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江水悠悠》是墨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墨人自选集》(共五本)中,四部长篇小说全都是以他的家乡——九江为背景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道的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技巧,从总体上构成了墨人小说创作的最大艺术特色。《江水悠悠》更是典型地记录了他的家乡,他的同胞所经历过的一个黑暗时代里的故事。 本文试从小说技巧诸方面来探讨《江水悠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四十年前,离开故乡九江去了台湾,陆续出版了诗集,小说、文学评论集近五十种,多次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名录,其人其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由于历史的原因,墨人先生的著作未曾在大陆出版发行,所以人们对墨人十分陌生。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海峡两岸文化文学交流的加强,墨人先生的长篇巨著《红尘》及《白雪青山》、《春梅小史》,文学理论专著《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和《张本<红楼梦>》,将由北京的文联公司和北岳、山西人民等出版社排印,有望在大陆近期陆续面世。  相似文献   

4.
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在大陆出版了。墨人为什么要对《红楼梦》进行修订、批注呢?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有何特点呢?本文认为,其动机的核心在于追求更完美。  相似文献   

5.
最近,台湾资深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赠长篇小说(红尘)。读后,深感“姜还是老的辣”。在越来越轻飘飘、软绵绵的小说世界里,(红尘)显得博大精深而不同凡响,令人刮目相看。墨人先生的新著一百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尘),是一部民族浩劫的伟大史诗。作者痛心撰写,读者含泪赏读,爱我中华,哀我中华。悠悠苍天,高其有极,奈何五千年煌煌青史,竞蒙此祸结灾连?墨人先生才学兼众科之长,而尤潜心于中华文化之哲理阐释,毕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发为文章,其书满家。四五十部文学创作之中,我以为(红尘)最能不朽。先生史识卓越,…  相似文献   

6.
墨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新诗,已出版诗集《自由的火焰》(1950年自印),《哀祖国》(1952年大江出版社)、《山之礼赞》(1980年4月秋水诗刊社)。最近又出版了《墨人半世纪诗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著,大体”上反映了他五十多年来为新诗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这本“半世纪诗选”,内容极为丰富:其中,1975—1994年间的诗收入别首,包括卷首诗2首,大陆诗抄(组诗)16首,大屯小唱(组诗)4首,山之礼赞(组诗)5首,植物风采(组诗)6首,动物群相(组诗)21首,欧洲心影(组诗)5首,…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乡贤张万熙先生,随时局变迁去了台湾。嗣后,他用“墨人”笔名,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潜心文学数十载,陆续出版著作多达五十余部,成为台湾一位著名的资深作家,以其文品人品享誉海内外。为纪念爱国爱乡的墨人博士八十寿诞,(九江师专学报)编辑部、墨人文学研究中心,6月11日,联合召开了“首届墨人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南财经大学港澳台研究所所长古远清教授就“墨人文学在台湾文坛的地位”、九江师专党委书记欧阳毛荣先生就“(白雪青山)与庐山”、罗龙炎副教授就“墨人的文学精…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部则是“用传奇法,而以志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而兼二体”(纪晓岚语)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但至今认识并不统一。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至六朝,而为志人志怪;唐人作传奇文;而进至宋代,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  相似文献   

9.
卷首絮语     
五十年前,乡贤张万熙先生,随时局变迁去了台湾。嗣后,他用“墨人”笔名,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潜心文学数十载,陆续出版的著作多达五十余部,成为台湾一位著名的资深作家,以其文品人品享誉海内外。恰逢海峡两岸解冻,文化交往日趋频繁。故人故乡故情,相思相见而言,我们便有机会阅读墨人,研讨墨人。正是这种背景下,本刊于1991年第一期始,独家开辟了“墨人研究”专栏,时至今日已临近十年了。IM年4月,我校又成立了“墨人文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墨人文学创作六十年”展。本期的“墨人研究”,集中发表评述其代表作(白雪…  相似文献   

10.
问一:墨人先生,我们从1993年开始,就“墨人的文化观与文学观”、“墨人的‘大陆诗之旅’与诗歌观”。“评论创作莫分家”、“墨人‘知命观’与新作《红尘心语》”、“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谈墨人代表作《白雪青山》与《红尘》”、“墨人‘大陆文学之旅’的十年省思”、“《全唐诗》审读后的思辨”。“《娑婆世界》与墨人的宗教理念”等问题,隔海问答,在《九江师专学报》不断刊出后,有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相隔遥远,近来我们一  相似文献   

11.
吴世昌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宋词研究专家、教育家和红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早已饮誉中外,受到前贤时彦的推重与敬仰。他留给我们的《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等红学著作,虽然只是他一生诸多著述中的一部分,但对于热爱和研究《红楼梦》的广大读者来说确是一种特别的恩惠,  相似文献   

12.
墨人,本名张万熙,江西九江人。1920年生。曾任报社主笔、总编辑、总经理,海总秘书,东吴大学中文系兼任副教授。他艰辛创作五十年,著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达四十多种(详见“墨人著作目录”),是一位兼擅新旧文学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墨人先生的作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他多次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名录(详见“墨人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国际文学史、世界名人录等英文书目”)。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经典重读──读《〈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闷的红学界,送来一...  相似文献   

14.
杨海明先生在其《唐宋词纵横谈》一书的《前言》中曾说,唐宋词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任你古人说、今人说、国人说、洋人说、正说反说、横说竖说,可永远也说不尽它们的绰约风姿和无穷魅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兴致不已的“偏嗜”,他在连续推出《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史》、《唐宋词论稿》、《唐宋词纵横谈》等几部颇有影响的词学著述之后,又出版了他的《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该著35万言,分为四章,每章又分若干专题,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显示出建构独具特色的唐宋词美学体系的努力。由于作者把唐宋…  相似文献   

15.
一部被贬高论扭曲的《红楼梦》版本白盾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以下简称“艺本”)是一部被贬高论扭曲的版本。十多年来,印刷多次,遍及全国,影响极大,至今尚未改版。对此,本人以为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并期望...  相似文献   

16.
阐幽发微矢志创新──评《红楼梦辞典》程国赋在迄今为止出版的各种《红楼梦》辞典中间,由周汝昌、晁继周两位先生主编的《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以下简称《辞典》)不仅出版较早,而且学术价值也十分突出。这部辞典系集体编写,花了将近六年的时...  相似文献   

17.
自清代蘅塘退士孙诛编成《唐诗三百首》、近代来古徽编成《宋词三百首》以来,诗词的选注本一发而不可收,且一般都冠以“三百首”之名,以应“诗三百”之意。在时下众多的宋词选本中,江西社科院李华先生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简称《详注》),是颇具特色的一部选注本。其品位之优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一是注,《详注》的选与注都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长处。《详注》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文笔条畅生动,分析深入浅出。其鲜明特色可用六字概括:“涉猎广,研磨深。”一、涉猎广。涉猎广是指这本《详注…  相似文献   

18.
寻幽探微窥骊得珠──读朱立元教授《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曹俊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重要著作。近年来,我国曾出现过两次研究《手稿》的热潮。第一次是八十年代初,人们对《手稿》的种种相异甚至相反的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到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光辉巨著,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是我们研究这部古典名作时极有价值的启示。本文就学习鲁迅的有关论述,择要谈几点认识。《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自该书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先生是一目了然,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明确地把《红楼梦》作为“清代人情小说”(下引见此书者不再注明)的代表作。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谈到清小说四派中的人情派时,也指出:“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作代表。”什么是人情小说呢?鲁迅在介绍明代的“人情”小说时解释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达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  相似文献   

20.
林振宇 《社区》2010,(17):6-6
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