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英语比喻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辞格,是以此喻彼的手段.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说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类关系.明喻可分为描写型、说明型和启发型三种.暗喻是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的一种比喻方法,按其构造性质分为判断性和修饰性两种.理解与翻译这种辞格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在使用这种辞格时要尽量做到喻体的贴切、简炼和新颖.  相似文献   

2.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3.
[摘要]比喻是事物异质同构的联系性在语言表达中的反映。比喻的价值以接受者从比喻结构中获得的信息量大小来衡量。“异质”和“同构”是决定一个比喻所传递的信息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体和喻体差异越大,构成的比喻越新鲜。本体和喻体同构(相似)的可预见度越大,信息接受者通过自身经验获取的体验性信息就越多,比喻的表达效果就越好。一个表达价值高的比喻既要求本体和喻体差异性大,同时也要求喻体是典型的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或事件,本体和比喻的关系应该是“熟悉的陌生”。从比喻的信息学价值看,索绪尔关于语言共时态和历时态的比喻,其表达价值是不等的,有的比喻价值很高,有的比喻有瑕疵,有的比喻则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鉴语法学"语义指向"理论,认为比喻的延伸部分具有语义指向:指向本体、指向喻体或同时指向本体和喻体.同时指向本体和喻体的延伸是喻解,指向喻体的延伸是喻展,指向本体的延伸要么是喻解的特殊情况,要么不属于比喻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比喻的核心在喻体,喻体的优劣是比喻成败的关键。喻体为“直观的感觉”,具有形象性;喻体可以广泛选择,具有多样性;喻体能够纵向铺张,具有延展性;喻体与本体关系暧昧,具有含蓄性。比喻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喻体的诸多特性,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格,增强比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如果说比喻是文学的生命,那么喻体便是比喻之源,文学之光。  相似文献   

6.
比喻具备“本体”、“喻体”,强调两者(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象征也有“象征体”、“本体”,也强调两者(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貌似相同,所以常常引起混淆,甚至有人提出象征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实,比喻和象征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本文就如何辨析比喻和象征,作如下探索。一、比喻、象征的性质不同比喻是一种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常见的修辞手法;象征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任务是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即修饰文字词句,比喻后一…  相似文献   

7.
在比喻中,喻体占据着主要位置.比喻的特色是通过喻体的选择显现的;喻体选择决定了整个比喻的语言特征和价值.从喻体的选择和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可以把喻体分为外显性喻体和内隐性喻体、顺向喻体和逆向喻体、定式喻体和自由喻体等几种类型.本文分析、比较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对比喻喻体的选择上的差异.老舍比喻用例中的喻体倾向于用现实生活中时类似物,注重形象性、通俗性;喻体很干净,平淡中显示出匠心.王朔比喻用例的喻体有很多世俗性东西,特定圈子的词语较多,油滑中显现技巧,有一定的反英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谈比喻的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喻的构成,通常认为包括三个部分:(一)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喻体,即作比的事物;(三)喻词,即居于本体、喻体之间,表示二者关系的词语,如象、似、仿佛、宛如、譬如、是等。但我们在对比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只把比喻分为本体、喻体、喻词是不够的,比喻除了这三种基本成分之外,往往还有其它成分。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象一般。(鲁迅:《故乡》) ②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把比喻言说方式广泛使用于其教学及言语交际中,以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之物作喻体,使比喻清新脱俗、鲜活自然,从而更好地实践了他“能近取譬”的理论主张。“能近取譬”是从交际双方均熟悉喻体事物所作的选择,它既有利于说者对喻体事物的把握,也有利于听者对本体事物的理解,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理解、接受的圆满完成。这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使用比喻,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0.对英语比喻的研究.人们常着眼于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而对比喻延伸部分的研究尚欠不足。本文拟就比喻延伸部分的特征、结构方式作一些探讨。 1.0 比喻的延伸部分(或称作延伸体)是指比喻中受喻体制约、支配,通过对喻体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体的部分。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