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社会历史观中的偶然性既是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范畴,也是与主体性相对应的范畴,后一种含义很少被人们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偶然性揭示了主体的受动性。这一思想阐释了偶然性范畴的价值观内容,是唯物史观人学思想关于个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偶然性的价值观内涵的人学意义在于,唯物史观正是以个人社会实践观为基础,结合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偶然性与主体性两个认识个人的视角,才把个人存在及历史作用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的四种主要特征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生理和心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价值三个层面揭示制约思想解放的主体性因素,指出改造主观世界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个性。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海德格尔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海德格尔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5.
萨特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是一种主观性,利益的主体性能够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是后天个人实践获得的,利益的主体性是人的根基。萨特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萨特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萨特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6.
试论列宁关于范畴的认识功能的思想──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吴开明通常认为,列宁的反映论着重强调的是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性。实际上,认识主体性问题并没有落在列宁的视野之外。如果只看到列宁思想的一个方面,就忽略了列宁思想的丰富性。本文仅就列宁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理基础、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方面,分析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的主体性的微观机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认识的主体性息息相关。认识的主体性为奋发有为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为认识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识的主体性赋予人生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建民同志《1877:马克思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一则解释的思考》一文,表现了他文本研究中的解释学态度。他能够对恩格斯的理解提出批评,表现了他对理解的相对性的理解。他批评恩格斯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他自己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这表现了他对理解的客观性的理解。他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又表现了他文本研究中的某种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及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伦理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而深远的意义。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特质。特别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批判,揭示出其哲学的思辩性质;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阶级性,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追溯理论渊源和历史人物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莫泽斯·赫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渊源人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的共同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助于全面厘清赫斯与“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秉持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理想,深刻洞悉历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价值旨归、目标导向上内在统一于“价值性”,在外化对象上同一于“主体性”。与此同时还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互为相互评价与衡量的互促关系,以及相互评价与衡量标准的互证关系等,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下民主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普选制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终有一天工人阶级有可能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在思想界各种学说只有经过冲撞才能融合,这也促进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修正和完善.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与发展中的现实生活始终保持一致的学说.列宁没有重视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革命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出重大补充和修正,反而给予了曲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前苏联的剧变,历史已证明了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转向是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而列宁与之相反的思想却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系统而深刻地阐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特征、地位与作用、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载体等一整套相对独立的、科学的、完整的思想理论观点,形成了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遍布于恩格斯的各种论著、书信及札记中。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凸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质。特别是通过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了道德的基础以及人类伦理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强调了人们的道德观念都与其现实生活条件密切相关,批判了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7.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文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存在着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稿本,学术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恰如其分地认识《提纲》的本真内容,也未能正确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以MEGA2中《提纲》德文的两个稿本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具体分析与重新阐发,发现两份稿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思想、脉络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恩格斯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体现了恩格斯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两个稿本的两处细微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说明今天重新研究马克思原始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明代中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关于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是深刻的,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价值。王廷相关于认识的主体性来源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研究和解决当下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承继中国哲学的优秀思想,并使之持续发扬光大,同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优秀思想相互映照、相互发明,是研究中国哲学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巨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在认识论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从认识的主体性出发,揭示认识的本质。康德揭示认识本质的思路、方法发人深省,有助于我们对现行伦理学关于道德本质的认识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