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永江 《社区》2012,(13):50-51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办事找熟人”的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人们因为血缘、地域等关系,在交往中通过人情、面子、信任与规则,  相似文献   

2.
读者网站     
WTO不认“熟人社会” 理论界近期有这么一个观点:要突破“熟人社会”,构建“契约社会”模式。这一观点的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它的新颖,而在于它的深刻。 “熟人社会”亦可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在中国,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熟人好办事”,恐怕就剩下呼吸、散步、乘车打瞌睡、听领导作报告思想开小差不需要找熟人了。无论办什么事,第一反映就是找熟人。甚至提拔任用干部这个极严肃的事儿,也得走“熟人”门路。故  相似文献   

3.
魏城 《21世纪》2010,(6):16-17
一位朋友对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他在中国北方一个小县城的火车站售票处排队买票。天很热,队伍有点儿长,不久便陆续有些人不耐烦,离队去售票处后门找熟人。他估计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大概因为这个小县城不大,买票者、卖票者多少都会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看病找熟人,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 共同经历。有时就为了让专家给个笑脸, 有时是为了能够免去排长队的麻烦,有 时则是为了给自己对医院和医生少得可 怜的一点信任找个支撑。 带熟人看病对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 也已经习以为常。山东省一家省部属医 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办公室 人员2/3的工作量要用在带熟人看病  相似文献   

5.
熊必军 《今日南国》2007,(19):55-55
曾有媒体报道,在推行了多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招聘方式花样不断翻新的今天,中国企业招聘员工时,由熟人推荐的仍占多数。看了这个报道,笔者开始还有点奇怪,报刊电视台等媒体每天不是在报道全国各地召开的现场招聘会吗?怎么这些招聘会开来开去就是作用不大呢?不是说现代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吗?为什么最终不管是企业招人,还是求职者,不少人找工作还是靠熟人关系呢?可后来一想,既然这个现象存在,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在人才招聘市场上,不论是企业招聘员工,还是求职者找工作,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市场中的"经济人"不管是对寻求人才的企业还是找工作的求职者,都想以最低的成本付出,获得最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闽路 《新天地》2012,(6):51
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不论遇上好事坏事,也不分时间地点,一张嘴就是"没意思"。他自己是真的没意思了,也给别人扫了兴,弄得大家都很没意思。我有个熟人就是这样,平均每两句话总要带出一句"没意思"。工作,在他眼里肯定是第一件没意思的事。钱拿不了几个,官也不大,还得按时上下班。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恋栈,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马上打报告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7.
还人情     
熟人李三的侄子结婚时想找一辆好点儿的车当彩车,求到了我。我有个熟人马五,正好在给他们公司老总开车,老总的车是一辆最新款的“宝马”,我就去求马五。老总正好出差在外,于是马五就把车开了出来,帮李三的侄子接了新娘。于是李三和他老婆欠了我一个人情,而我欠了马五一个人情。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小丑,一直生活得很快乐。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非常鄙俗的家伙。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行。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这位色彩画家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伍的人啦!"  相似文献   

9.
正为企业摆脱困境找帮手,女老板委身假释犯现年46岁的女老板许玉家住江苏省江阴市,离异多年,两个女儿已成年并在广东工作,她独自在江阴经营一家服装公司。这几年服装行业不景气,许玉欠下50多万元的债务。2011年春节过后,公司负责业务管理的人员辞职,许玉急需找一个人帮她管理工厂。这时,一位熟人潘阿婆介绍了远房亲戚沈双喜。沈双喜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刚刚从监狱里出来,还处在假释期。许玉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我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丽绮 《新天地》2012,(7):34
婆婆去世后,熟人给公公介绍了一个姓李的老太太。说是老太太,其实人不到60岁,加上她会穿衣打扮,看上去还挺精神。在公公找老伴这件事情上,老公兄妹二人都没表示反对。他们懂得"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个老理儿,只要公公高兴,有个愉快的晚年,他们就高兴。第一次见公公的新老伴,我特意多打量了她几眼,李阿姨衣着时尚,挎着流行的女式坤包,还有部能上网的手机,一张嘴就是有着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原来,李阿姨早年从上海来到郑州一家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个体化社会中,人际关系尤其是熟人关系已退缩到传统家庭的狭窄场域中。社会关系中"他—我"分明,"咱们"日显矫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呈现出离散性的状态。然而,与传统决裂的个体必须建立自己与社会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才能造就自己。由于个体化社会面临各种风险的冲击,导致个体化的人容易产生"非替代性焦虑",这正给个体化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潜在的动力,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暧昧"的基础。通过对个体化社会人际关系的适应分析来解读冷漠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并由此提出个体化社会熟人关系回归的可能性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有个律师朋友也在学校里兼课,他常会找一些学生来做研究助理。有几个年轻助理,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做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脸都是笑,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13.
杨医师:陈大爷是我的邻居,他是个公认的好心人,只要邻居、朋友们有困难找他帮忙,他从不推托。不过,时间长了,大家好像并不喜欢找陈大爷求援,有时甚至害怕找他。这倒不是因为陈大爷会把事情办砸,他的办事能力还是很让大家放心的。真正让大家有所顾忌的是,陈大爷在帮人之后,总喜欢把自己的"功绩"挂在嘴边。诸如"老李家这次好险,要不是我,家里说不定会出大事……"  相似文献   

14.
王琦2003年7月从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毕业后的一年中,他频频跳槽,换了三次工作,可每次跳槽后没多久,他总会感到新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一次次的跳槽,一次次的不适应,让王琦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这个人的运道太不好了,为什么总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一年中,王琦的职业生  相似文献   

15.
两次"越狱":地下通道卖唱养家 2004年11月下旬,16岁的独生女儿任月丽莫名失踪,让父亲任永生焦虑万分,他发疯般四处呼唤着女儿的乳名.找遍了亲友和所有熟人,均不见女儿踪影,任永生急得几乎要跳河.  相似文献   

16.
马剑 《新天地》2012,(8):24-25
在沈阳,老杨的"和事佬"的名气大得很,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对于没有钱请他去解决矛盾的人,老杨有时还会不请自到。意外的"红包"63岁的杨哲民在退休前是某国企工会主席。他自感精力充沛,还想再找份工作。可是由于他仅有一个政工师职称,业务上没有一技之长,加之年龄又偏大,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意雇用他。几经周折,他放下架子,在一家水暖器材公司做了一名更夫。  相似文献   

17.
张浪 《可乐》2007,(12)
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才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像一头瘦弱的小鹿闯进虎豹纵横的森林,俞敏洪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一个同学调侃他:"想找俞敏洪吗?很简单,当你看见一个学生衣着寒酸,说话含糊不清,神色像输光最后一分钱赌徒的人,就是他!"  相似文献   

18.
小露 《可乐》2008,(8):7-8
天壤之别其实很小,因为天有天的辽阔,地有地的宽广。一起卖苦力1987年7月底的一天,21岁的李勇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在关口徘徊时,潘石屹突然拉着他的手说:"去深圳吗?我们一起找个熟悉的人带路吧。"他俩找了个"路熟"的人,各交了50元钱,在那人"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进深圳。机  相似文献   

19.
易立竞 《可乐》2008,(11):52-52
陈可辛说:"在香港演艺圈,我只会管一个人叫大哥,这个人就是曾志伟。今天的香港电影圈,起码有一半比他年轻的导演是他帮过的。我觉得电影圈没有一个人会比他更无条件地去帮人。他是一个永远不计较自己会得到什么的人。不论什么人找他,他都会帮忙。他就是为了帮别人而生的。"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朋友     
随文 《社区》2003,(21)
一个年轻人掉到了河里,周围有两三百人,其中许多人不同程度地认识落水者,他们也急得跺脚,却想不出办法。只见一个人从人群中站出来,“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把落水者救起。落水者的父亲要重金酬谢这位勇士,他谢绝了,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您儿子的朋友。”由此可见,熟人与朋友是有区别的。在短短的一生中,一个人可以拥有大堆的熟人,这些熟人他们可以陪你打牌聊天,可以为你拉点关系走点后门,但你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熟人只是我们生命偶尔投宿的旅店,住旅店自然胜过露宿街头,但它是需要报偿的。真正的朋友永远是心灵上的,他们是茫茫沙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