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0年来世界史学科视角中的"门户开放"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的学术争论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后期的深入研究阶段,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的创新性研究阶段.对该课题研究的深化与创新,推动了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与国际关系史以及国际政治学科研究的交叉互补.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些著名的家庭社会学家曾对战后日本的家庭社会学研究做过总结,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发表过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日本家庭社会学研究形成一个重要领域———家庭问题研究,无论在理论和体系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果;80年代之后,是家庭问题和家庭病理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时期,所提到的病理现象多种多样;进入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逆转,家庭病理研究似乎进入到退潮期。  相似文献   

3.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荡寇志》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世纪之初至40年代为客观、辩证的评价时期,50至70年代为全面否定时期,80至90年代为相对理性的阐释时期。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曲折历程,展示了其与《水浒传》研究、与政治理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此文对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成绩与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20世纪不同批评立场之间的交锋。英美研究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开放性争鸣、30至50年代的新批评质疑、60和70年代的整体研究、80年代的回顾总结、9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读等阶段,整个研究历程体现了职业批评家对伍尔夫的艺术家批评从批判到逐步接纳的嬗变。中国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从社会、历史、创作、形式、批评、境界等多个层面观照并阐明伍尔夫小说理论的内涵、本质与价值,与英美批评形成了互补。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书档案史是西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夏文书档案史的研究在中国经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时期(20世纪初的前10年)、初创时期(黑城文献出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成果多产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鉴此,本文拟就各个时期的研究作一历时兼共的介绍和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传奇戏曲史属于文学专史的范畴.20世纪传奇戏曲研究的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至30年代戏曲文学史为主的初建期;二是40至70年代传奇史研究立体化时期;三是80年代以后的深化和高潮期.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在现代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至共和国成立);完善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定型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演唱风格特征为:独特的音色表现;内容形式多样;独特的演唱方法;演唱风格多元化.这种特有的演唱风格的形成即是由于我国历史、地理、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多样性所决定,同时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长期融合的趋势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池莲子诗歌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大约10年时间,后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约20年时间,这两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别植根于嫦娥和女娲这两个中国远古时期最重要的女性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语专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首6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新中国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6个阶段:1949年—1956年,1956年—1966年,1966年—1976年,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回顾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目前中国外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察物流理论演化发展的历史背景、条件和过程,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理论出现了由PD向Logistics的转化;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又出现Logistics向SCM发展;随着21世纪强调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物流理论进一步向MF方向发展,因此,全球的物流理论呈现出“PD—k塔isticrSCM——MF”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访谈中,史学界知名学者谢元鲁教授对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海外对中国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兴起于晚明;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征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了解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黄河上游区域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黄河上游区域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关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以及左宗棠的历史功过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后,学者研究的视野转向了对这一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涉及农业开发、生态环境、农业技术、商业贸易、少数民族经济、人口与社会经济等问题。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对该区域史的研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遵守学术规范;二是开拓研究领域;三是拓宽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坛曾出现了一次文学语言的革新浪潮,我们称为“语言实验”。文章以这股浪潮中的小说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言精神和语言本体两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实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是中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的热点话题。这场持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的异同、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论争的主题是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与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问题的展开注重学理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学是研究普希金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一个专门学科,其形成可以追溯到普希金生前;而普希金学的真正奠基人是伟大的批评家刘林斯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阶段;19世纪80年代,出现一个新的高潮;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普希金研究队伍的培养引起了重视。在普希金学史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为三个阶段: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前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属于汉学研究并逐渐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由于现在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因此,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前学科化时期是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脱离汉学研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跨学科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学科,而是与哲学、艺术、科学等诸多学科交织起来。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当下。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独立性、艺术的自觉和多元化等角度以及思潮流派色彩弱化、长篇小说繁荣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等方面说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成就高于80年代的小说成就。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石油天然气会计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可分为80年代以前的空白时期、80至90年代中期的翻译介绍时期和90年代中期以后的深入系统研究时期。目前,这一特殊会计领域里的研究具有研究人员以石油高校学者和会计实务界人士为主、研究成果披露多限于石油类刊物、研究组织机构以石油会计学会为主、研究方法多以规范研究为主尚未涉及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与西方相差不大但在进展上有很大的差距等特点。我国近期对油气会计的研究将会集中于四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这在50年代、80年代这两个时间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显然是由研究高潮转入了低潮,戏剧研究面临困境,但也潜藏着难得的机遇。本文借助相关史料,以呈现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研究的曲折历程,同时做一些背景性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