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政治本原观不仅事关政治学的理论建构,更事关人类实践的方式及其走向.政治自由主义是强势的西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它秉持政治中立的政治本原观,局限在政治的范围内探讨政治,对政治的道义性追求和政治展开的技术理性的探索极有意义.但是,它在对政治本原观的理论视野、基础支撑和政治的工具主义性质的理解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支撑、以生产性活动为根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本原观肯定不能漠视它,既要看到它的严重失误,又要汲取其正面的价值.惟此,才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党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发展趋势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探讨,又从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政治观的弱化作用、市场经济对政治观的弱化作用、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不平衡性方面对政治观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党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发展趋势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探讨,又从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政治现的弱化作用、市场经济对政治观的弱化作用、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不平衡性方面对政治观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治取向是指政治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政治社会化而形成的关于政治系统的认识、情感、价值、信念、态度等心理结构及其特征,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一个人的基本政治取向与政治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构成了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条件,对政治观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政治观,是强调人民群众利益主体性的全面的政治观。江泽民的人民群众利益政治观,经过初步形成、基本完善和进一步深入,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对于纠正党内存在的片面政治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党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界从生态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形式.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形成过程的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架构概括为教育观、工具观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在实践中坚持政治主导、整体性和人本的指导原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治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的形成 ,政治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方向。从政治取向的内在结构进行静态分析 ,可发现政治取向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主要的要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这些要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 ,构成了有机的政治取向 ,作用于人们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9.
政治观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重要反映,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出发点。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高素质需求而培养的既具备科学专业技能又具备政治素质的新型知识群体,他们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笔者就高职大学生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当代高职大学生政治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兴华  马婧 《船山学刊》2005,(4):106-108
在汉代,随着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功利文学观、娱乐文学观、抒情文学观呈阶段性发展。三种文学观以文人对政事的积极参与和统治者借文学以资娱乐为桥梁交融互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从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解差异政治的切入点,为理解多级的世界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同时它们也过分彰显和强调了当今政治学中差异与冲突的固有性和不可避免性.只有辩证地理解政治文化中的"异与同",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文化、文明中的差异以及后现代差异政治观,才能真正科学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图景,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2.
周朗生 《兰州学刊》2010,(10):20-23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民生政治史。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入手,论述江泽民“讲政治”的理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启迪人们按照江泽民“讲政治”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入手,论述江泽民"讲政治"的理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启迪人们按照江泽民"讲政治"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着内涵源自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正义概念,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内涵源自于西方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深刻触及当下中国现存的政治秩序,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内涵源自于中国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国际领域国家间的事务活动,然而,当这样做时,我们会面临一种外交困境,而该外交困境源自罗尔斯以公平正义观为内核之万民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之普适性的辩护,即对现代国际政治秩序之正当性的维护。基于这两方面的国内和国际现实问题意识,我们借助罗尔斯政治秩序观分析框架,对罗尔斯的政治秩序观(包括他的国内政治秩序观和国际政治秩序观)进行了型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罗尔斯政治秩序观的文化基础是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罗尔斯政治秩序观所赖以为基的政治理想图景是源自于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理想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学术努力表明,我们所关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理应受到全体中国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着内涵源自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正义概念,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内涵源自于西方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深刻触及当下中国现存的政治秩序,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内涵源自于中国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国际领域国家间的事务活动,然而,当这样做时,我们会面临一种外交困境,而该外交困境源自罗尔斯以公平正义观为内核之万民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之普适性的辩护,即对现代国际政治秩序之正当性的维护。基于这两方面的国内和国际现实问题意识,我们借助罗尔斯政治秩序观分析框架,对罗尔斯的政治秩序观(包括他的国内政治秩序观和国际政治秩序观)进行了型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罗尔斯政治秩序观的文化基础是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罗尔斯政治秩序观所赖以为基的政治理想图景是源自于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理想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学术努力表明,我们所关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理应受到全体中国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国家观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孟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孟的国家观传统主要有:天作民为的国家起源说、家国同构的伦理国家观、事君安邦的国家主义和仁政礼教的治国方略。研究孔孟的国家观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同时观察中国的政治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在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提出必须更新思想 政治教育观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灌输 社会规范与培养能力和个性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教育者活动方式与受教育者活动方式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 育方法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自由观意在摈弃社会单构和个体单构的政治自由观,既发挥社会规范性,又弘扬个体主体性;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创造性发挥;既关系到政治自由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未来前途,是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唐晓燕  连淑芳 《理论界》2005,(8):159-159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要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