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教师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的视角出发,考察职业中专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普通高中教师的差异。随机选取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两类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教师集体效能感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论发现:普通高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总体教师教学效能感显著低于职业中专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性别与教龄分段在自我效能和心理均分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教龄分段在心理均分上主效应显著;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对比中,普通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佳预测变量是总体集体效能,职业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佳预测变量是总体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压力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业中学4类学校专职教师的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以及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教龄分段、学校类型等不同的变量水平下教师工作压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2.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集体效能感总分与压力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教师集体效能感总分对工作压力的预测力最强,性别、教龄分段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总分也进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校长领导行为与小学教师集体效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校长领导行为描述问卷与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随机调查了37所学校的466名小学教师。结论发现:1.关心人与教师集体效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关心任务与教师集体效能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2.在对教师集体效能的回归模型中,关心人进入到预测教师集体效能总分和教学任务分析的回归模型,而校长领导行为对教学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山东省4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运用应对方式问卷、集体效能问卷以及SCL-90心理症状量表施测,研究集体效能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男生与女生SCL-90总分,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在合理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与文科生在心理健康、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2)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负相关。(3)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升集体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Bandura将自我效能的研究扩展到集体效能的研究上。有关教师集体效能的诸多研究表明,教师集体效能信念的高低对于教师自信心、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育教学风气以及教职员工团体凝聚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集体效能信念的研究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厘清教师集体效能的主要理论、研究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转化和发展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宽教师效能的研究途径、构建教师效能模型、提高教师效能信念和团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集体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对Goddard等人2000年编制的教师集体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样本的代表性较以往研究有所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测量学指标:每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52~0.856之间,18个条目高、低分组差异性检验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总量表的CronbachAlpha系数为0.95,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2;限制抽取一个因素,得到各个条目的因素负荷在0.532~0.877之间;以教师教学效能感即自我效能感为效标,与集体效能的相关为r=0.626,再以教师压力状况为效标,与集体效能感的相关系数为-0.342,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修订后的量表可以用作测量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集体效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集体效能感干预了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集体效能感对于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有效学校特性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作用过程.因此,探讨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校组织公平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组织公平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种类型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职业中学)的130名被试者进行测查。其结果:一是各类学校中学教师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学校组织公平感的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性别这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历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容易获得组织公平感,重点中学的教师与职业中学的教师在程序公平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三是学校组织公平感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组织公平感越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学非编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控制源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安徽省171名非编与在编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非编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5%,其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均高于在编教师;非编教师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在编教师;非编教师内控性得分低于在编教师。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非编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结论显示:非编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在编教师,受教育程度和内在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州市各区的40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广州市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比较低,与国内正常成年人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之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水平总体比女教师低,但差异不显著;重点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学校教师,而且在个别因子上达到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该研究采用SCL-90和自编的高中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同时对418名高中教师进行了关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从总体来看,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受偏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第二,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第三,工作负荷、考试与升学以及待遇低等方面的压力是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第四,城乡教师、重点与普通高中教师在压力总体感受和心理健康症状上的差异极其显著;第五,工作压力大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并明显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与教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教学失范行为困惑着教育管理者,也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甚至侵蚀着学校的组织健康。研究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内涵、类型与教育控制措施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佛山市五区3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和分析佛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今后佛山市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建议。抽查结果表明:1.怫山市80%以上的学生心理处于正常焦虑的水平.6.3%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2.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小学生较易出现心理偏差;3.女生较男生容易出现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幼儿园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家长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在社会化和自我管理两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寄宿幼儿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寄宿幼儿,但不显著。寄宿虽然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易引起幼儿社交焦虑,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寄宿教育,并建议寄宿学校及家长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与所在社区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校德育文化具有的鲜明特性 ,决定它必然具有独特的社区功能。学校德育以文化为中介 ,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人精神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校德育社区功能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国家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师编制;寄宿制学校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身功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成人学校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学校的教师除应具备一般学校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外 ,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工作经验两项特殊的素质。提高师德水平 ,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教师自考制度 ,组织教师到实践第一线工作 ,开展学术活动等是提高成人学校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