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乐小议     
经过“四人帮”长期的摧残和破坏,人材奇缺,已经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很自然地,人们又想起了伯乐相马这个古老的故事。当然,我们现在欣赏这个故事,只是从善于发现人材、培养人材这一点上取其一般意义,至于用伯乐相马来比喻发现人材,却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细想伯乐相马故事得以产生和流传的历史背景,以及关于伯乐的种种议论,包括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名言,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封建社会中,人材能以罕见的千里马称之,虽说常有,其实是不多的,而能称之为伯乐的,就少而又少了。这并不是说,封建统治阶级都和“四人帮”一样愚蠢,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伯乐驯马     
秦穆公让伯乐给他寻几匹千里马,只过了半年,伯乐就找到了五匹。秦穆公非常高兴,重赏了伯乐。过了一年,秦穆公找到伯乐,问他:“你去年给我找的那五匹千里马,是不是真正的千里马啊?”伯乐说:“臣怎敢欺骗您呢?我去年给您找的那五匹马都能日行千里以上,全是真正的千里马。”秦穆公说:“我昨天让它们跑了一次,一天一夜的时间,它们怎么连八百里也跑不了啊?”伯乐说:“请问大王,这一年来,您是怎么驯养这些千里马的呢?”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秦国孙阳,是著名的相马专家。在神话传说中,伯乐本是天上星宿的名称,负责管理天宫马匹。因孙阳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所以人们称他伯乐。而后人也就只知他叫伯乐,很少知道他的原名叫孙阳了。 后来,伯乐把自己相马的经验和知识写成了《相马经》,並附上各种良马的图画。伯乐的儿子很想将这种相马的专门技能继承下来,于是他把这本《相马经》读得烂熟,然后他拿着这本书到处去找寻千里马。他一见到马,就和书上画的各种良马的图形加以对照。这样,他满以为可以找到千里马了,但找来的却都是劣马。 伯乐得知此事,便对儿子说:“象你这样按图索骥的愚蠢作法,怎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都渴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爱戴,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并符合现代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本文从列举很多名人名家的事例入手,用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说明了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四个方面的师德:业精于勤,荷戟不彷徨;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世有伯乐,然有千里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5.
《红旗》杂志第五期刊登敢峰的文章,认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不仅要重视“千里马”,更要重视“千里牛”。文章说,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许多很好的同志,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为党工作。其中有一些是很有见识,很有才能的栋梁之材,可惜他们“大智若愚”,并未引起选才者的重视。“千里马”遇到“伯乐”往往“引颈长鸣”,而“千里牛”却一声不吭,这就更需要“伯乐”细心体察,才能发现。特别要警惕的是,千万不可把“叫驴”当作“千里马”,只看能说会道而不考察  相似文献   

6.
最近翻阅史籍,发现伯乐有明显的失误之处。据史载,有一次,有个秦国人牵了一匹马到市场上卖,一连三天无人问津。于是他就去求伯乐帮忙。他说:“我请您去看一眼我的马,只儒看一眼,然后请在离开时回头再看一下,我会重重地酬谢您的。”伯乐答应了,去看了那匹马一眼,离开时又回头瞧了一下。他刚离开,马的身价立刻增长了十倍,卖出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伯乐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伯乐不论是为了得到好处才去的,还是违心地去的,总之,他还是按照别人的意图去了。我想,那匹马未必是什么良马,如果不是伯乐去看上那么一眼,那匹马的身价就不会那么高。伯乐不能坚持原则,使劣马混同于千里马,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伯乐与曹丘     
<正> 伯乐以善于相马知名,曹丘生以揄扬“说项”称世(注)。这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典型人物,但毕竟有所不同。在伯乐的眼睛里,无论牝牡骊黄,唯千里马是选;而曹丘生因为看重的是人不是马,便不能不杂以好恶和偏私。他和季布开始并不相识,但由于他不遗余力地为季吹嘘,终于使原来厌恶他的季布大受感动,得到“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的好处,并且还  相似文献   

8.
伯乐相马考     
伯乐相马,古今传颂。然而,其人其事记载零碎,亦多歧异,故有一考之必要。 秦伯乐和晋伯乐 春秋中后期,秦国和晋国先后出现了两个伯乐。 秦伯乐,《吕氏春秋》伯乐名下高诱注释为秦穆公臣。《通志·氏族略四》和《古今万姓统谱》卷二十一云:孙阳氏,字伯乐。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唯贵族有氏,平民有名无氏,可见秦伯乐出身贵族。氏原是姓的分支,西周之  相似文献   

9.
成德  丁朴 《晋阳学刊》2002,(6):9-14
正确解决山西的人才匮乏问题,应积极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国家以用人为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生才贵适用,幸勿多苛求”等基本原则,选好才,用好才,为建设新山西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整体为一的马诗23首,其结构体制显得宏大,内涵更加丰富。将咏马诗视为一组,可以透视出李贺这位“入世者的心灵轨迹”,即借马的困境窘态,表现经历的不平遭遇;借企盼伯乐识马,一展雄风,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求仕施展才华立志报国的志向;借“肉马”受宠,鞭挞时世,道出“千里马”生不逢时的慨叹;借“千里马”的典故,讽喻君王不识人才的现实,进而抨击时弊。  相似文献   

11.
白马与黑马     
姜钦峰 《快乐青春》2011,(11):32-33
白马和黑马生活在同一片草原,它们都梦想出人头地,名扬天下。白马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是名副其实的“白马王子”,它希望凭借漂亮的外表改变命运,于是每天都精心梳洗打扮,保养毛发。黑马自知不如白马英俊,可它相信世上一定会有伯乐,只要自己是真正的千里马,不愁没人赏识,于是每天勤学苦练,奔跑起来风驰电掣一般。  相似文献   

12.
提起李元洛,海内外的作家──尤其是诗人─—大概鲜有不知其名的吧。大家都知道他那洋洋五十万言的诗学论著《诗美学》,都知道他孜孜不倦地写诗评,都知道他用心良苦、不遗余力地向世界的华文文坛推荐杰出的诗人和诗篇。海内外不少诗人以得到他的一纸评介为荣:我这么说是一点也不“过誉”的。世上若没有伯乐,千里马固仍能“继续存在”,但肯定它们将会终生埋没于既脏且小的马厩,与众马一般永远难见天日。惟有伯乐才能发现它们,将它们与其他马匹区分开来,使它们能扬眉叶气,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因此,末尝不可以这么说:惟有伯乐,千…  相似文献   

13.
《列子·说符》伯乐所荐,不辨牝牡骊黄而善识千里马者曰九方皋,近人徐悲鸿有《九方皋相马》图之栩栩如生。案:此我国北方少数族擅长骑射之戎狄集团之“伯乐”也。盖秦近我地,缪公得聘而问焉。《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作九方堙。《庄子·徐无鬼》亦有之,但谓善相人。九方为复姓,《通志·氏族略》收于“以地为氏”项。盖九方地名,即鬼方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九国即鬼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既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布局,又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中国现代化,是系统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依据;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价值指向;深入揭示中国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是习近平"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要义。"四个全面"开辟中国现代化新境界,突出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经济社会现代化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制度现代化新境界;全面依法治国开辟了法治现代化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党的建设现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较快地发现和造就大批优秀干部,是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报刊、杂志中有关领导干部要识才、用才,要做“伯乐”的宣传,时时可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才的发现和使用,仍有一定的偶然性,人才受压、有才不用的事,也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仅靠伯乐式的个人识才法,其作用是有限的,它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现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优秀干部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完善我们的干部制度,使之具有造就人才、发现人才的完整功能。 干部制度是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长期囿于产品经济的圈子,在生产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决策,产品统购统销,物资统调统拨,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了人为的削弱和限制。与此  相似文献   

16.
潘顺利 《学术界》2008,5(2):113-117
四个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目标是周恩来在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完整地向全国人民宣布的.在此之前,没有"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也没有"四个现代化"的定型表述,党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四个现代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工业现代化作为一种工业变迁、一个系统过程、一种工业转型、一种国际竞争,是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基石和推动力。通过对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工业环境和工业要素四个方面做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发现世界工业现代化的主要历史趋势,包括发展过程非线性、产业结构变迁具有规律性、产业革命是其核心内涵、工业创新是其原动力、提升质量是其本质特征、工业环境的变迁具有非线性六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工业现代化的十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孩子”,这是我国目前人口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要求,是搞好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完全正确,势在必行。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人民的中心工作。要保证四个现代化顺利进行,根据我国底子薄、生产落后、人口多、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必须大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
时间似乎是无形的,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伴随着无限的宇宙空间,也伴随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同样更加现实地伴随着我们今天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到本世纪未,我们要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怎样使我们的步伐快一些,使生产力发展的快一些,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多一些,把领导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这就向我们明确地提出了时间经济的要求。要在四化建设中有所作为,不能不认真想一想时间经济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深刻的和深远的影响。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贯穿于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宝库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门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首先,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周恩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