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践"范畴的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李泽厚先生关于"实践"的解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实践不等于物质生产劳动.西方实践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率先把生产规定为"目的在产品"的制作,把实践称为"本身即是目的"的政治、道德行为.康德把生产置于现象界,称之为"遵循自然概念"的技术性实践;而把实践置于本体领域,称之为"遵循自由概念"的道德实践.黑格尔也突破单从生产理解实践的局限性,把实践看作人在事物和环境刻上自己内心生活印记、使事物和环境变成人类"家园"的自由的对象化活动.这些,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形成产生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为我们准确、全面、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提供了思想前提.马克思在继承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实践范畴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把实践确定为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总根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最高本质;并且从人与世界的客观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客观关系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实践概念,即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内涵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其表现形态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变革社会政治道德制度的革命实践,还包括感性个体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同于物质生产,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超越把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的狭隘观念,在物质生产、革命实践和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着眼,才能真正寻找到审美活动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内涵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原理。实践美学生态维度的开拓,将与"人的自然化"这一实践美学命题的彰显相一致,以此作为学理路径,将实践美学内在原理与方法和生态内容相结合,探讨并阐发"人的自然化"命题中"自然"作为生态生命整体的新内容,补充、完善传统的人与自然审美观,探索实践走向自由的又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实践存在论美学"以"实践"为人的存在本体,将"实践"与"存在"相结合开启关学思考的路径,"实践"范畴是其核心范畴,其关于"实践"及其与相关范畴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思考构成这一美学的理论基石.本文试图依循"实践存在论美学"自身的理论思路,考察其"实践"的内涵以及该理论如何将这种"实践"与密切相关的一些理论关键词,如"存在"、"审美活动"、"唯物主义"等相结合,并进一步对这一理论的美学阐释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肖建华 《殷都学刊》2009,30(1):107-112
实践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意义.我们认为针对旧实践美学可以有三种进路,即"照着讲"、"接着讲"和"对着讲".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都对旧实践美学的局限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自己的理论创新.杨春时的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建构在众多的后实践美学理论中独树一帜,代表了中国美学走出古典,获得现代性内涵的美学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转向对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因为生态美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美学.由于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而生态美学的产生使美学转向对自然生态美、社会生态美和精神生态美的实践性分析和研究.实践转向使美学由传统的形而上的非实践性美学转向形而下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是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美学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逻辑起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胶着点,"实践作为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的观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的认同.然而,这一起点的判断本身却缺少坚实的逻辑支撑.与"实践"相较,"关系"是一个更为恰当的美学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三大基本思想是朱立元关于"实践美学"思考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三大基本思想由朱立元首次提出并运用到其美学理论中,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独特理论内涵.其阐述问题的独特角度,对于实践美学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新实践美学在继承实践美学的基础上,扬弃了实践美学的不足,它不但拓宽了实践的维度,而且把创造实践看成是美和美感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并且把在创造基础上产生的和谐与自由看成是美的最高境界.实践、创造实践到和谐与自由是新实践美学清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要理解朱光潜所以在其晚年全力译介<新科学>的真正根由,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联系其一生的实际遭遇与思想背景,搞清楚维柯的<新科学>在其晚年美学生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需要还原一个事实:50年代朱光潜的学术思想转变实际上是他一生美学思想历程中的一次"断裂".而他对<新科学>前后评价的变化以及他晚年实践论美学观的变异则表明:根据<新科学>得出的"认识即实践"的结论,实质上是对其早年美学观念的重新返回.对<新科学>的译介和阐释,则是他对自己美学生涯中的"断裂"进行"缝合"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缝合"的企图恰恰彰显了他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自然化"与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自然化"本来是人类实践的双向对象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是以前的实践美学只注意了"自然的人化"而忽视了"人的自然化".所谓"人的自然化"就是指在社会实践之中人真正将一切自然物种的尺度(规律)内化为自己内在的尺度,从而回归自然并且按照自然的规律对待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人的自然化"就是"人的人化",亦即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可以与自然发生审美关系的人.关注"人的自然化"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新实践美学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统一起来,可以和谐、自由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建立和谐社会,使人类走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美学的出路必须创新,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则是当前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之一.新实践美学正是走在这样的发展道路上.新实践美学的创新方式主要是:返本出新和推陈出新.返本出新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为依据,正本清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美学发展之路;推陈出新就是要清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偏差和错误,拨乱反正,持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面向现实,解决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中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主要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是一次真正的美学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各派相互碰撞、对话,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后实践美学借鉴西方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等思想资源,不断发展、完善。实践美学则步入了反思的阶段,回应后实践美学的批评,力图通过自我调节来弥补、修复自身的理论缺陷。而新实践美学,则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批判,试图改造实践美学,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重建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从各派自身理论的发展,也映现出学术的争鸣对推动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悦笛提出"生活美学"的新主张,有其两个方面的深刻理由:其一,当代社会艺术与生活日趋同一使"艺术否定生活论"、"艺术自律论"及其理论基础"主体性关学"难以为继;其二,更高的、全面的现代性要求重构审美精神从而来论证"生活美学"的必要性."生活美学"要得以确立,关键在于能否从本体论上论证生活与美之间的本质关系,并由此出发解释各种美学现象,刘悦笛以现象学的哲学视角为主,结合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杜威的思想做到了这一点.但遗憾的是,"生活美学"的作者却没有对"生活"做出更为具体和准确的界说,"生活美学"要确立自己与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就必须说清楚生活与实践、生命等范畴的关系,理顺"生活美学"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的关系.与此同时,"生活美学"试图在一种对生活的本质直观中超越主客二分的主体性美学.然而,超越主体性美学是可能的,但否定主体性或将主体性与客体性等量齐观于一种混沌状态中,却无异于返回到前现代美学,乃至返回到一种前人类的自然状态.历史上那些号称取消了主客二分的哲学和美学,无不暗中承认主体性的这一地位.但无疑,"生活"的确可以被解释成为一个比实践、生活更广的因而可以把实践、生活扬弃于自身之内的范畴,从而"生活美学"不仅可以成立而且是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孕育出的一个由多家美学理论组成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旧实践美学”的理论思路和理论范式。“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思想具有西方美学在现代性发展行程中出现的诸种缺陷。  相似文献   

18.
王丹 《云梦学刊》2010,31(3):93-95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石——“实践”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和适合了发展的语境的重新界定,指出“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话语实践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并指明“‘实践’应该具有的二层含义:首先,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人类的、现实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与审美精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精神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精神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精神性,但是离不开物质性;美和审美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是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旧实践美学"以笼统的"实践"作为审美历史发生的起点,"新实践美学"在实践与审美发生之间加入了具体环节,"后实践美学"把审美发生的起点转向了动物与人共有的"生命".以实践和生命为起点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存在着对人类史实认证不完整、缺乏理论根据、研究不够具体细致等弱点.认知美学认为,在审美历史发生问题上,生命是前提,实践是基础,而真正的起点是人的"审美智能".正是有生命的人在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觉模式,并能够区分事物实用属性与独立形式,进而引起非实用功利情感而具有完全抽象能力,即获得"审美智能",审美活动才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