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现阶段,形成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经济差别的许多因素中,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土地自然丰度的不同,位置的远近等)和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而产生劳动效率上的不等,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马克思关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级差地租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农业中是否存在级差地租的争论,多始于对农业土地级差收入和级差地租范畴的不同理解,故本文从分析土地级差收入与级差地租范畴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始。 一、土地级差收入、级差地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农业土地级差收入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因经常占有较好的土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超额收入。这种土地级差收入因土地所有权属于他人而转入土地所有者手中,便  相似文献   

3.
虚假的社会价值是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明确提出来的,它与土地产品直接相关。马克思这样说,“关于级差地租,一般应当指出: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这是由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产生了一个虚假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是由市场价值规律造成的。土地产品也受这个规律支配。”如何来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呢?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中,土地仍然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它还能不能象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中的土地那样,仍会带来额外利润并形成级差地租?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城市经济中的土地所带来的级差地租?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充分合理而又节约地使用土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考察级差地租Ⅰ产生的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分析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级差地租Ⅰ,而对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的土地上级差地租Ⅰ产生的问题,认为跟前者相似而论述极其简单。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各自的具体条件不一样,对于级差地租I的产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就个人的学习,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诸同志。  相似文献   

6.
探寻平衡国家、集体和个人收益的分配机制,是新一轮宅基地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比总结2015年以来的两轮宅基地试点改革,可以发现,宅基地增值收益实质是宅基地之上新增加的财产价值,此种价值进一步表现为土地发展权、宅基地财产权利和区位因素所对应的用途转换、权能分离和级差地租的市场价格。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也是对上述3类财产价值的分配。其中,土地发展权所对应的用途分配能激励政府的行为;宅基地财产权利所对应的权能分配能激励权利主体的行为;区位因素所对应的级差地租能激励社会特定或不特定主体的行为。因此,构建“用途-权能-区位”三位一体的规范体系能够实现局部公平、代际公平以及成本收益的配置公平,更好地解决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平衡基础不统一、平衡规范不明确、平衡方式不稳定、平衡模式不一致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问题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产生级差地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条件,即土地肥沃程度不等、地理位置上的差别和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所获得的不同生产率;一是社会关系,即必须有一定形式的土地经营垄断和与一定的商品价值相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是否有这种自然条件和社会关系呢?自然条件是不说自明的。就社会关系而言,我国目前在集体农业中实行各种形式生产经营责任制,在国营农场中也实行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而且一经承包给农户或农工,就会形成土地经营上的垄断。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级差地租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作为世界石油经济学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格规律理论为基础.国际石油价格历来都是一种垄断价格,它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等几部分组成.不论石油市场价格怎样变化,价格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把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综合起来考察时,公式应为:级差地租=社会价值-个别价值;绝对地租=个别价值-个别生产价格。关于追加投资与绝对地租的关系,作者认为按个别价值减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计算绝对地租。作者认为,当前,属于绝对地租的部分应上交,属于级差地租Ⅱ的部分应留归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基础,这就必然存在级差地租的范畴。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正确认识普遍实行大包干后的农业新形势,研究、利用好级差地租这一经济杠杆,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的理论认为,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部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土地所有者根据对土地的所有权除了要向上地经营者索取绝对地租外,还要求得到级差地租Ⅰ。农业资本家则根据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获得平均利润,并且一般地说在租约期间占有级差地租Ⅱ。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着产生地租的经济条件,因此地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地租形态。级差地租产生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一个是土地的垄断经营。这两个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备,因此级差地租也仍然存在。这是经济理论界普遍承认的。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制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依据的讨论中,许多否定按劣等地定价的同志认为,我国劣等地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地高于优中等地,按劣等地定价,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缺乏根据的。不仅忽视了级差地租借以产生的经济条件,而且也忽视了级差地租的分配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仅这里所指的劣等地是指向社会提供一定商品量的、中等经营管理水平的劣等地,而且在优中等土地上所形成的级差地租,  相似文献   

13.
在农地集体所有制度与土地承包政策框架下,由于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模糊配置与分割,形成了所有权对使用权的过多剥夺与侵害,限制了土地财产价值的充分实现.合理界定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一步解除对农户土地权利的约束,是农民土地财产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少承包户除了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多投入劳动而获得较多收益外,还增加生产自费投资,如购买种子、肥料、农药、小农具等,并由此获得较多的收入。应当怎样认识农民自由投资,而获得的这一部分超额收入的性质呢? 根据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资本主义土地经营中,由于追加投资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叫作级差地租Ⅱ,我们仅以此为借鉴,将目前我国农业承包户自由投资金而获得的超额收入叫作级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既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土地收益上的博弈结果。用博弈轮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战略选择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揭示土地财政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经典劳动价值论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上还存在几个疑点,因而需要对抽象劳动物化为价值的原理进行重新考察。实际上,一切以迂回生产方法为前提的劳动,社会都会把它折合为多量的简单劳动,从而形成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少量个别劳动折合为多量必要劳动的另一种类型,发生在同一部门内存在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场合,这正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均衡价格论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与劳动价值论是相通的,因而应当以之补充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3次轮番上涨,与之伴随的却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经营收益长期低下,农业外部环境会通过成本收益机制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生产经营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从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角度实证分析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因土地经营规模限制或涨幅较快的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的作用效果有限;劳动成本上升时,地理特征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的劳动要素替代和种植结构调整,与非农就业机会共同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丛松日 《南都学坛》2000,20(1):74-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也是市场主体,他们追求的是致富,而不是温饱.级差地租Ⅱ主要应归农户占有.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为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提供了可能性;但只有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能真正勤劳致富,增加各种投入才能变成现实性.这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土地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农村耕地转变用途后能获取超额增值收益,市场的局限性在于发挥土地经济属性的同时抑制社会属性。市场失灵为政府管制定位,政府通过严格的用途管制弥补市场不足。土地发展权是由人与土地关系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权利行使的社会化要求土地发展权主体承担社会性义务。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配置土地发展权,政府通过矿业市场准入制度审查矿业用地的合法性。强制性用途管制依赖法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实体,不同区域的农村由于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也必将决定不同区域村庄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影响,导致国家政策在不同区域农村具有不同的实施机制。调查发现,在江西和山东农村,一个自然村通常被分为几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由分田到户之前的作业组转变而来;而在江汉平原上的农村,一个生产队则通常包括几个自然村,而后来的村民小组就或者由生产队的作业组或者由生产队自身转化而来,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江淮平原的小井村的村民小组同样由生产队转化而来,但生产队一般是一个自然村,因而村民小组的认同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