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优惠政策、完备的捐助机制以及完善的慈善助医措施,促进了国外慈善助医的发展与普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促进我国慈善助医发展的相关启示:完善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慈善助医事业对政府的依附性;加强慈善助医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及社会公信度;改进慈善助医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医疗费用减免,建立"需方补偿"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慈善基金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对慈善基金会的发展进行有效并合理的规范和控制.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推动我国慈善基金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完善税收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信任制度,才能促进我国慈善基金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益相关者众多且分散的情况下,我国的慈善社会组织衍生出众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资金管理不当和项目运作不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弱化了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制度,进而探讨构建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机制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慈善公益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信力是慈善公益组织存在的基石。当前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失信"严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包括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低、慈善专业人才匮乏、监管机制缺位等。强化公信力建设是推进慈善公益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是:明晰治理结构的权力制衡;优化慈善信息公开"软实力"建设;完善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慈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慈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显现的、潜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西方慈善组织在发展上的差距与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基、运作模式和机制、政府与组织之间的地位关系等有关.解决社会慈善核心价值观缺失问题,克服因缺乏制度支持而导致运作随意性消极性的缺陷,调整政府与组织之间的不协调性关系是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以"扬弃"之态和"包容"之心汲取发达国家的慈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效率提高和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慈善组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瑶 《东方论坛》2009,(3):102-106,118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显现的、潜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西方慈善组织在发展上的差距与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基、运作模式和机制、政府与组织之间的地位关系等有关。解决社会慈善核心价值观缺失问题,克服因缺乏制度支持而导致运作随意性消极性的缺陷,调整政府与组织之间的不协调性关系是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以“扬弃”之态和“包容”之心汲取发达国家的慈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效率提高和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7.
慈善信托是当代慈善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资源参与慈善的有力工具。《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名实不符且不能适应慈善信托的发展需要,为此《慈善法》最终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以期矫正。在《信托法》有关规定尚未正式宣布失效的背景下,慈善信托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完善是应重点关注并需要审慎处理的焦点问题。应本着《慈善法》的理念目标、基本原则,从放宽认定标准、设置监管分工、明确受托人、监察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完善扶持促进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具体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促进中国慈善信托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公信力危机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负面事件频繁出现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组织深陷于公信力危机之中,财务诚信度低,组织受赠数额锐减,公众慈善捐赠渠道转变,公众认同度低,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从社会组织自身的角度考察公信力危机及缘由,社会组织公信力重构决不可离开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但最终取决于组织的效能建设。为此,社会组织需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利害相关者管理,并完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践表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社会捐赠机制、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制度和资源等多重制约,志愿者权益缺乏保护,专业技能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探讨社会援助的慈善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期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援助机制,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个案,对其价值承载、发展困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我国宗教慈善组织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管理体制的内部改革治理、慈善行为的有效动员、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探索转型时期我国宗教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国际化、长期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慈善捐赠是我国慈善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力要素主要包括:目的理性下的企业自身战略发展动力,合法性下的外部生存环境动力,价值理性下的社会责任动力.这三个动力要素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遵循公益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利益兼容原则.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动力机制的构建:培育企业慈善文化、完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以促进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慈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郭美美事件""嫣然基金丑闻"成为引发慈善信用风暴蝴蝶效应的那只翅膀,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了空前的质疑与考验,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陷入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对慈善组织的公开度、透明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电子技术平台为中介,将有关慈善的所有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不仅有助于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与维护,还能进一步提高慈善组织工作效率,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社会自我救助能力、解决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以及确保政府危机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还处于较低的层面,表现在法制化欠缺、组织基础单一、政府危机管理部门对公众参与的忽视、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较低等方面。为推进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媒体与公众合作的应急机制和完善危机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预期制度模糊导致"规制过剩"与"规制匮乏"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系统不足导致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强制性制度变迁职能错位导致监管过剩与监管不力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利益机制偏差导致"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并存。优化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的基本思路是:确立政府与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为制度变迁奠定思想基础;完善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制度变迁提供外部环境;加强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为制度变迁提供内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制定《慈善法》等基本法律。2.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慈善机构,增加慈善组织的数量。3.赋予慈善组织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4.提高慈善捐款的免税率,简化退税程序。5.加强对慈善组织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企业的慈善行为与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参与慈善捐助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法律政策的不完善、慈善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及企业慈善捐助决策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要提高企业慈善捐助积极性,必须增强企业对慈善捐助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地位的认识,完善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以及规范企业慈善捐助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网络公益众筹以其便捷性、可及性、延展性等优势激活了社会网络“差序格局”中的社会资本,为生活困难、深陷困境的个体提供了“弱有所扶”的防护线和安全网,但“互联网+”公益众筹中屡屡出现的诈捐、骗捐行为以致网络公益救助面临认同危机。文章从完善网络公益众筹的信息等级筛选机制、构建网络公益众筹认同性的参与效果评价机制入手,以轻松筹平台的公益众筹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嵌入式“互联网+”公益众筹信息等级的评估方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以及完善慈善相关立法等治理对策,针对公益众筹中的诈捐、骗捐现象提出风险防范与危机消弭之道。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发挥了“协同增效”的特殊作用。社会组织在应急状态下如何进行危机学习以快速实现新的环境适应,如何与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合作,以协同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机制,这些都是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以危机学习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分析框架,系统研究了B市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X社工中心“服务型”和Q基金会“资源型”的“危机学习-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发现,多元主体领导机制及时调整是社会组织适应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的前提,坚持需求导向、资源的精准对接是协同防控的关键,信息化危机学习与角色定位可有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当前,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响应速度不够快、相关长效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应急管理中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此,在制度建设方面,需建立社会组织应急响应机制以提高公共危机中政社协同的应对能力;职能发挥方面,应利用好社会组织的人才专业优势,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的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自愿性共享机制,同社会保障这种强制性共享机制一样,都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风险化解机制,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研读与慈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从慈善需要到慈善行为"的逻辑思维主线,试图从慈善的重要性、慈善需要与动机、慈善行为以及慈善制度等几个维度对慈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  相似文献   

20.
慈善组织设立的法律制度是慈善组织运行的重要部分,但中国有关慈善组织的各项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现代慈善组织私法人性质及慈善组织宗旨所内蕴的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特点,是现代慈善组织设立的法律前提。明确慈善组织的主体性质是慈善组织设立的制度前提。慈善组织设立的实质要件应由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慈善组织的程序要件是制定章程并且进行设立登记。慈善组织设立所需的实质要件与程序要件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与设立相关的税收激励制度、行业自律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也是重构设立制度必须考虑的协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