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华诞。回顾过去,峥嵘岁月,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深深感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人民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够繁荣和发展。建国50年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跟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以其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成果为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的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回顾我省社会科学事业20年来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很有意义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社会...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省社科联组织召开的“社会科学界庆祝建国50周年座谈会”上,省社科界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和领域,回顾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50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对社会科学事业面向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刘异云(原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讲光辉成就首先要提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真正以省委名义作出决定,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辽宁省委在全国占第一位,当时省委内部有思想斗争,因为中央也有不同意见。当时小平同志还没有出来主持工作,辽宁省委作出这一决定,个人是…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前夕,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献给国庆的一件礼物——《广东社会科学四十年》出版了。这本书集中地反映了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基本概况,叙述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程、成果和存在问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启迪,对推动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和活动的拓展和深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工人阶级的社会科学,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起着重大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对我国革命  相似文献   

5.
唐永进 《四川社科界》2007,(4):16-20,10
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中央和四川省委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采取措施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2004年,中央发出3号、省委发出13号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推动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20年来,山东社会科学院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为繁荣社会科学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省内外赢得了荣誉。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在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取得丰硕成果柏昌明云南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已经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我省的社会科学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制定并实施的我省社科“八五”科研项目规划,实施进展顺利,项目完成...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社科联于1998年12月15日在郑州召开了“河南省社会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省会的知名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在认真回顾和总结20年来河南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积极建议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建国三十四周年前夕,广东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聚集一堂,举行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颁奖大会,这是一件大喜事。这在我省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盛会。这次颁奖大会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发展我们的社会科学事业中,在拨乱反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是作出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社会科学界同志们的辛勤劳动是很尊重的。我谨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光荣获奖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和今天没有到会的为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而辛勤劳动并作出了贡献的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对于光远同志在会上所作的一番鼓励的讲话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13日上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南方日报》联合主办的“广东社会科学50年”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郑群,以及我省社会科学界30多位知名学者出席了座谈会。于幼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社会科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缅怀了杜国痒、卓炯等一批已故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他充分肯定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50…  相似文献   

11.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精神,充分发挥评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做出更大贡献,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的规定,我省今年将开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2003-2004年)评奖,申报工作现已开始。  相似文献   

12.
繁荣新时期的社会科学秦玉琴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社会科学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深入实际,努力探索,积极工作,对我省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50年了。50年来,山东社会科学研究,同全国及省内各行各业一样,发展是巨大的,道路是曲折的。山东向称文化大省,社会科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历史上先秦秦汉时期,曾创造过思想文化的辉煌。即使在内忧外患、战争动荡的年代,山东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制定部署我省社会科学事业跨世纪发展规划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工作会议,于5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进一步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创办于1980年12月,至今年12月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岁作为一个人来说,尚处于“弱冠”,也就是说还处于年少阶段。《江西社会科学》亦是如此,20周年开始步入成熟。  二十年来,《江西社会科学》在各级领导与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科学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应用学科的研究,为我省社会科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兴赣富民,为培养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引起了…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我省谈不上真正的社会科学事业。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恢复,教育、新闻、图书、档案、文博等事业均有初步发展,这就给社会科学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一些专门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陆续成立。如1959年成立了辽宁省经济研究所和辽宁省农业经济研究所。1962年初成立了辽宁省地方史研究所。1962年9月成立了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4年1月又建立了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二研究所(即日本问题研究所)。同时,在成立哲学、经济、历史、党史等4个学术团体的基础上成立了辽宁省哲学社…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发展规划的研究江奔东“九五”在全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根据我省发展战略构想,到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求社会科学必须有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设和改革提供更...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四十年来江西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成就,这对于更好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将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社会科学,为江西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十年来的江西社会科学事业,经过艰苦努力和曲折历程,取得了多方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科学事业逢勃发展。 一、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五十年代末,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及其所属哲  相似文献   

19.
正当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为全面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之际,全省社科工作者聚集一堂,隆重召开我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这对于繁荣和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乐山市的社会科学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四十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更是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春天。十年建设、改革,在我市社科战线上,诞生了社科联、学会组织,她在联系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组建社会科学科研队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组织全市社科工作者围绕建设改革开展理论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组织开展全市的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为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