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姆的月亮     
佚名 《社区》2010,(23):12-12
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 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回答这样的问题似乎并不难。很多人笃信生活的目的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2.
毛姆以擅长讲故事闻名,这大部分应归功于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述角度。他对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述方式的偏好经过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并把这一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这样一位不是主角的主角在毛姆的小说中长存,显得真实可靠,以讽刺的、冷静的及疏远的方式呈现生活,赋予了作者“技巧大师”的名声。  相似文献   

3.
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兼有几个流派风格的作家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反映了自然主义的特点,中后期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特点.本文拟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实主义,毛姆的看法很独特: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了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毛姆还在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经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毛姆在其作品勾勒了中国人形象,曾在西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作家受到西方社会集体意识的影响,又缺乏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切身体会,虽然亲临中国,对中国人的认识只能是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毛姆小说中的故事情结为切入点,分析毛姆小说的特质。毛姆以“讲故事”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形式,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开掘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层隐秘,追求精神家园的重建和完满。  相似文献   

7.
毛姆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其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揭示与把握人物时,对人性的描写并非简单地进行好与坏的区分或善与恶的定位,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富于变化的情节,将人性的善恶融为一个复合体,善恶相间,螺旋演进,形成善恶双螺旋的表现艺术。文章通过解读与分析毛姆的几篇代表性短篇小说,指出善恶双螺旋是毛姆人性描写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屏风上》和《面纱》是毛姆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作品。毛姆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理解和阐释,透射出他坚信中国的道家思想是拯救西方世界的良方,也是拯救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强心剂的缘由。在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断探寻中,毛姆最终把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英国作家毛姆的影响。在小说结构方面 ,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拟从创作思想入手 ,对二者在叙事语式、反高潮情节处理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比较 ,并进而从一个新的层面来阐释二者的相似性 ,以及张爱玲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毛姆和张爱玲相似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情感生活以及两位作家分别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他们作品中对异性的贬义性书写. 毛姆笔下的异性书写大都是负面的,他作品中的女性常以荡妇或伪善者的形象出现.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丑陋的男性形象的刻画彻底颠覆了传统对于男性神话的书写. 造成他们性别意识的成因分别为不幸的童年、不幸的情感生活以及思想史语境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毛姆的小说创作中存在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在题材选择方面,他重视对人的生理本能和原始欲望的描述,以求更为彻底地揭示人性的真实.同时,下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和贫寒状态也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展现,凸显了环境对人的深刻影响.在创作手法方面,毛姆常用近乎科学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来描绘现实.毛姆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扩大了其作品的表现范围,增强了其作品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毛姆的小说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了张爱玲与英国作家毛姆在人性观、世界观以及艺术取向上的异同,并 且试图通过这种比较,将张爱玲放入20世纪文学的大语境中去体味她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毛姆在小说中倾注了其对生存和死亡的关注,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明自己始终坚持的生死观——死亡与生命如影相随,个体却能在一个上帝神性消弭的年代直面死亡,摆脱死亡恐惧,重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在西方,作为理论话语的城市,也愈为世人所关注.毛姆是20世纪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却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城市是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背景,因此,他无疑归属于城市作家的行列.纵观毛姆的作品,他笔下的城市呈现出3种姿态孤独的城市、狂欢的城市和怀旧的城市.透过毛姆独特的都市体验,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笔下的城市就具备了现代性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毛姆的性情     
关于英国作家萨姆塞·毛姆,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是《人生的枷锁》,就是这部散发着哲理、思考着人性和寄托着灵魂的经典小说,使我对毛姆先生顿生好感。后来,我有意寻找毛姆的作品,终于在一位朋友的家中,发现一本早已发黄的毛姆经典短篇集,让我如获珍宝。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枷锁>(1915年)、<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以及<刀锋>(1944年)是毛姆最负盛名的三部长篇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毛姆的创作主题.本文在仔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文化、政治背景,对毛姆的三部作品进行解读,试图勾画出作家的真实面目并研究其作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人性成为作家极力探索的领域。他们从文明缺撼的角度 ,在不同层次上揭示和批判了西方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的邪恶在毛姆的作品中描写的最多 ,因此而遭到了冷遇。同时 ,毛姆在其作品中为西方人提供了拯救自我 ,拯救人性的处方。本文通过分析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 ,寻找毛姆的人生态度以及其独特的人性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8.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又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读书。其自身的生活思想经历以及当时欧洲流行哲学思潮的影响,为毛姆往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并且也奠定了影响毛姆一生的生活哲学观。此外,毛姆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凝重的迷茫感、陌生感、痛苦感、孤独感、荒诞感、悖谬感等。两次大战使得毛姆开始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在毛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渗透着毛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逃离思想。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毛姆的长、短篇小说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及深入分析,以便深刻理解毛姆思想中对人性恶的逃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过程中,毛姆首先注意的是宗教,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虚伪自私,繁琐、苛刻宗教仪式和教规,以及其教义的虚妄矛盾性,最终令毛姆与基督教及其所倡导的道德分道扬镳.随之,毛姆寄托于理性、哲学的期望也相继幻灭,是神秘主义令毛姆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就在对于自己生命的独特体验之中.从抛弃宗教到回归宗教,毛姆完成了向生命本源的回归,成为有着真正信仰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与毛姆的两相比较中可揭示出张爱玲的现代性的发生与具体内涵;而通过对张爱玲与卡夫卡的比较,则彰显了张爱玲的现代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