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广江 《职业》2017,(27):42-43
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发展变化,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加强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从业技能、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本文以中职学校专业课——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阐述如何进行专业课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课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好物理课,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非常重要.自主性学习,也称为主体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笔者对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沈兆钧 《职业》2017,(11):108-109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了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然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在内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该如何打破课堂的沉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该如何构建培养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呢?笔者采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静态课堂"为"动态合作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场景,预习时与社会和资料互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延伸阶段与个人发展互动,用学生的言说来对抗课堂的沉默,从而让学生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开发思维能力,提升审美鉴赏力.下面,笔者以《雨巷》课例研究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构建"动态合作课堂"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破解中职语文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现.其次要重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数学教学是课堂思维活动的主阵地,只有重视数学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乔沐 《职业》2011,(27):27-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体制已经打破,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与增强。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肩负着育人和服务的重任。它既是教育活动,又是帮助就业的实施过程。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呢?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宗艳敏 《职业》2011,(9):155-155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陈旧模式,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晓婷 《职业》2017,(12):28-29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中等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中职的毕业生还不适应企业的要求.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把职业的意识渗透给学生,是中职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飞 《职业》2013,(26):150-151
中职学校的实训课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为目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课的实效性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做起,然后优化实训课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汤晓红 《职业》2017,(23):84-85
在中职院校里化学是非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化学课程认识存在偏差,对化学课程基本没有兴趣.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教师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各个领域.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以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喜爱,但它又以课程内容的快速更新、综合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社会意识、成长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他们参与今后的职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郑平基 《职业》2017,(1):76-77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传统中职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是理论考试的分数,只要卷面符合标准答案就行,却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中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些相关的技能.正是由于对中职学生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技能型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革创新评价模式,激活中职课堂教学是摆在中职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吕伟 《职业时空》2013,(10):131-133
中职学校体育课采用“模块教学”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学某个体育项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国家“阳光体育”号召.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体育模块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当前体育模块教学实施中,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师专项结构、教学物质保障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使中职体育模块教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永钢 《金色年华》2008,(Z3):53-54
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发展和培育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放题在中职数学中的使用,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所想结合起来,从各个角度寻找答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开放题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确立开放题的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宜的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吴晓芬 《公关世界》2023,(3):100-102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认识基本国情、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对其道德品格、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包括多种类型,在参与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在院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师应当落实科学的社会实践策略,更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包括日常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践。教师通过指导高职学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能够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品格,提升其专业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这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