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治理领域内的两位学者,标志着治理理论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经济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但现有的治理研究都只关注治理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性的认识。通过一个简约的市场经济模型阐释治理的主要功能和结构层次、与公司治理的区别与联系、治理参与人的行为特征以及由他们的行为特征所决定的治理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演化,对于构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转型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框架,认为科技服务业与其他高技术行业的产业协同和科技服务业与制度的谐振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了天津、深圳、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度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两方面动因与其他城市的差别。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主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度环境滞后,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借力金融创新和滨海新区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等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协同演进和制度谐振两个角度分析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动因,发现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四个方面的关联,能互相提供市场和中间产品,共同升级,协同发展;深圳市的政策作出了响应科技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调整,制度变迁促进了产业发展,体现了产业和制度的谐振,同时创新创业文化也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发展的历程和环境、产业形态与整体实力以及产业政策三个方面,对发达国家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动因作简要的总结;之后从发展现状、产业形态、地区分布等几个方面简述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最后分析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个国家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理论分析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维持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条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个新的阶段,实现国民经济进一步的持续快速增长,也只能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实验研究方法首次在独立董事人数占优的董事会中引入序贯和惩罚机制,探讨了董事会科学决策的促成因素及制度环境.实验结果发现,序贯与惩罚机制引入后,董事决策正确率较静态实验分别提高了39.09%和34.26%,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同:序贯机制着力于改善董事会的私人信息结构,通过将独立董事"知情化",从而使决策行为独立于董事类型;惩罚机制则是利用独立董事的社会偏好进行治理,使决策行为与项目类型无关.与Gillette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好项目的通过率并不是100%,原因可能与序贯时的针锋相对策略、惩罚时的社会偏好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竞争包括以企业精神为特征的企业文化竞争。为此,本文研究了企业文化力的内涵,文化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及企业文化力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是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范式,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知情委托人情形。对于知情委托人情形仍然采用传统的委托代理分析范式,很难圆满地解释现实中委托人拥有私人信息的诸多问题,因此,研究知情委托人范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前景。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改革动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公司治理强化了它的企业竞争优势,一度让美国深感不安。而90年代后,日本的公司治理却又演化为经济发展的羁绊,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90年代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根本动因。文章的分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环境下的决策过程研究可以较好地考察决策变量的行为基础和动态临界值.本文以中国股市中的股权结构为背景,在实验框架下考察了股权结构、信息披露和控制权收益的关系.文章先从理论上计算股东的夏普利值并以此代表股东控制权.再分不同设置变量来实验地考察控制权收益.结果表明:(1)股东控制权越平均,控制权收益越少;大股东与小股东形成"核"联盟的机会越多,其取得控制权的机会越少.(2)信息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在联盟的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3)大股东夏普利值的高低和信息情况决定了联盟的方式.(4)控制权溢价并不一定就是控制权收益,也许只是大股东为防止自身利益被侵害而支付的成本.(5)信息不完全不一定是坏事,部分信息的隐含更能增加公司的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