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与不良行为的矫正程序,但由于近年来社会思潮朝着重视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以及惩罚本身存在的误用与滥用的问题,惩罚的研究与使用受到冷落与忽视。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与运用惩罚,加强对惩罚的作用机制、效果与有效的惩罚方式的研究,促进惩罚应用的科学化,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功能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填补、抚慰和惩罚“三重功能”的学说渐趋主流。从理论上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功能只能是对填补和抚慰功能的一种补充,而不宜视作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功能。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功能与惩罚性赔偿分属不同的制度领域,未来应当将二者明确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发挥精神损害赔偿的填补和抚慰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然惩罚理论是斯宾塞德育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源于卢梭的自然后果法与斯宾塞自身的个人主义哲学。它具有六个特征:非人为性;因果必然性;公正性;教育性;谐和性;有效性。这些特征彰显了自然惩罚的优点。但是,自然惩罚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者批评处分,旨在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以合理性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划分为合理教育惩罚和不合理教育惩罚,合理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目前,学校的教育惩罚存在不合理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惩罚的实施应有法、有度、有情、有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育惩罚虽然近年来不被提倡,却依然随处可见。而在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教育惩罚也同样经常发生。两国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育惩罚方面,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从中美两国中小学教育惩罚的政策、现象、方式和观念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得到启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进行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否则,教育惩罚不当,就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笔者基于实践的视角,指出目前中小学教育惩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行有效教育惩罚的实践追求:坚持教育惩罚的原则;回归教育惩罚的教育性;追求教育惩罚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环境犯罪的修订,表现为两种方式和三个方向:通过修补式和新增式两种修订方式,《刑法修正案(十一)》以问题为导向,从三个方向加大对环境犯罪的惩处力度: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并重;刑罚的相对严厉化;环境犯罪治理的一体化.纵观环境犯罪的四次修订,我国环境犯罪的治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惩罚主义式微,预防主义勃兴,治理理念已然从惩罚主义彻底转向为预防主义.但从长远来看,环境犯罪的治理不但要从运动式治理走向常规性治理,而且要走向恢复性治理.实现恢复性治理的主要路径有三种:一是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生态恢复;二是作为量刑情节的生态恢复;三是作为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
加强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需要运用道德惩罚的手段。文章在界定“道德惩罚”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道德惩罚的根据、范围、机制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与卡利克勒斯的争论被视为<高尔吉亚>的高潮,卡利克勒斯的这一长篇讲辞被视为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最精彩的非道德主义讲辞.细致绎读卡利克勒斯的讲辞,认为他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道德主义者,而是企图建立一套不同于苏格拉底式的自然正义理论,即强者正义观;苏格拉底与卡利克勒斯的争论是两种不同的自然正义观之争,是政治与哲学之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占主流的正义观有三种:功利主义的正义观、自由主义的正义观与德性主义的正义观。功利主义在推进社会最大福利的同时,忽视少数人的正当权益,这显然有悖于正义。《正义论》是罗尔斯在批判功利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强调制度正义优先于个人正义的自由平等主义的正义观。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德性主义正义观认为,个人的正义美德优先于社会制度的正义。当三种正义观发生冲突时,作为个体的人,我们该选择何种正义?  相似文献   

13.
惩罚的策略     
惩罚是教育中常规性方法之一,它有其独到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但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策略,讲究艺术。其中,体罚是惩罚的一种极端表示方式,必须杜绝。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论证民事惩罚制度是专为保护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而设立,以对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损害提供补偿为任务的一项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论述民事惩罚的性状以及该制度的产生具有经济的、政治的和法律自身的根源;阐释我国现有民事立法中体现民事惩罚制度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奖励和惩罚,广大教师并不陌生,尽管有的学者反对对学生实施惩罚,尤其是小学生,认为惩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而且认为这种惩罚缺乏人道主义,是不道德的,但熟知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广大教师都赞成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惩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关键的问题是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纠正错误的手段、措施,惩罚具有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惩罚的本真是否定,惩罚之所以会具有严重负面效应是忽视内在惩罚存在的结果。纠正学生错误,如何实施惩罚应该成为首要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塞涅卡立足于斯多亚精神对惩罚现象作了深入的反思,他继承、批判并发展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惩罚理论,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惩罚伦理学。他集中批评了惩罚中的愤怒和残忍,提倡理性、宽和、仁慈的惩罚。这种惩罚伦理学是对古典哲学的价值范式的突破:伦理学的最高价值不在于要帮助人获得最高的幸福,而在于让人免受伤害,尤其是免除统治者以公正的惩罚之名对个人的伤害。塞涅卡的这一思想,改变了斯多亚哲学一贯“出世”的冷酷精神,表现出对普通个人的生存与尊严的深切关怀,显示了与现代政治伦理相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刑法目的惩罚与恢复的调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主流理论认为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这种以公诉罪为主线,关注惩罚的理论概括并不全面,它忽视了我国有关恢复被害人利益的立法取向;世界范围内的以协商和解和赔偿为特征的恢复性司法改革运动表明刑事司法理念从以犯罪人为中心到犯罪人———被害人为中心的模式转换趋势,预示着刑法目的惩罚与恢复的调和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救助中的惩罚制度存在滞后性、模糊性、不适用性等问题,对危机救助中的债权人、被救助的金融机构、公共财政、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均造成不利影响,极大影响了金融危机救助的效果。有必要从惩罚主体、惩罚事由、惩罚措施3个方面,明确将未尽到审慎经营义务、弄虚作假、扩大金融危机影响作为处罚救助对象的主要事由,将救助不力、滥用权力作为处罚救助主体的主要事由,并采取惩罚性利率、要求救助对象承担救助成本、限制股权和高管任职资格、突破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等具体惩罚措施,从而构建完善的金融危机救助中的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