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君书》对战国时期商鞅一派的法家政治思想在理论上进行了阐发与总结,其中关于君道观的论述尤为精辟透彻,在战国诸学派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当时及后世的历史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专制君主的产生、专制君主的统治思想和专制君主臣、民的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其具体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法家管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众多管理思想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它是先秦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形成于战国时期,衰落于西汉,因其强调"法治",故自西汉以后被称为"法家"。历经2500余年,法家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之人,并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其他流派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仍然产生着极其有益的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连坐法是先秦法家严刑重刑的标志,"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其文化专制的标志,它们的形成与《周礼》关系密切.《周礼》的乡遂制度为连坐法的形成提供了模式,而担负着国家政令传播职责的吏师制度则是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文化专制的蓝本.  相似文献   

4.
两汉儒学的发展,沿着荀子的儒学路径,杂糅了法家与道家思想。与先秦儒家相比,更着眼于社会与国家的治理,强化了其现实意义,也更具备了人间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解读两汉儒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本。“仁义”虽然是《春秋繁露》以及董仲舒思想的出发点,但董仲舒又将君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的政治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和日本的"专制中国"印象及"专制"概念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传统思想研究。"专制"概念的多义性以及现代学界对"专制"内涵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了相关学术观点的分歧。20世纪的法家思想研究主要有两种分析模式,一种思路强调思想动机与客观效果相对二分,另一种思路主张以思想的客观效果来分析和评判该思想的属性。前者否认法家思想是一种"绝对君主专制理论",后者反是。法家思想研究,应发挥上述两种研究方法之长,克服教条化、模式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权力运行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传播,即以思想统制和暴力强制并用的手段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思想统制和暴力强制手段的理论渊源是百家争鸣时法家“法”的强制和儒家“礼”的引导思想。秦始皇的暴力强制与汉武帝的思想统制为后世历代帝王所效法。历代统治者一方面结合仕途,用儒学思想统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另一方面又以暴力强制手段禁书、禁私人修史、禁报、大兴文字狱,控制传播。专制政府对传播的控制导致社会信息流动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从法理学视角探讨法家思想衰亡的原因,认为在立法思想方面,法家视法律为工具,片面强调法律的作用,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在法律实施方面,法家思想从重刑厚赏到以刑去刑的转变,无视社会形势的变化;一味推行文化专制,是它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分析其原因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家理论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国家与法的政治法律理论。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作为法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国家的最终形成起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家理论因此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而不是因为它不包含现代法治思想而倍受指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渊源和主流,先秦法家政治思想有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客观、全面地剖析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古鉴今,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乃至当下,无论是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抑或是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生活层面上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劳动人民有着兴修水利、征服水害的悠久历史。远在两千多年前兴建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水利工程,便是历史的见证。这些驰名中外的宏伟工程,都出现在法家路线占统治地位的秦代绝非偶然。它雄辩地说明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促进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中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法家是生气勃勃的。他们主张革新、前进,反对保守、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