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刚走上副职岗位的时候,每逢向别人介绍自己,我总免不了要揶揄一句:我是一个抓落实、搞配合的。言外之意,自己没多大权力,做不了什么主,办不成什么事。与正职相处久了,我便感到,正职作为一个单位集体的代表和象征,是部属关注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矛盾也相对集中,其工作的辛苦和责任的重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副职岗位倒也能显出某些“优势”。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压力的“优势”。正职与副职职责明确。正职对单位建设全面负责,掌管一定的人事分工和物资经费支配权,也承担着与之对应的责任。副职协助正职工作,对分管工作负责,责任和…  相似文献   

2.
副职在领导工作中能否正确使用所拥有的权力,承担所负的责任,与正职和其他副职默契配合,出色地完成领导任务,其良好的心理定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副职良好的心理定位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处理全局工作与分管战线工作的关系上,副职,……  相似文献   

3.
<正>中层副职是部门中非常重要而又独特的领导群体。言其重要是因为副职担负着部门的业务工作和基础性的执行管理工作;说其独特是因为副职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充当正职领导的助手,又是正职领导与下级沟通的桥梁,既是承上启下的"结合点",又是上传下达的"传送带"。在各级、各类组织中,中层副职是业务工作的中坚力量,身处基础管理的最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一把手分权的思想基础是分权制衡,这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普遍运用的重要法理。分权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主张将政府权力分解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又应依法行使。一把手分权并非新规,我国从乡、县、省到国家部委层面都开展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试点,通常由纪委牵头,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与"末位表态制度"相结合,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煜 《决策》2004,(7):41-41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核心,班子的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在班子的不团结问题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副职抱怨正职,单位或部门的许多事情自己不知情,如同局外人;也有的正职抱怨副职。副职分管的工作从不向自己汇报.不把自己看作“主事”的。正是这样的怨气致使一些班子无法工作,成员  相似文献   

6.
正2014.02.11推荐度指数为尽快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山西省委2013年底原则通过《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该规定首次在全省层面明晰了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的5项工作:干部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物资采购。根据规定,如何严格执行相关议事规则,履行好对班子成员的监督,成为"一把手"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副职引发正职信任危机表现在:分管工作得不到正职重视,合理化建议得不到正职采纳,改革创新得不到正职支持,分管干部得不到正职重用。这种危机生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副职处处迎合,觊觎上位;定位模糊,喧宾夺主;本位主义,拉帮结派;避重就轻,浮于表面;明哲保身,不讲原则。副职要通过维护权威赢信任、开诚布公无私心、善于团结不结派、急难险重勇承担、坚守底线显本色等对此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8.
<正>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上中下、左中右、好中差之分。一个单位,正职与副职之间、正职与一般员工之间、副职之间、副职与下属之间、下属之间都容易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化解,就很容易形成恩怨,恩怨积累久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轻则写信告状、公开争执,重者雇人跟踪盯梢、抓把柄甚至雇凶伤人。一、单位恩怨的表现类型1.正职与副职或其他班子成员的矛盾和恩怨,多数由正职引起。一是正职擅权而不重能力。有的正职注重权力运用,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独断专行,搞家长制、一言堂,动辄训人,靠玩弄政治权术支撑单位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9.
副职和正职是一条船上的人。在现代领导活动中,副职如何恰当定位,校准坐标,发挥应有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摆正角色——位置决定行动领导者所处层级不同,关注的事情、思考的问题、管理的层面应有所不同。副职相对正职而言是配角,但在分管工作中又是主角;对本单位来说,他身处决策层,但在具体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讲,从总体工作内容和上级任命的名称来看,有正职和副职之分,但从分工来看,无所谓正职和副职,每个人都是分管领域和所在部门的一把手。从这个角度讲,人人都是一把手,人人都有着一把手的权力,且担负着一把手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如何才叫称职的、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呢?笔者认为,应达到以下三种境  相似文献   

11.
副职必须树立"副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是由正职和若干副职组成的领导集体,共同承担着一个单位的领导责任和全面管理工作。副职对班子集体来说是班子的一个成员,分管着一个方面的工作;对正职来说又是配角,发挥着助手的作用。副职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位置,是副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思想上必须树立“副职意识”。所谓“副职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责任意识。副职和正职都是上级组织任命的班子组成人员,必须对上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负责,必须对本单位的工作负责,必须对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负责。既不能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当成…  相似文献   

12.
我的副职观     
<正>一不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和方式当上副职的,只要在副职岗位上,客观上就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正职的任务主要是把方向、带队伍,不一定精通具体的专业。具体到某一方面的工作,副职必须是行家里手,即使履职前不懂业务,履职后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尽快熟悉工作。在分管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个机关和单位,正职是一把手,是主角;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配角。正职的全局性作用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副职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处于上下夹层中的副职来说,摆正自身位置,适度用权,做好分管工作,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做得好,就有可能实现螺旋式上升;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全局的稳定和发展。鉴于此,对副职领导艺术进行探讨就显得别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在参与决策前。处理好工作决策的前瞻性和工作角色局限性的关系。当好“先锋”。一是要大胆开拓思维空问,帮助正职形成正确的决策路子。副职如果想问题、办事情跳不出自己分管工作的思维框架,只想到自己“点”上的工作而忽视整个面上的工作,很可能在参与决策时影响正职决策思路的完善和形成。要善于跳出自己分管工作的圈子,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至整个“面”上这个工作大棋盘中去考虑,在正职决策之前先行一步去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正职和副职的密切配合是决定领导效能和集体领导水平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领导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正职与副职之间的"不和谐音符":有的正职大权独揽,副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有的副职喧宾夺主,正职的权威不足;有的副职不敢大胆工作,畏首畏尾;有的副职一意孤行,擅作主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差异,也有客观制度建设不足的缺憾,而副职角色定位能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  相似文献   

16.
王志立 《领导科学》2012,(22):34-35
正职与副职如果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反之,正职副职关系就会激化,在工作中会推诿扯皮,互相拆台,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当前,一些组织或部门的正职副职领导关系存在不和谐的现象,以致影响组织或部门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职易对副职失去信任的主要原因有:位置因素,正职害怕副职反叛;权力因素,正职害怕副职分羹;生活因素,正职害怕副职陷害自己;威望因素,正职害怕副职超越;形象因素,正职害怕副职直谏。副职消解正职信任危机的对策有以下几种:一是以诚心取得正职的信任,二是以业绩取得正职的信任,三是以事实取得正职的信任,四是以人品取得正职的信任,五是以善意取得正职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正>基层干部的工作,是支撑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这关系百姓福祉,体现执政水平,展示出党的形象。基层领导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讲,从总体工作和上级任命的名称来看,确有正职和副职之分。但从分工来看,无所谓正职和副职,每个人都是分管领域和所在部门的一把手。从这个角度讲,人人都是一把手,人人都担负着一把手的权力、义务和责任。那么,如何才叫称职的、优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副职是县政府常务会议、县政府办公会议的重要组成人员,对政府正职来说,又是协助正职负责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助手,通过对正职负责来实现对班子集体负责,进而实现对整个事业负责.  相似文献   

20.
<正>副职是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是正职的智囊和助手,是受正职委托分管某一方面事务的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副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在这个位置上,"过"了不行,"不及"同样也不行。如何当好一名副职,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