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民国时期河南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河南的学校教育王天奖河南近代教育发展概况,各时期官方统计数字与历史实际都有不小的差距。近年问世的有关近代河南教育论著在表述清末到民国时期的河南教育发展历程时给人造成一种直线上升、成绩显著的借觉。民国时期河南的近代教育较晚清确有较大发展,但并非...  相似文献   

2.
私塾改良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点,河南当局顺应形势发展对私塾进行改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章程。民国时期的河南私塾改良是在各方力量角逐下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整合,弥补新式学校的不足,通过改良与新式教育接轨,对当时河南初等教育作了辅助和补充。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河南当局设立改良私塾的推行机构,对塾师的改造与培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研方法等举措,进而分析其对近代河南教育的双重影响。民国时期河南私塾改良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清末政局动荡,为了维护统治,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开办近代学校.清末新政以前,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长吉图三地已经出现了近代学校,随着“新政”的开展,长吉图三地的近代学校开始得到发展,并形成各自特点.移民的涌入,使长吉图三地人口迅猛增长,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旧的传统教育并没有立即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怎样,清末近代教育为民国以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末实行教育新政,进行教育改革,使中国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民国时期,国家体制发生根本变化,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思潮方兴未艾,政府进行学校教育改革,推行三民主义教育,重新修订教育宗旨,修订新学制。本文拟以清末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探讨清末、民国时期不断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科举考试内容占有突出地位。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增设算学科,到“戊戌变法”期间提出废八股改试策论和增设经济特科,科举改革与新式教育密切相连。“新政”初期,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推动了西学传播和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阶段。在这短短的十年中,清政府对教育改革极为重视,积极督饬全国各地创办新式教育。当时安徽省之颍州府属各州县官绅积极奉行,在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束缚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而近代以来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清末新政时期的直隶教育改革一度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创建了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而且形成了近代新教育体系。清末直隶作为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女子教育就是从这一时期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始兴办女子学堂,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禁锢。具体而言,清末直隶女子教育的创办最早来自于社会人士的积极推动,随后在直隶总督袁世凯、杨士骧、陈夔龙的推动下,各级官绅大力倡办,女子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大批女子学堂被设立,学堂数和学生数日益增多。清末直隶女学的兴办也得力于报刊媒体对新教育的积极推动。他们从女子教育的作用、直隶女学兴办情形以及刊登女子教育的论说等方面积极倡导兴办女子教育。女子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束缚,而直隶一系列女子学堂章程的设立使得女子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清末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更加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热河地区虽然是一个边疆地区,但近代教育却起步较早,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积极兴办新式学堂,对于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热河地区近代教育的兴起、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湖南官绅对书院改制政策所持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不同思考。通过俞廉三、王先谦、赵尔巽的教育改革活动可见,虽然思考的侧重点相异,但主流官绅延续了湖南自甲午战争以来积极兴办近代教育的潮流。他们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推动或参与教育改革,使清末湖南教育在整体上表现出了转变革新的强劲张力。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处中原 ,承东继西 ,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状况 ,形成了具有河南地域特点的教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研究和整理河南高校体育发展史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高校体育的发展轨迹 ,对于开拓高校体育体制改革思路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高校体育发展史研究是省科委指定的高校战略研究的子课题。本文仅从 190 2年到 194 9年间旧中国时期河南高校体育的状况进行叙述和讨论。清末民初 ,河南全省辖 4道、9府、5直隶州 ,共 10 8县。有 2 851万人口 ,…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赤峰地区虽然地处边僵,但近代教育起步较早。本文通过对赤峰地区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梳理,来分析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故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嘉纳治五郎作为日本投身于中国留日学生教育的先驱者,在清末中日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嘉纳治五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动机是希望中国强盛起来保卫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研究嘉纳治五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动机、活动、思想有利于揭示近代日本介入中国教育改革的真正意图,也有利于分析清末中日教育交流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16日,是依托河南教育学院、受河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直接领导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2008年,为进一步服务于当前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凸显学院办学特色,学报与河南教师教育中心合作,开设了《教师教育》栏目,特邀著名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总会是清末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省级教育团体。它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实践新教育 ,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早在建国初期就已提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已经形成,走向成熟。具体可划分4 个阶段,即1951 年至1956 年为萌芽阶段,1957年至1975 年为展开阶段,1977 年至1978 年为形成阶段,1979 年至1992 年为成熟阶段。它指导的教育改革不仅开拓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也促进了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使河南会展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会展专业教育已有起步,但不容乐观。专业教育层次低、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实践教学缺乏、培训市场不规范等已经限制了河南会展教育的发展,因此,河南会展专业教育亟需研究相应对策以及时培养出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满足河南会展业迅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教习时代”虽然时间不长,前后不过十年左右,但却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对清末新政时期的师范教育影响更大。师范教育是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从事师范教育的日本教习也最多。因此,有必要分析清末日本教习的构成、分布状况、所授课程、关键人物在师范学堂的活动等问题,阐明清末日本教习在中国师范教育近代化中所起的作用,反思其弊端和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