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谈督促程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深入,流通领域日趋活跃,各种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增多,因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迅速解决这些纠纷,适应商品经济迅速流转的要求,我国新《民事拆讼法》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民事诉讼立法的经验,确立了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程序,因而《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关于民事拆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也适用于督促程序。但是督促程序作为一种特别程序,又有自己的特点,因而适用督促程序必须遵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特别规定。本文试就督促程序的特点与其具体程序以及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论督促程序和通常诉讼程序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促程序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不同缺乏衔接,从而诉讼的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对督促程序与通常诉讼程序衔接的原因、方式、诉的合并分立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才能揭示督促程序运行失调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督促程序     
1991年4月9日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督促程序,这一程序的增设,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的程序,不仅为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提供了新的诉讼方式,而且为人民法院创设了新的审判手段,对于维护我国正常的民事活动和经济交往,解决日益增多的纠纷案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督促程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程序,其目的在于使债权人及时实现债权。本文通过对督促程序的特点,适用条件及适用程序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督促程序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项彬(安徽大学法律系合肥230039)关键词支付令,督促程序,诉讼程序,异议督促程序是1991年民事诉讼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适当惜鉴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增加规定的一个独立程序,督促程序...  相似文献   

6.
1991年4月9日通过的新民事诉讼法在旧法的基础上增设了督促、公示催告、破产三种新程序。这一增加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一方面三种新程序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又为三种新程序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之焕发出应有的活力。但三种新程序设立伊始,均有不尽周全之处,应借鉴外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完善之,使其更切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此乃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督促程序在我国法院实践中日渐式微,亟须对其改革。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有助于有效发挥督促程序的司法减负与案件分流功能。目前法院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实践既在《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下运作,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它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了形式性与实质性审查的统一,这有助于督促程序高效运作,便于司法管理、审查方式、程序保障方面实现智能化。督促程序的电子化改革需要廓清其与争讼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关系定位。此外,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还需要对费用分担制度、当事人诚信义务、真实完整义务,以及诉讼促进义务等问题进行配套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法制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应当以依法治国作为理论基石重新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念,而程序正义应当成为这种理念中的核心,其价值蕴涵公正性、正确性、效率性、效益性。同时,为达到这一理念的理想化状态,以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须完善现行民事诉讼法这一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存在去精神化的现象,而精神是民事诉讼价值的源头,民事诉讼研究应从制度转向精神。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神为集权主义和实用主义,应将其转换为程序自由、程序民主、程序人性化,同时构筑民事诉讼法律人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过程中,通常程序、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如既往地受到重视,非通常程序、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则相对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我国对非讼程序不重视的态度导致现行民事诉讼法中非讼程序存在诸多缺陷,在适用范围上,模糊了非讼事件与诉讼事件及行政事件的界限,在救济方式上不具有可操作性,现行有关救济方式的规定形同虚设。本文重点论述了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而从几个方面阐述对现行非讼程序的完善,以期能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一个基本方向,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督促程序,由于程序构造上的严重缺陷,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脱离了立法目的,往往被一些当事人所利用,达到迅速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要使这一程序真正发挥快速解决纠纷的目的,必须修改相关法律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程序和救济程序,建立案外人的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权理念在法学理论中的深化,以及程序主体性原则为各国民事诉讼法所接受,民事程序选择权成为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课题。笔者从一个小案例引出对程序选择权的概念分析,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民事诉讼法是以保护实体权利为依归、以追求程序正义为最高价值的程序法,因此,一部"好"的民事诉讼法典,应当是公正与效率兼顾、程序与实体并举、理论与实践融贯的法律,只有这样的法典,才能流芳百世、历久弥新。然而,在民事诉讼法立法史上,这样的民事诉讼法典寥若晨星,仅有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国的民事诉讼法才具有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独特魅力。如何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有一种特殊的程序,称为特别程序.这个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某特殊些类型案件时的审判程序的总称.也可以说它是对某些案件审判时作了特别规定的审判程序.它与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相对应,是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特别程序、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都属于审判程序,但特别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来说,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一般民事案件和简单的民事案件的程序,而特别程序则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既具有它的特殊性,又具有独立性.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和独立性都是  相似文献   

15.
禁止不利益变更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上诉审程序的基本原则,在德、日民事诉讼法中是通过上诉请求拘束原则确立的。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应有之义,我国适用该原则时可以判决结果作为不利益的判断标准,在涉及公益性事项时可排除其适用,但对公益性事项须采用列举的方式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保全程序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以司法公正为视角,分析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基本理论,以及司法公正与民事保全程序的关系,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视角下探讨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小额诉讼制度无论在普通法系国家,抑或在大陆法系国家,均已构成民事诉讼法体系不可或缺之组成部分。各国法律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其基本理念及功能目标大致是趋同的,惟在程序细节之设计上有所差异。鉴于此,我国在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亦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在探讨各国小额诉讼制度内涵和区别的基础上,对我国初设之小额诉讼程序作出进一步检讨和反思,以期能对新程序之适用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法少有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规定,这不仅已使立法内容相互之间脱节,而且使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化和取证权利保障的滞后成为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一对矛盾。论题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收集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就如何建构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然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原则、方式、程序等并没有作出细化和具体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事裁判错误作为民事诉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救济应是一个亟需关注的论题。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裁判错误的界定以及相应的救济程序的设置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在现代司法理念下有必要将民事诉讼立法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位,由"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转变为"依法纠错",在"依法纠错"的指导理念下建立健全民事诉讼法规,界定民事裁判错误的范围,设置合理的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