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意境”之说的演变与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境”是艺术整体呈现给读者的影真、情真、意真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词被引用于文艺、美学理论中,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则正式产生于唐代中叶.明清时期,“意境”说更趋完备,至晚清王国维,他在集中概括了古代丰富的意境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完备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妇女再婚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妇女再婚考述赵志坚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其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妇女再婚的难易程度和范围大小,是衡量婚姻关系自由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再婚做一考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后妃到公主,从士族女...  相似文献   

3.
行旅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大观。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类别,行旅诗以其特有的成绩奠定了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以行旅诗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考察其在魏晋南北朝各个阶段发展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是精神自由和解放的年代。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分析 ,展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性 ,以及它对中国整个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还没有人对“意境”一说进行系统论述,但是女诗人们已经开始自发地使用触景生情、移情入境等方法创造诗歌意境,达到物我情融、虚实相间之效。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诗作,阐释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审美作用,赏析当世女性诗歌的意境创造方法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苗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5-6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诸多方面,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态势。通过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审美取向、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饮茶与饮酒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饮茶与饮酒之风孙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饮茶与饮酒之风盛行的时期,不仅民间种茶、酿酒十分普遍,而且士人们清谈成风,生活上以茶酒自娱,促进了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发展。唐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但饮茶的记载却早见于汉时王褒的...  相似文献   

11.
相对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代,政朝更迭,硝烟四起.但是,少数民族入侵促使了民族间融合,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就近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内容涉及佛教文学研究、佛教音乐研究、佛教美术研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乎语言的哲学思想异彩纷呈,独树一帜。王弼具有鲜明工具主义倾向的言不尽意论,不仅是魏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逐渐渗透到谈坐论辩、文学艺术、经籍训诂、文字研究、佛经翻译等广泛领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影响极为深远。它与僧肇对语言的空观思想,较为重视文字音、形背后之意义的文字训诂思想,以及强调诗言志传统的文学语言观念等一道,成就了一种言无言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急剧变化、动荡的历史时期。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社会的演变而引起的饮食文化的变化加以论述。一、饮食文化总体特征一定的饮食文化发展水平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据《三国志》、《晋书》等文献记载,魏晋...  相似文献   

14.
<正> 南阳涅阳(一说安众,今邓县稂东一带)刘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世族之一。该家族肇自汉代,以迄隋唐,前后相继,代不乏贤。研究这样一个家族的历史,对于了解南阳地区的古代历史、乃至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汉语是中古汉语的主体部分,此期使用的连词可以作为中古汉语连词范畴的主要词项。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的连词对于研究中古汉语的连词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此期的连词跟副词、介词等词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系统深入地研究此期的连词又必须尽可能精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因此,从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两个角度,认真考察连词词项的分布环境,将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及形似连词而实为介词的词项排除在连词范畴之外,就是深入研究此期连词的最重要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6.
周一良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贯中西,尤以治魏晋南北朝史最闻名,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体现在三本著作上:《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和《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其中他对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史学特点、文化发展、历史人物的研究以及在史料的汇集、整理、校订、注释方面的造诣等都有开拓创建之功;此外其在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方法也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相似文献   

18.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9.
反映郑欣教授三十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术成就的《魏晋南北朝史探索》一书最近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2万字,由18篇文章组成,主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门阀政治,兼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对具有转折性的重要问题,如三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变革,魏晋之际土地赋税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割据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纷纷趁机进入中原农业地区,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民族由于自身的游牧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差异(特别是"五胡"),而导致了除战争形式以外的文化层面的对抗与冲突。本文通过各少数民族内迁的动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因素)以及相继的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行分析,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汉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