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中,在描写事物的状态或比拟声音的时候,常用一个单音节实词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无实在意义的虚词构成相当于双音节词的结构,我们将之称为重言变格。判断重言变格取决于这种结构中的两个单音节词。一般说来,其中无实在意义的单音词有“有、斯、思、彼、其”等,而另外一个有实在意义的单音节词必须是形容词,且这个单音节形容词要与重言的特点相符,不能直接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共有“△其”式、“其△”式、“有△”式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庄子>散文"重言"是<庄子>"六言"之一,也是<庄子>散文文体特征之一."重言"之"重",当读如"众".重言可溯源于先秦文化典籍中的尊古、稽古传统.它名义上是尊老、长者之言,实际上是借这些人之言说而为庄子代言.这些人包括传说中的人物如黄帝,以及历代君巨、道家、儒家人物.重言的特点是巧设语境、形象生动,开门见山,直起对话.  相似文献   

3.
李丹 《兰州学刊》2007,(8):205-206,194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的瑰宝,其通晓简易,含蓄有致的语言,对其哲学思想的传达起着不可磨灭的承载作用.重言的运用更是有着点睛的功效.作为记载语录的典范,《论语》中的重言多为描摹人物动作、抒发情感,有别于其他韵文重言对事物象形肖声的作用.所以,对《论语》中重言词的分条缕析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的诗性光辉,突出体现在《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的诗化表达方式上,“三言”当是走进《庄子》思想世界的钥匙.“三言”的诗化表达使得《庄子》深不可测的哲学意蕴得到了象征的显现,特别是“卮言”应当是庄子有别于先秦诸子的极为独特的语言密码,从中我们也能够透视出庄子独有的以“天地精神”审视一切的情怀.“寓言”和“重言”大都是带有一定主观意识的言论.“卮言”则是天地之言,无任何主观意识的语言,犹如代天地立言,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和成见.  相似文献   

5.
船山词之格律多被批评,其实船山词很讲究声律,其中联绵词和重言的运用就是例证。船山词中的联绵词和重言数量众多,不仅增加了船山词的文采,形象地描绘自然界的景物,惟妙惟肖地模拟声音,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活动,传神地营造意境,恰当地抒发感情,而且制造发音紧密联系的双音节节奏,促成押韵、平仄和对偶,更显出船山词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有许多由两个同意虚词构成的"重言虚词",这些虚词其中有些是从前代流传下来的,司马迁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有些则是司马迁自己的创造。《史记》中使用这些"重言虚词",很多是由于文学性的需要,也有很多是源自文章音乐性的需求。司马迁对"重言虚词"的广泛使用,在虚词的发展史上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7.
界限主体是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中提出的一种特殊的主体形式,是主体界限化的结果。它区别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心灵主体等主体形式,是主体的极限情形。界限主体具有逻辑、语言和意志三重意蕴。界限主体的三重性,使形而上学主体与逻辑主体、语言主体、意志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合理的统一。界限主体的确立,既解决了主体的“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又为主体在逻辑语言的层面上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8.
“物极必反”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影响深远。但借助西方日常语言学派的方法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命题其实是如“乌鸦是黑色的”命题一样的一种隐蔽的重言真句,犯了“以空为实”的谬误,即看起来似乎有经验内容,甚至“无所不包”,实质上却是“空无所指”。  相似文献   

9.
人们往往将庄子的"道"视为概念化了的宇宙本体,这是用西方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来对治庄子哲学,这不无对庄子思想的曲解。有学者说"庄学是美学",这当然是有见地的。就哲学实质说,庄学是古代中国式的现象学,它有浓郁的现象学识度。庄子关于"齐‘物’‘论’"的致思方向,关于"坐忘"和"道忘"(尤其是"道忘")的体悟方式,关于"寓言""重言""卮言"的言说方法,都是一种现象学识度的"象思维"思想;这是一种情境反思,有很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抉发“内七篇”单篇奥义(见去年本刊连载),是对庄学奥义的局部论证。本文探索“内七篇”总体结构,是对庄学奥义的总体论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挟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抉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时期的杭报娼妓书写,建构了苦难与放荡的双重娼妓形象.杭州政府的治娼行动缘于其铲除社会阴暗面、展现政权尊严的理念.同时,地方政权具体采取何种治娼模式,则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庆历年间,周敦颐调任南安军司理,探究儒学精奥,始创理学;程颢和程颐随父调迁,拜周敦颐为师,从此专心理学.宋理宗赐匾"道源书院",确认赣南是"理学之源".其后,杨时、朱熹、张九成、陈献章、王阳明、罗洪先等许多理学名家都来到赣南寻根探源,并在这里探究理学精义,传授圣学.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是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流意见一直认为在这对关系中仁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意见始终忽略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礼应该是人生的引导规范?本文由追踪这个起点问题入手,一步步探讨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发生的观念运动--礼如何取代神成为精神支柱,这种取代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如何继承这个观念运动并加以改造.以此思想史背景的梳理为依据,本文指出礼与仁之间一种特别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苏全有 《中州学刊》2008,5(2):170-174
清末铁路总局起始于光绪三十三年底,隶属于邮传部,尽管存在时间只有四年,但影响清末铁路至大.且其中的人事纠葛直接导致干路国有政策的出台及保路运动的发生,进而则是清王朝的灭亡.首任铁路总局局长梁士诒之所以能持续掌控局面,与袁世凯及其派系人物的鼎力支持关系至密,而梁本人的求实作风亦有相应作用.铁路总局的影响是导致交通系孕育成形,并在民国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铁路总局作为一个透视清末社会幕后身影的窗口,研究它,后人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  相似文献   

17.
浅论如何引导和发展茂名特色的年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来卡 《南方论刊》2007,(11):96-97,110
年例,是流传于粤西鉴、罗两江流域村镇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数百年来盛行不衰,民间素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是当地民  相似文献   

18.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9.
守经和行权是古典司法的两种基本样态.行权主张反经而善并怀其常经,是一种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的法适用理论.权的实质是通过法律的合理化解释,来解决个案中律法不可用的问题.法律的有效性处置和判决的合理性证成问题,是行权司法须面对的两个难题.由于缺失具体的方法指引,行权始终存在擅权和叛经失节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道具:纸巾盒 适用地点:客厅茶几上 方法:用完了纸巾的盒子大家通常是随手扔掉,有没有想过用它来插花呢?为了避免被水浸透,先用塑料薄膜把纸巾盒的内壁包裹起来,再把盆栽的鲜花移植进去.然后用干净的小石子遮住裸露的泥土,让花茎和花头从取纸的地方露出来.只要寥寥几枝鲜花,就可以完成这样有创意的作品,简单而别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