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中篇小说集《青山绿水》清晰地体现出何顿擅于讲述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才能。何顿将这些爱情故事聚集于黄家镇这个地方,通过回到生活现场,以冷峻的笔调,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多种叙述方式,细密地呈现出底层市民群体的情爱姿态。何顿通过对底层市民群体爱情问题的关注,不仅写出了城市底层生活的艰辛和现实的残酷,还从生活的角度,对悲剧产生的时代因素和人性内涵作了形象化的挖掘,让我们从人性的视角理解到生命哲学中的朴实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大规模的经济行为的影响下,当代社会的生活形态与文化形态及其对它们的阐释正在形成新的生活现实。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底层人作为一个群体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小说叙述的图景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是对底层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并在小说主题中表现出一种道德诉求的倾向。通过这种方式,部分作家表现出重回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独特性成就了苏青.以《结婚十年》为代表的苏青的创作,带着对沦陷区特有的记忆和明显的生活化写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苏青的创作展示了上海市民的真实生活,并且对于文学史研究也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今理论界对苏青散文的研究基本上着重于那些描写市民生活的散文,而对苏青描写早年家乡生活的叙事抒情散文几乎无人研究。其实苏青的这类散文,也是很感人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的。文章将以这一部分散文为重点解读对象,分析它们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底层视角切入长篇巨制小说《你在高原》,探讨了底层民众在革命时代、后革命时代的历史遭际以及社会现实层面的苦难与无告,以及作家在这种底层叙述中所凸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人文救赎情怀以及道德理想主义的"失落"。  相似文献   

8.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其创作语言犀利简洁,内容大胆宣泄,表现了独立入世的精神.苏青作品深深烙印了上海市民生活的印记,映射出40年代笼罩在上海现代洋场社会里觉醒的女性灵魂,以及她彻头彻尾的对"俗"文学的追求.她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地位,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时空结构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小说叙述时空由魔幻世界(巫师世界)和现实世界(麻瓜世界)两个层面组成,在现实与魔幻时空建立了隐喻与象征的叙述关系。在叙述方式上,从魔幻世界的叙事原型和规则两个视角,来解构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魔幻与现实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隐喻与象征相结合和的叙事方式,对疏缓现代人疲惫的心灵、重构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徐、无名氏、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以挖掘人性、展现世俗生活见长,自然山水的摹写在张爱玲、苏青那里并不多见,只是在徐、无名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了大量空间。不过这几位作家以自然人性的书写为底色,力图突破传统伦理的框架,为现代人寻找更自然的生存状态。虽然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在文本中并不鲜明,自然人性的欲求却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内在力量,影响着人物的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2.
苏青创作具有超前意识,即独具魅力的先锋性。主要表现在她运用独特的女性体验、大胆而直白的女性话语打破男性话语的垄断;苏青正视男女间的差异,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苏青不仅是先锋女性,更是世俗的女市民,她关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热衷于平凡而琐碎的人生;她务实而重利;她热闹而坚韧地过日子。苏青的女性意识和市民实用价值观取得同构,所以在其作品中,先锋性与世俗性、市民性不断交叉出现。  相似文献   

13.
苏青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1913—1982)是40年代上海文坛的一位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张爱玲和苏青都不为研究者所注意.新时期以来,张爱玲的作品逐渐为评论界与广大读者所承认,然而,苏青其人其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较为陌生的.其实,苏青的散文与小说都颇为可观,至少不在张爱玲之下.本文拟谈谈她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苏青散文所触及之处,很大一部分是平凡琐碎的市民女性的生活.举凡恋爱、结婚、离婚、生男育女,都出现于苏青笔下.在这片比较狭窄的园地里,苏青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她的思路开阔,从纵向的祖辈、母辈和己辈到横向的中产阶级妇女、下层劳动妇女,她都涉及到了.这样,就使得题材有一定的广度与较强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4.
苏青,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以一部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轰动了40年代的上海滩文坛。她以其大胆的笔触,书写都市饮食男女日常生活之事,因而很受市民的欢迎。本文试图在沦陷区文学这个大背景下,从以生为本这个写作价值取向层面出发,去研究苏青的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体现的世俗性的内在文化涵义,从而肯定苏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青小说《结婚十年》以平实之笔描摹寻常生活,在世俗化的情调中体现一种达观的机智和对人生的和解态度,讲述庸常生活的对人类的磨损伤害的同时体现出人类滋生的生活智慧,这种写作路向使苏青创作取得了某种近似先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舍作为现代京派市民小说的创始者,苏青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承继者,两位市民小说大家的创作既有相近之处,又内蕴着各自不同的社会理想和艺术追求.同样根植城市文明,前者站在批判反思立场,后者持热切欢迎态度;同样可以看成启蒙文本,前者钟情于家族没落与历史感的营造,内隐的是社会救赎理想;后者执著于个性解放和爱欲自由,关注的是个人救赎可能;同样书写市民人生,前者呈现的是男性视野中的被动生存图景,后者表现的是女性世界里的自觉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7,(2):53-58
在旧市民小说和新文学两个文学传统影响下,张爱玲自觉地选择"俗人"的日常生活为叙述对象,并普泛化为一种具有恒定、持久特点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模式。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张爱玲用"新传奇"的叙事方式为普通人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以求得"现世安稳"。凭借这种日常生活视野,张爱玲将个人的生存和日常生活从"底子"上升为了叙述对象,以此观察现代生活和战争的两个场域,从而在尚未完成的"现代"这个具体的历史层次中,提供想象中国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示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书写底层经验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大多以转型时期的焦点、难点问题为背景,冷峻地叙述"底层"特有的痛感经验,在深化主题的同时传达出话语的多个意义向度.以文化学、叙事学的角度寻绎<寻死无门>,其叙事所建构的底层经验中的多个意义向度统一于对社会转型合法性进程的理性认识及对底层真实窘境关注的吁求两方面."底层叙事" 实质上已显示出通过"底层经验"中生存伦理的呈示来进一步建构作家自己话语伦理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河南文人徐玉诺,不仅在其诗文中展示了家乡底层百姓受官绅欺压的社会现实,还描绘了他们在土匪横行乡间的凄惨生活.作者在直视底层民众苦难的同时,进而思考了人生存在的意义,用诗歌、散文、小说呈现对人类生命存在方式的观照与反思.在领悟到生命存在的诸多荒谬之后,徐玉诺直面死亡对于苦难人生的意义,由揭示生命的种种苦相过渡到对死亡和坟墓的由衷礼赞,用死亡来完成对底层苦难生活的彻底解脱和对污浊人间不平现象的最终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