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侯涛 《老年世界》2010,(7):10-11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举国齐哀。而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在65年前,还在美国深造的钱学森曾追随导师冯·卡门前往战火纷飞的欧洲前线,为美国军方搜寻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世代华人靠着勤劳肯干和聪明智慧托起了美国半边天,最新的例证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和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朱棣文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美国能源部长……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相似文献   

4.
薄一波同志撰写文章回忆说,谷景生同志抗美援朝回国后,担任防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当时防空军是一个军种。1957年3月防空军和空军合并,谷景生同志调任正在组建的国防部五院担任政委,和后来被称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同志一起领导中国导弹事业的初创大业。不久,反右斗争开始,谷景生同志深感政策掌握得好坏,对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尤其是一批老专家,对导弹研制任务的完成,必将影响很大。最后,他顶住各种压力,使五院几十位高级知识分子,没有一个被打成右派,100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只  相似文献   

5.
余玮 《老年人》2004,(3):26-27
2003年12月11日,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92岁生日。这位“中国导弹之父”,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和妻子长达56年的至爱深情却鲜为人知。让我们见识见识他的情感世界,去感悟一代科学巨匠瑰丽多彩的人生吧。要说钱学森和蒋英的缘分,还得从他  相似文献   

6.
邢军纪 《中外书摘》2010,(11):16-20
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功臣,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等,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中国亮点实际上和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土耳其防空系统大订单——这一消息在9月26日出现在众多国外媒体的报道之中。外媒报道称,参与此次土耳其竞标的包括美国的“爱国者”、欧洲的“紫苑”、俄罗斯的S-400以及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不过最终“红旗-9”一举中标。(据环球网报道记者仲伟东)环球网的这一消息迅速被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防空导弹——红旗导弹家族。中国的红旗导弹家族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红旗1号导弹。从红旗1号到今天的红旗9号及其红旗家族其他的型号导弹,中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仿制、改进和自主创新交织在一起,凝集了—代又—代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陈敬熊院士,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红旗1号研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2013年5月在接受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人员的访谈中,他讲述了亲身参与红旗1号制导站的技术攻关过程,这项技术攻关的成功当时一举突破了苏联制导站原有的设计缺陷,超越了苏联同型号制导天线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布衣 《当代老年》2008,(11):20-21
何泽慧院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也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她与钱三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相似文献   

9.
人物聚焦     
《职业》2010,(9):73-73
钱伟长:"万能科学家"贵在精神 7月30日早晨,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上海逝世。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而民众赐赠给他的则是"万能科学家"的称号。早在上世纪60年代,钱伟长就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之一。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4,(19):7-7
李登海作为农民发明家,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这顶桂冠最能准确彰显他的本色,使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他主持选育的“掖单”系列玉米新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被世界高分子权威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中国原子弹的幕后功臣;其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是理论同实践结合,基础同应用研究并重。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上,当无数闪光灯照亮王小谟的那一刻,半个世纪以来属于他的科技成绩更是被人们反复传诵——嵌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还有媒体赋予他的诸多头衔——“中国预警机之父”、著名雷达专家等等。  相似文献   

13.
梁均 《职业时空》2005,(13):20-21
中国名牌战略在中国市场方兴未艾、蔚然成风,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各级政府都为名牌战略的推进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名牌工作铺平道路;各企业也为争创名牌产品而努力奋斗。名牌工作已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那么,你知道名牌工作是如何兴起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被人们誉为中国名牌之父的艾丰同志。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0,(16)
由《职业》杂志社与中国心训研究中心等共同创办的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在北京隆重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评中国心灵首富。本次评选意在打破胡润富豪榜单纯以金钱财富做标尺的思维,致力于让心灵情操和幸福指数回归财富价值中心。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看似有点怪诞.读者可能会说,把一位200多年前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伟大的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与21世纪的中国扶贫开发事业扯到一起,是不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4,(13):7-7
2014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揭晓,87岁的黄旭华第一个登上颁奖台。一段7分30秒的短片,展现了这位"中国核潜艇之父"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30年的历程。在默默奋斗了近半个世纪后,这位幕后英雄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7.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1):42-43
司徒雷登是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但他热爱中国,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中国为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燕大之父司徒雷登的父亲是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创建杭州育英书院,1908年被委派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  相似文献   

18.
感悟创新     
创新,时下在中国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放眼泱泱神州,自主创新的春潮涌动,策人感奋。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的本质力量所在。全民动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大升华了中华子孙爱国、强国的热情,一系列贴着“中国创造”标签的科技成果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呕心沥血凡数十年,创造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当今中国,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5%的人口,袁公功不可没。中国现代印刷之父王选和他的团队坚持创新,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中星微电子公司五年攻关,屡败屡战,终于成功推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  相似文献   

20.
贷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出席了会议。2005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和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发起成立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旨在推动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