效地应对重大疫情。  相似文献   

10.
马世杰  亓力佳  刘盍松 《社科纵横》2006,21(12):170-171
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指出既要充分认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又要充分认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强调充分利用网络,主动迎接挑战,提高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巫鑫 《社会工作》2012,(12):95-96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对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班秀萍  李瑞林 《唐都学刊》2011,27(4):122-1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全球化趋势下公民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旨在厘清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索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以利于高校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江洪明 《创新》2016,(4):13-20
随着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实现现代转型,探究者必须紧跟时代行进的步履,发扬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精神,深入揭示和科学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尤其是时间规律。基于时间学,从社会背景条件、教育对象、教育者、管理者角度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规律群大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合时代发展状况规律、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时间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管理规律等四大类型的一级时间规律。其中,每一类型的一级规律包含诸多二级规律或曰子规律。自觉把握和科学应用这些规律,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相似文献   

14.
王雄伟 《社会工作》2012,(4):87-88,34
通过对兰州市222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各维度的赞同程度在54%~67%之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漠视现象严重,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思政教育与网络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等因素不适应所导致的滞后效应,应从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政教育体制等三方面系统全面的推动思政教育认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科学、积极、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在老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个案工作,有助于创新和发展老年思想政治教育、认清老年人思想现状以及提高老年人自我教育能力。二者在很多方面的相容性、个案工作的中国化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态度又使个案工作在老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成为可能。进而从理念、技巧和模式初步探讨了个案工作在老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略。  相似文献   

16.
马林  吴晓娜  赵蕾 《社会工作》2011,(18):64-65
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尤其是个案、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资源整合,保证学生获得"以人为本"优质服务,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并有助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鉴于教育部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心理咨询专业,兰州城市学院创新性的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专业,培养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兼心理咨询辅导师,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有效解决了因为编制限制而造成的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内容心理学化需要和兼任心理咨询辅导师的问题。其毕业生既能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满足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兼任心理咨询辅导师的需要,解决编制限制问题。这一实验结果再次表明,高等学校专业特色的创建必须立足思想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之后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则胜 《唐都学刊》2004,20(4):15-20
市场经济正在引发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经济基础市场化之后 ,道德体系的主流模式开始变迁 ;但是道德变革的进行状态 ,造成主流道德体系的空场 ,道德教育陷入无所依存的失落中。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后果以及人本价值观念的中心化 ,使得当下道德教育的方法论与目的论皆面临严峻挑战 ,也标识道德教育的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level of happiness, and thus that differences in happiness levels among countries in different welfare state clusters are influenced by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in society (subjective position). The study drew on data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Two important findings emerged from the analysis. First, a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position in society is a more important predictor of happiness than objective measures such as income, education and labour market position. Second,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s’ perceived position in society and their level of happiness is moderated by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have less influence on happiness whereas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we found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subjective position and happi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