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测算价格、经济增长、人口、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技术进步和环境政策等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将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能源系统的动态变化,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市化对能源需求有正的冲击;人口、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有负的冲击;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冲击并不显著。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最大,人口和城市化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贡献度最小。可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是实现中国节能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能源效率的状况及不同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计算了长江流域七省二市1997-2007年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能源效率的状况和特点,发现长江流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效串的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Cobb - 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能源消费对产出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非常明显,技术进步推进了中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导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同时降低了能源的产出弹性,且从能源效率的角度看,后者的影响效应要大于前者.因此,通过技术进步,以低能源消费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如何平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作为单位GDP能耗全国最低的省份,能源结构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在其能源效率的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煤炭、电力等不同能源品种在能源边际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由此,扩大优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鼓励低效能源向高效能源转变,增加优质高效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未来提升能源总体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年消耗量占全省能源消费的50%左右,同时在农村能源消费方面又面临林区薪柴和农村秸秆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效用函数,研究黑龙江省能源资源禀赋、农村能源政策及农民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对农村能源消费影响机理,分析了林区、农村和农垦总局在农村能源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建设应综合考虑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农村能源政策、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同时要发挥市场对农村能源的配置作用,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意愿,重视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能源消费的影响,适当给予农户补贴.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以中部地区为参照区,通过搜集湖南省2005—2012年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利用调整后的SSM模型,对湖南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的结果显示:湖南省总偏离为正,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速高于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处于劣势,加大了碳排放压力;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大且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7.
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中国作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二"国家之一,在第一承诺期内暂无减排义务,目前主要借助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活动。选取2006年到2010年我国十个省份基于CDM碳交易的预计碳减排量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碳金融对各省份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地区单位GDP的碳减排量对其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发展碳金融有利于促进各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发展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但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应将重点放在降低能源强度、增加低碳能源消费上。我国将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一五"规划也提出了"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总体目标。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各地能源利用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不同的特点,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不同地区相应的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对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效率提高是我国目前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方式。本文对作为低碳试点的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产业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并且用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这两个模型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能源消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用低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以广东作为案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探讨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方法,并对广东能源强度变化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作为单位GDP能耗全国最低的省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总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作用不大,行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强度下降发挥了一定作用。由此,继续调整优化工业行业结构,支持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实现单位产值能耗持续降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优化的Laspeyres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1994~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39个行业的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重点,其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加大开发新能源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整体的能源消费水平是国内各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总和,国内各地区能源消费的情况依赖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基于1988~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对我国整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建立能源主管机构、调整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区域之间的能源合作、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海西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海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西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各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协整关系;海西的经济是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节能政策对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重庆市天然气市场现状,分析了重庆市天然气市场发展中的优势,即:蕴藏资源丰富,天然气消费结构地位突出,天然气管网已形成规模,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等.同时,针对天然气供需平衡矛盾日渐突出和天然气的市场机制未发挥调节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从多渠道确保气区开发做到长期稳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季节调峰储气设施建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多元化投资等方面,推进重庆市天然气市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我国48个老工业基地37个工业行业2006—2012年的数据,核算其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从地区层面看,行业规模和能源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行业层面看,行业规模对37个行业的碳排放均表现出拉动作用,能源强度对7个行业的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能源结构对28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拉动作用。应适度控制工业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杨亚非 《学术论坛》2008,31(3):129-134
广西能源开发利用对工业化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点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包括,广西能源的短缺对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造成了较大的能源供给压力;广西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促使工业化面临着多重的两难选择和障碍;广西能源利用效益的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将对今后广西工业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协调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瓶颈。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深入探讨能源消费与增加值的关系。从广东1985至2008年的情况来看,经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的检验,及基于产业层次对能源消费与增加值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增加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对增加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对增加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1999~2009年间28个省市的能源消费数据,估算了28个省市11年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广义矩估计法,对碳排放强度与工业企业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对碳排放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私营企业同碳排放强度的变动关系不明确。另外,文章认为: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重工业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且都与碳排放强度呈同方向变动;而轻工业、企业规模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同碳排放强度反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新疆产业结构比重与能源消费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偏最小二乘方法在解决自变量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效解决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作回归存在共线的问题。实证表明,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会使能源的消费总量有所增加,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动对煤炭、天然气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同步增长态势,与其他产业比重相比较,其影响系数均最大,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对天然气和水电风消费总量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煤炭和石油消费总量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可以加快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一方面,对能耗较高的行业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要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从而使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强势国家的能源控制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能源瓶颈的首要原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单一性加剧了传统能源需求缺口,为强势国家控制全球能源流向提供了便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强势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符合其利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并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能源价格、消费导向等能源控制手段,将本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约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工业化阶段更是加大能源需求规模,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摆脱全球经济增长能源瓶颈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