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中介是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中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通过中介可以提高双方对交易的信任程度.本文提出电子商务中介的功能模型,介绍了电子商务中介的主要职能,分析了电子商务中介的作用,提出了电子商务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市场(ECM)中产生质量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原因,以及与传统市场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低ECM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种交易机制.认为信息中介可以实现信誉转移、提供检测信息与经验信息以及提高信息搜索效率,虚拟社区易于使交易者产生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CM的质量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为例,应用数理模型揭示了弱势个体通过集体形式披露信息从而提高交易效率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弱势个体在同强势个体进行交易时,不仅存在信息披露最优化问题,还存在着规模效应不足的问题,这致使两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交易。研究表明:1.一定程度上信息不对称能使弱势个体与强势个体在交易中实现双赢;2. 弱势个体在无法正常披露信息时,通过捆绑以强势集体形式披露信息,不仅可以改善强弱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且可以把弱势个体隐匿型信息内部化,以利于同强势个体交易,从而提高交易效率;3. 集体披露信息机制还能够创造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
测量股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证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不对称信息和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通过交易对价格影响的持续程度可以区分流动性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流动性的影响是短暂的,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则是持久的。本文利用交易和报价调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了交易对报价调整的影响,从而考察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不对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 )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信息不对称 (InformationAsymmetry)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从80年代起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 ,特别是在信贷市场的分析和应用 ,使这一理论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  相似文献   

6.
保险经营话动中交易的双方在保险知识、保险技术和实务、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私人信息等多方而信息的不对称,使保险关系的双方诚信基础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保险关系的确立和确立后的牢固程度,进而对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生影响.因此,克服不对称信息对保险市场的负面影响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治理保险信息不对称,必须加强保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核保险验工作,建立科学的理赔程序,加快中介市场的发展,转变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规范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7.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政府研发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更大的杠杆促进作用,从外部经济视角出发,在对政府研发补贴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4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等内在机制分析方法,对企业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中国研发补贴有多大比例促进企业吸收能力的培养以及产业集聚对提高政府研发补贴利用效率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研发补贴主要通过低效率的无外部经济效应的渠道发挥作用,而高效率的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渠道作用偏小,低产业集聚水平会制约政府研发补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确政府在科研领域的职能分工、完善补贴资金的配置机制并促进技术的良好扩散对提高中国公共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信任涉及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它能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从而抵消一部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利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方法,设计信任博弈和扩展的独裁者博弈等实验,分离基于社会偏好的信任和基于信念的信任并考察其在信任行为中的影响权重,探究社会偏好-信念-信任的传导路径.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偏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社会偏好对信任除存在直接效应外,还通过信念影响信任有部分中介效应;考察社会偏好和信念对信任影响的权重系数,发现社会偏好对信任的影响程度大于信念对信任的影响程度;考察不同性别的信任结构,发现男性的社会偏好对信任的影响程度大于女性,女性的信念对信任的影响程度大于男性.研究信任的信念基础和结构对中国社会信任秩序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宝臣  郭灿  常建勇 《管理科学》2014,27(6):121-131
准确测度信息不对称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础。在详细考察经典的信息交易概率模型的建模过程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信息交易者和非信息交易者在不同信息状态下的订单提交状况,提出考虑外生信息状态概率、异质期望和交易活跃度的改进的信息交易概率模型;通过带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外生信息状态概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市场交易信息,提高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实证结果表明,改进的信息交易概率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截面上看,信息交易概率与标的资产的垄断优势和话题性相关,垄断优势越强的股票信息交易概率越低,话题性越强的股票信息交易概率越高;从时间上看,信息交易概率的变化受公告信息的影响,公告信息发布前的信息交易概率较高,公告信息发布后的信息交易概率较低。因此,在防范信息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话题性较强的版块,特别是股价比较容易受舆论影响波动的个股;同时,在公告信息发布之前的时段,应对市场波动和信息动向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运用买卖价差分解技术,把价差分解成流动性价差和信息不对称价差,比较了它们在B股开放前后的差异,研究了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这一事件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结论表明,境内居民参与交易虽然增加了股票流动性,但并没有改善市场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赋予调研者信息优势,加剧其与未调研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是否需要披露调研活动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2012年7月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调研披露要求由在年报中集中披露改为在每次调研结束后两个交易日内披露调研细节,这为研究是否应该披露、应如何披露调研活动以减少前述信息不对称效应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反映其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对比2012年7月前后实地调研活动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变化,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相对差异变动,探讨实地调研信息披露对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影响。以公司总部所在城市的极端天气情况作为公司被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实地调研频率的工具变量,解决调研者的调研对象偏好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建立调研活动与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与其被调研频率显著正向相关。但2012年7月后,前述正向关联显著弱化,且相对于无需披露接待调研情况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知情交易概率显著下降;在要求及时披露调研活动细节后,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参与调研对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调研中提的问题数量越多、问题的字数或对问题的回答字数越多,即调研挖掘并披露的公司价值相关信息越多,被调研公司股票知情交易概率的下降程度越高。及时披露调研细节有助于将机构投资者或分析师通过调研挖掘的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迅速扩散到整个市场,抑制其进行知情交易的空间,显著降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而在年报中集中、笼统披露调研活动难以起到类似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考虑参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做法,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接待的实地调研活动细节,以提升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的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已是一个普遍发展趋势。金融科技的影响已经从支付、身份管理、征信、信息安全等金融设施领域开始,并深入到风险管理、金融资源配置等核心业务环节。信息不对称始终是金融中介要处理  相似文献   

14.
技术交易中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交易中定价问题是技术成果转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技术商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讨论了其对交易双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价格确定的方法,并指出由于技术交易的特殊性,其价格确定必须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知情交易概率指标(APIN)并证明了其相对于PIN在中国股市上具有更好的信息不对称测度效力.在内幕交易监管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并存在较高卖空限制的转型股市中,信息获取会成为股票交易获利的决定性因素.此时,一方面,当投资者无消息时,会认为自己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此时"无消息即坏消息".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倾向于卖出股票避免损失.另一方面,"无消息即坏消息"下规避性投资者卖出股票占总卖出股票的比重会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作为"无消息"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会比真正"坏消息"下的卖出者要求更高的卖价,所以其卖出增加会减小买卖价差.这会导致股市信息不对称指标(APIN)与买卖价差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并使得PIN对信息不对称的度量容易出现偏差(低估偏差大于高估偏差).总之,APIN可以刻画"无消息即坏消息"下的交易情形,比PIN更精准地度量了中国股市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不对称现象,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原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各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在交易中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而相关信息匮乏的一方则处于被动位置,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单位管理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领导者作为管理整个单位的人,应该掌握单位内最多的信息,对信息有"分配"和"约束"的权力,但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悦  王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5):248-262
本文研究了面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双渠道制造商时,电商平台的最优服务契约设计问题。契约设计过程中,电商平台面同时面临着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及契约类型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在“电商平-双渠道制造商”在线平台销售模式中,考虑双渠道制造商拥有私有成本信息,基于电商平台的两个典型的收入模式(广告模式和佣金模式)设计了两种服务契约(广告型和佣金型),得出了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下的最优契约参数。首先,在两种契约下,考察了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对电商平台最优契约设计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信息结构下,考察了契约类型对电商平台和制造商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双渠道制造商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使最优契约参数发生变化,且总是造成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电商平台和供应链整体绩效损失,而仅低成本双渠道制造商能够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成本信息对称时,契约类型对双渠道制造商和电商平台的收益没有影响。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高成本双渠道制造商收益在两种契约下绩效相同;对于低成本制造商和供应链整体而言,广告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佣金型契约下绩效始终较优;且优势程度均随市场中低成本制造商比例递增、随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程度先减后增。  相似文献   

18.
考虑一个客户企业与一个服务商共同努力实现服务外包项目价值的缔约问题,服务参与双方努力程度的无法验证和服务商可能拥有私有成本信息会降低服务绩效,导致服务外包失败。针对双方努力程度无法验证和服务商拥有私有信息这两类风险因素,建立甄别服务商私有信息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契约,刻画了合作生产性质服务外包环境特点对两类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服务商成本信息对称情形下,激励共享仅受合作双方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而在服务商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低成本类型服务商的激励共享不变,高成本类型服务商的激励共享还与两种类型服务商的分布和成本差异相关。服务商的重要性越高,服务商私有信息带来的损失越高;服务商与客户企业的重要性相差不大时,努力程度不可验证带来的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度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103455个账户及其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构建了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方面,女性对消费信贷的盈利贡献显著高于男性。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性别差异通过影响交易频率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有显著影响,贷款规模和风险水平对盈利贡献有负向完全中介效应,交易金额、忠诚度、最后一次交易距离目前的时间对盈利贡献无显著影响。说明消费金融机构应改变规模驱动的粗放发展路径,转向提升交易频率的客户经营策略。我国应大力发展女性经济及消费生态,提升整体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