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蝇王>是戈尔丁精心打造的具有现代神话特质的、典型的原型文本,其主题一直是学界至今依然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其原型理论之下的主题阐释亦有多种.本文通过与希腊神话和圣经的原型比对,倾向于<蝇王>的真正主旨在于探寻人性堕落的缘由,并探求人性和全人类最终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蝇王>文本构建的重要艺术手法,小说以未来时间开头,以原始时间延续,以现代时间结尾,形成一种独特的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时间变奏.这种未来-原始-现代的时间变奏,与戈尔丁前三部小说<蝇王>、<继承人>以及<品彻·马丁>的背景时间达成默契,而与<蝇王>本身的明暗对比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借助这种独特的时间建构,戈尔丁深刻地阐明了人性恶的无时间性,表现出他对历史进化论的怀疑.  相似文献   

3.
《蝇王》的主题是彻底的悲痛。作者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这个主题。杰克的行为是人性邪恶一面的表露。蝇王首先象征了人性的邪恶的一面。拉尔夫等人理性的软弱无力,让杰克的狂热战胜的亨实使我们不得不想起20世纪理性的衰落和非理性的兴起。戈尔丁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现象,而蝇王又象征着非理性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论<蝇王>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众多普普通通的自然物、人物与故事情节都在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蝇王》中的象征是极富特色的。首先,该书中的象征总是涵义隽永、意境深远、发人深省,令人读后浮想联翩。其次,该小说中的象征寓意大都是动态的,它们不断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再次,为了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该书中的象征还被作者刻意地与反讽、对比等其他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此外,《蝇王》中的象征在本书中与主题表现、情节发展及人物刻画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在该小说中,它们在表达主题思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蝇王》被国内学术界视作20世纪的男性经典,戈尔丁也被冠以男性中心主义的罪名.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却有相反的发现:虽然《蝇王》以女性缺席为背景构建文本,但其整体结构却呈现女性写作的特征,是一部旨在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本.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阈中,《蝇王》可以被阐释为"菲勒斯文化确立--女性诱惑与挑战下男性的恐惧与分裂--菲勒斯文化崩溃"之历史进程.女性写作特征的挖掘可以消解将作家性别等同于文本性别的批评定势,给《蝇王》的人性恶主题以及叙事结构重释带来一线光明.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对人与世界、人类与非人类命运关联的深度思辨,《蝇王》在本质上讲是一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文本。《蝇王》以核战争这个生态灾难为背景,将海岛作为人类性价值中断的象征和生态危机的承重者,以蝇王为生态灾难的象征与隐喻,生动地展示了孩子们的海岛争斗史,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与毁灭的生态宿命,以及自我救赎与无法救赎的命运逻辑。人性恶只是这一悲剧并不完全的诱因之一。戈尔丁以军舰的解救作为人类生态悲剧命运循环的象征,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悲观性忧患。  相似文献   

7.
《蝇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说本身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的对话和非正式语言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人物形象。其艺术特色最明显莫过于象征手法并通过象征来阐释一些西方文化,表现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不管是早期反映荒岛儿童生活的<蝇王>,还是后期表现当代成人生活的小说,始终关注的是宗教与人性问题,亦即:人的弃神和人性的邪恶,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的堕落和死亡结局.因此,揭示戈尔丁的宗教与人性观,对于研究探讨戈尔丁的小说主题和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字>中主要人物和场景的象征的分析,剖析<红字>这部经典巨著的深刻思想主题,即深刻抨击清教主义社会的虚伪与险恶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主人公之间如何从开始建立一个文明组织到最后变得一片混乱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文明的、另一个是野蛮的。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利用背景、人物个性、和象征,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双面人。威廉·戈尔丁用《蝇王》告诉读者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对老舍《骆驼祥子》创作方法的影响,使小说具有了西方现代文学的象征意蕴,而暗示手法的融创性运用使小说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沃尔夫小说《海浪》中的两个女性对色彩词语的使用为例,指出人物的色彩词语使用与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是相呼应的,颜色词语的使用完成了人物的心理情结表述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在他的长篇小说《拍卖第49批邮票》中大量地运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充满了各种代码符号、科技术语、神秘言语、历史典故和各种比喻。通过解读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隐喻和意象,旨在揭示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具有物理属性的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不仅是一种听觉符号还是一种视觉符号。符号是视听者与视听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心理约定,不同的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使人们对符号的生成与理解不同。符号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意义的载体,还承载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应用及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和汉语的主要颜色词:黑、白、红、黄、绿、蓝等除了它们本身所特指的颜色的意思外,还具有各种伴随意义和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在使用和翻译时要注意其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和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傩仪面具象征性审美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傩仪面具作为远古巫风的遗存,与原始象征艺术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土家族傩仪面具通过造型构成,形象的暗示,色彩的指会功能等种种造型的努力,使形象的象征表现与装饰意味交汇合一,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内在和谐。土家族傩仪面具表现出来的种种象征美感,体现了土家人在漫长而艰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精神.它是土家人群体意识的象征,这就是土家族傩仪面具的象征性审美所体现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音、义的结合并非存在于外部世界,而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内部,一般说来,有自然结合和非自然结合两种形式。自然结合作为一种有关之关联,是少数的、偶然的,语言符号系统大多是通过无关之关联的非自然结合方式形成的。然而,两种结合方式都是在人的意识焦点作用下完成,具有任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维吾尔语和英语中最为常用的有象征意义的词按其类别进行比较,并以实例对其象征意义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