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观点就是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为社会辩证法或主客体辩证法,而对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则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事实上,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是一种具有批判和革命精神的思维方式。从恩格斯创立自然辨证法的过程可知,马克思不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局外人或异议者,二人的思想是一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单纯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片面化思想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3.
(1)自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指出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学术界关于这种矛盾的具体理解并不一致。我国传统的看法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其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后有学者著文否定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并无矛盾,因而主张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应当表述为: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与合理辩证法(即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基本上都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历史辩证法 ,否认自然辩证法 ,制造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的神话。为此 ,试图从揭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真实态度入手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以回击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否定自然辩证法的论调 ;同时 ,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 ,展开反批评 ,阐述历史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实践的二重性金森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在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创立了一种新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世界观。这种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以实践为座标去考察自然、...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造创的,是即包括自然观又包括社会观的严整的思想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中写道:“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从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中拯救辩证法、建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体系,是恩格斯晚期哲学研究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也是其未竟的哲学遗产.如果说恩格斯与马克思早期的哲学贡献主要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颠覆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而建构了唯物史观,那么恩格斯的后期哲学贡献则主要是试图依据19世纪的时代精神及其科学发展构造系统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为唯物史观奠定本体论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替与科学的发展,辩证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论形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葛兰西等人试图以革命实践的辩证法取代恩格斯的辩证法,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不同辩证法发展内在张力的显现.  相似文献   

8.
自乔治·卢卡奇以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恩格斯在晚期著作中背叛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确立了一种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和机械论历史观,对后来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种理解是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极大歪曲和误解。恩格斯在晚期关于历史辩证法的研究中,所坚持的正是马克思主叉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思想;恩格斯所提出的关于历史辩证法精髓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观点,解决了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古老对立,为唯物史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现在学习它,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学说是经过费尔巴哈的哲学产生出来的。从其产生到恩格斯逝世这一时期,他们批判过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各种哲学思想,但总起来说,他们更着重于把辩证法应用于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观。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而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天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却看成是为了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准备性笔记。但是,通过结合马克思哲学史的学习,再细细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之后,我认为,问题不尽如此。毫无疑问,《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制定和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巨著,是详尽解说唯物史观的成熟之作。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却是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恩格斯发表了他晚年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十余年发展成果的精心之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名著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家哲学观点之大成,它既是一部袖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也是一部简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还是一部微型的哲学学纲要。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学和形态学。总而言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正确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观的几个问题肖中舟一、问题的提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二版序言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再清楚不过地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陈祖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就其发展变化的主线而言,形成了苏俄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联系,还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科学的的实践观,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划清了其与一切旧哲学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赫伯特·马尔库塞对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观点持不同意见。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继承的不是列宁所说的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学说,法国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直接的、主要的来源是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中,又主要是《精神现象学》的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个来源还是三个来源?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三个,马尔库塞关于马克思继承的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而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片面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说,理应否定  相似文献   

1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晚年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成果的精心之作。它既是一部袖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又是一部简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还是一部微型的哲学学纲要。正因为如此,普列汉诺夫高度评价说:“这本小册子,是集了这两位思想家(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之大成。”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一块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宝藏的指路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研究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何对待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由于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就无法评判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特别是无法评判马克思的观点,所以文章多处援引了这一概念,以证明它是如何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和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问题方法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注意的中心。马克思认为只有与人有关及对人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值得  相似文献   

18.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文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存在着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稿本,学术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恰如其分地认识《提纲》的本真内容,也未能正确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以MEGA2中《提纲》德文的两个稿本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具体分析与重新阐发,发现两份稿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思想、脉络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恩格斯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体现了恩格斯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两个稿本的两处细微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说明今天重新研究马克思原始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诺曼·莱文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以极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立场而闻名,这一主题贯穿了他从《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1975年)到《不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2006年)的全部重要著作。1981年,中央编译局杜章智先生在《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4辑上对莱文的《可悲的骗局》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摘编和评论,莱文的观点在我国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莱文所指认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着眼,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问题。因此,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莱文的学术观点尤其是他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多有批判,本刊在2005年第1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笔谈》中曾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对莱文的观点也有所涉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相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鉴于此,本刊本期发表张亮博士最近对莱文先生的访谈录。在访谈中,莱文教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其思想发展历程及主要学术观点。尽管本刊并不认同莱文教授的某些观点,但我们认为本文对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历史形成、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流变、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以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这一重要问题引向深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不同意 A·施密特把实践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中具有历史的与逻辑的必然联系,存在着理论上的具体统一性。因此,恩格斯从实践辩证法这一逻辑基点出发,以关于实证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辩证综合内容的考察为中介,不可避免地把辩证法扩展到了客观自然界,建立起了包括实践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在内的统一的辩证法结构,从而使自己创立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与马克思的统一的历史。理论保持着理论上的一贯性、连续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