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哈萨克斯坦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邓浩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哈萨克斯坦各族人民彻底摆脱了沙皇俄国的奴役和压迫,为哈萨克斯坦人民迈向自由、幸福的生活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哈萨克斯坦苏维埃政权就是在“十月革命的凯歌行进”中形成建立起来的。它是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哈萨...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与新创建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普遍吸收劳动者来管理国家的思想,在苏维埃机关中实施了"工人成分占多数"的政策。本文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维埃干部政策这一最重要部分真正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较客观地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无产阶级在俄国夺取了政权,并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以后,列宁就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俄国人民的面前。并向苏维埃俄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俄罗斯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变成真正富强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目标,列宁制定了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和计划,并告诫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家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既要防止“拿政治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苏维埃国家机关和布尔什维克党内,官僚主义逐渐地产生并蔓延开来。到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始的时候,它已经严重地遍及全国各地,当时,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机构重迭,人浮于事,会议繁多,议而不决,文牍主义盛行,公文泛滥成灾,办事拖拉,工作效率极低,营私舞弊等等,以致于列宁把官僚主义者视之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并警告说:“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为了建设好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列宁以  相似文献   

6.
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找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继而又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这条道路很快克服了苏俄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经济。这是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从严治党,是列宁毕生从事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共产主义政党处在执政的条件下,列宁不仅突出强调这一思想.而且还在他领导执政的布尔会维克党六年多的实践活动中,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当前,列宁的这一思想和实践活动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研究。早在1903年1月,列宁就提出了一个党建原则:“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党的地位、任务及党内状况部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有些党员在担任中央或地方各政权机…  相似文献   

8.
苏联货币是掌握在苏维埃国家手中,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准备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工具。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在苏联经济学家中间,有着各种不同的论点,最近曾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迄今尚未作出最后的结论。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不仅对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而且对我国人民币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即拟对苏联货币的必要性、它的本质和作用及其稳定性,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敍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工兵苏维埃的属性,是德国1918—1919年革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无专门论述。在国外史学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代表,认为“苏维埃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驯服工具。”该观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工兵苏维埃是少数左翼极端派手中的工具,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先锋。”这种观点在60年代前联邦德国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18—1925年期间)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及这一时期的日苏关系,反映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灵活的迂回策略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列宁把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列宁的这个党建思想及其实践,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苏关系史,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不仅对我们了解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过去,而且对研究和认识日苏两国间的当代关系都颇有益处。为此,笔者拟以《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日苏外交》、《后藤新平与日苏建交》、《论一九四一年日苏中立条约》,《浅谈雅尔塔会议与苏联对日宣战》等八个问题为线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苏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的党、掌权的党.“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党政关系问题,这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没有留下现成答案.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苏维埃政权.这就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了执政党怎样正确处理自己同政府的关系问题.在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七年中,他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着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以列宁为主席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宣告结束了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一八年二~三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明文规定:「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这个问题是我国在过渡时期开展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关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特就这一政策的实质、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处理富农问题的经验、党在各个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以及我国今後对富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试作初步的综合研究。一、富农是农村中最後的一个剥削阶级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为加强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各国党布尔什维克化的方针,同时,强调了实现布尔什维克化的基本方法必须根据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把列宁主义的一般原则运用于各个国家的具体环境.这一基本方法,体现了列宁在指导共产国际中一贯坚持的“共产国际及其执委会在一切工作中,同时必须考虑到各国党斗争和活动的种种条件”的思想,符合各国党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心愿,因而,布尔什维克化的方针得到各国党的认同.但是,各国党在布尔什维克化的实施中,却出现了不顾本国实际的倾向.本文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苏联共产党关于联邦制的思想对苏联联邦制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得苏维埃联邦制具有其自身特点,即:它是民族联邦,受党的集中制影响,要向单一制过渡,承认“双重主权”,有一个核心成员等。这些特点决定了苏维埃联邦制的特殊矛盾:联邦制与单一制的矛盾;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矛盾;各民族之间法律地位上的矛盾。由于苏维埃联邦制本身的特殊性,它在后来发展中出现的某些向单一制的变化不能被完全说成是联邦制的“变形”。党、军队、意识形态是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因素,而联邦制矛盾中不利的一面又影响到联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爭。在这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  相似文献   

18.
国家政府机关应当建立哪些工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十月革命以后,这一问题曾引起列宁的高度重视,检查监督工作制度就是他主张国家政府机关应当建立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在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学习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特别是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官僚主义,拖拉现象等弊端就严重复活并蔓延开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严重障碍。列宁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克服上述弊端,国家各级政府机关不仅要精减机构,缩减编…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20世纪是“革命和战争”的世纪,那么苏俄就是最好的体现。因为赋予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战争这个特点的是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革命,被预言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灭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最大限度考验苏联体制的同时,也打开了它通向灭亡的道路。在这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战时期对苏维埃体制的影响详细地论述一下。  一、围绕战争准备的问题通常,近现代国家建立常备军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苏联也不例外。而且,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苏联的战争准备是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说苏联的战争准…  相似文献   

20.
一般监督制度源起于苏联,是苏联检察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并被视为社会主义国家检察制度的标志。苏联没有采用西方"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但同样需要解决国家权力的制衡问题,为了有效制约行政权,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制度应运而生;"议行合一"体制下,苏维埃将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力授权给检察机关专门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则主要由一般监督制度承担;苏联高度重视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苏联法制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立法,而且还需要法制得到统一和正确实施,一般监督制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保障苏联行政法制得到实现。在当前探索检察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背景下,有必要系统研究苏联的一般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