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邓小平人权思想夏素清邓小平在同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人权攻势”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权思想。一、国家主权至上邓小平针对近几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并攻击中国“没有人权...  相似文献   

2.
简论我国人权的基本观点崔云鹏西方国家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并且以此为借口干涉中国的内政。我国也有人认为“人权”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对此,我们必须弄清,社会主义绝不是不讲人权,更不是与人权不相容的,而是怎样讲人权,讲什么人的人权。正如邓小...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所谓的“人权外交”,经常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本文愿就中国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作一初步探析,并由此说明中国人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云鹏,廖瑜,程金鹏,曹霞升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敏感课题。西方国家某些人士以“人权卫士”自居,鼓吹“人权无国界”,开展“人权攻势”,作为推行强权政治,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重要手段。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提出要用西方...  相似文献   

5.
人权问题是世界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借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西方国家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人权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对我国进行的恶毒攻击…  相似文献   

6.
文章集中剖析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天赋人权论、人权的纯抽象性和超阶级性、把人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和人权无国界论。并从人权的产生、实质、两种人权观的根本区别以及西方打着人权外交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等几方面揭示了西方人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深邃的智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明确地回答了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了中国的外交工作和人权建设。1国权高于人权,人权从属于主权的思想。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中国“把国权看得高于一切,要求人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国权,实际上是在维护国权的名义下,维护中共的统治权力。”扬言“国际社会有权进入一国境内去保护人权和解决灾难。”人权与国权的关系之争,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针对西方某些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模糊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重后果。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从维护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人权、捍卫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利益的角度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在国际人权领域中被混淆和歪曲了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权实践活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从人权本原的物质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论证…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把人权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阐述了中国人权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为我们进行人权问题上的斗争,开展人权问题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南北人权之争成为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重要内容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欲将自己的人权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理所当然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在当前的南北人权之争中 ,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对策包括 :加强对人权问题的研究 ,认清西方人权观和人权外交的实质 ;加强团结 ,在人权问题上达成共识 ;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坚决反对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加强南北人权对话 ;等等。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造成极坏影响和严重后果。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从维护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人权、捍卫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利益的角度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在国际人权领域中被歪曲了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人权实践活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从人权本原的物质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论证了人权与发展、人权与经济、人权与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有许多国家不断地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遭受损害为借口来干涉中国的内政。所以,如何保护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成为了当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维护好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推行人权外交,经常以人权为幌子攻击其它国家,干涉他国内政,俨然以人权的卫道士自居,那么,美国的人权外交是如何产生的?美国政府推行人权外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管丽萍 《学术探索》2005,3(1):91-95
"人道主义干预"的根据是人权的国际保护.人权的国际保护离不开两个条件其一,有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其二,相关的主权国家同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并进行合作.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滥用了人权的国际保护,将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际法中的主权原则对立起来,主张限制甚至取消国家主权,其实质不过是将"人权"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维护大国利益的借口.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没有国际法的依据.但是,西方国家"人道主义干预"在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中大行其道,确实暴露了现行国际法的局限性.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石,但是,主权概念在当代必须充实与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主权观的逐步建立,预示着国家的逐渐成熟与兴盛.  相似文献   

15.
商标法规的制定和实行本属一国内政,但在近代中国弱势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商标法规却遭致西方国家的诸多干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有关商标法的对外交涉,是中国在中外商标交涉中由被动变主动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商标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实行逐渐摆脱了西方国家的干涉,反映了国内工商业界的诉求,在促进和保护国内商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邓小平同志在同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人权攻势”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这集中体现在其人权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国家主权至上的价值取向 人权与国家主权(主权)是不可分的。近些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极力推行“人权外交”、“人权攻势”,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大肆叫卖“人权至上”,“人权没有国界”,“人权重于、高于主权”,“有限主权论”等等,并攻击中国没有人权。针对以上种种论调,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的论断。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同年11月他在会见外宾时又一次重申了这一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主权的稳定。即指中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保持完整,不受任何外来干涉,或有能力抵抗外来侵略,国内也不出现内战、政治动乱和其他分裂行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政治稳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蹂躏,军阀混战,中国人民深受国破家亡之苦。正是这种惨痛的历史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异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的民族自主的尊严,绝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染指和干涉中国内政。1989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在接见日本访华代表团时讲到,“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他们凭什么干涉中国的内政?谁赋予他们这个权力?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48—349页。以下仅注卷次和页码)“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三·328)。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人权”、“无视人权”,并以此为借口,肆意干涉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内政,以达到其搞和平演变的目的。而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这一“人权”攻势,我们的一些同志却丢下了战斗的武器,挂起了免战牌,似乎马克思主义是不讲人权的,讲人权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这样就把“人权”的旗帜拱手让给了资产阶级。显然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至少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一种误解。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不仅讲人权,而且它所讲的人权是比资产阶级更加进步和革命的人权,是完全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立场上的人权观。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为立脚点、系统阐述我国的人权状况和政策的权威性文件,有力地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无端攻击,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文件,也为了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的精神实质,批判资产阶级的人权观,搞清这两种人权观的区别,是至关重要和非常必要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两种人权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人权状况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的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推动人民经济和政治权利的获得与解放,都被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根本性的奋斗目标。当今,围绕人权问题的阶级斗争和国际斗争依然尖锐,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对立和斗争,始终是国际、国内政治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则为我们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批判西方社会少数人在人权问题上散布的奇谈怪论,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本文着重就邓小平对毛泽东人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一初步探讨。一毛泽…  相似文献   

20.
主权与人权的基本关系是:人权是根本,主权立于人权之上;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但有主权并不等于就有人权。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主权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二者间关系较复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在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一方面搞好本国的人权保障,一方面对人权问题进行善意的批评,尊重别国的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