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德格尔通过对科学技术活动、主体的一般建构世界活动的时间规定性以及产生主体时间之根源的分析,充分揭示了现代性的时间根源,表明现代性不仅仅是时代的问题,而有其伴随形而上学历史的古代根源。同时,他还指出了克服现代性的本真时间之显现特性,从而为反思现代性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现象学的境域内谈论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的关系,时间问题是最根本和关键的。在《时间与他者》中,列维纳斯将“时间”界定为“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从而构建了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中解放出来的路径。但是这种出离却是在与海德格尔相对反的意义上进行的,即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之内而又总是给予另类的诠释,由此来重构“存在论差异”,并在享受和磨难的境域中重新诠释他者、死亡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牟宗三对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的批评,并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立场对此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作者认为牟氏对海德格尔的哲学做了不适当的存在主义的诠释,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根本差别在于两人对主体理解的差异,前者要彰现的是一无限的主体,而后者开出的则是一有限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康德曾经阐释过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在此中海德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存在论题.海德格尔对这一论题的探讨将会涉及模态范畴与直观,这样就形成了先验辩证论-先验分析论-先验感性论的追溯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纯粹理性批判>的主体部分,由此也就表明可以对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进行存在论的阐释.而海德格尔这种追溯过程的内在动机与线索是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的奠基,其意图则是要指出我们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本策略与思想主题的反讽模式,贯穿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思想之路。作为一种思想-言说模式的反讽,构成了海德格尔思想文本创作的动力源泉,并促成了其存在之思的源始哲学之展开。在关于现代性社会的理解与对政治世界的判断上,存在之思的困境与失败在于:由反讽结构模式所主导的存在论源始哲学,最终回归到审美主义和主体哲学的范畴。海德格尔的思想困境,深深地植根于反讽性思维-言说模式对普遍主义、公共性社会诉求的排斥。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海德格尔对康德范畴思想的存在论解读做了分析,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思想中的范畴首先必须本质上与客体相关.范畴通过与纯粹直观(时间)相关而与客体相关并因此合法地获得其内容,范畴本质上是受时间的规定.范畴不是来源于知性及其判断形式,范畴作为存在论谓词是起源于想象力.文章最后阐明海德格尔如此解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学文先生的批评文章曲解海德格尔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关系,力图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础——马克思存在论思想曲解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并力图以唯心主义和存在主义来定位海德格尔学说,以此排斥实践存在论对海德格尔学说的有益吸收,这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董学文先生对存在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诸多错误,如把存在论归为唯心主义,认为存在论是反认识论的,把存在论与世界观和宇宙观概念相混淆。在对马克思主义解读问题上排斥任何从新的视角上的理论探索,这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在1928年的课程《以莱布尼兹为始点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知识》中提出要构建元存在论,以完成他重构形而上学的计划.他尝试通过元存在论来做一个翻转,即:从作为基础存在论的终点的存在理解,转向存在者整体,回到形而上学的存在者层面.在这种翻转中,海德格尔并不是求助于亚里士多德式的"神"或者德国观念论的"大全"来为他的...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正是对于先验统觉的追问,康德不仅完成了其认识论方面的奠基,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追问。从海德格尔存在论雏度解释康德的判断理论,即海德格尔发现康德在两种追问“思一在”共属一体意义差异的关联点上。康德先验逻辑对于形式逻辑的代替,使其判断理论关联主体与客体,分析判断以同一律或者矛盾律说明主词或客体自身,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在世总是已在某种情调(Stimmung)而不是理论态度中预先展开了。在生存论视角中有"畏"的情调,在元存在论视角中有"无聊"的情调,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选取和描述这些具体而微的现象而不是通过思辨进行哲学思考。海德格尔对不同情调的选取背后有着充分的学理基础:基础存在论以先验论的思路处理了此在的存在,从(基础)存在论—生存论视角来看,畏的作用在于使此在从日常状态的非本真状态还原到生存论的本真状态,此在的非本真状态与本真状态共同构成了此在的存在。而无聊的作用在于对基础存在论进行再次翻转(Umschlag),这种翻转是对"生存论视角"的再次还原,并且其最终通向了元存在论,元存在论的主题亦即"整体中的存在者"是此在在存在状态上(ontisch)的基础。然而,情调所开启的思索远不止于此,海德格尔最终试图寻找的乃是基础存在论与元存在论更深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主要是海德格尔式的,它们基于不同的思想旨趣,把海德格尔的不同思想倾向接合到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去。詹姆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海德格尔政治存在论的亲和性研究;马尔库塞则借助早期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展开对无产阶级的“被抛”命运及其扬弃的阐释;阿尔都塞则围绕后期海德格尔的“让存在”境域与意蕴,型构其“偶然的唯物主义”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存在论的海德格尔哲学路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境域无疑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但是,它罔顾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方法论上的先验主义与形而上学性,最终使自己陷入相同的理论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构成对任何海德格尔路向的政治存在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最根本的现象是技术,技术是“现代性”的标识;而现代技术的哲学基础就是近现代主体哲学。因此,他对现代性的批判,首先体现为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次是对近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开启了他特有的纯“存在论”本体论作为现代性及其技术批判的哲学基础,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视域来看待“现代性”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在对实践美学的反思中逐渐形成和确立的一种美学基础理论形态,在获得学界肯定的同时,它也遭到了一些误解和批评.其中,董学文等人认为"实践存在论"是马克思"实践观"加上海德格尔"存在论"从而将马克思"海德格尔化"的误释颇具代表性.在我们看来,产生此种误解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些批评者对ontology以及马克思"实践"概念理解的偏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下审美文化的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获得了全新内涵的同时也彰显出三种悖论,即工具理性凌越表现理性的技术性悖论、启蒙现代性消解审美现代性的现代性悖论和非理性主体压倒理性主体的主体性悖论。面对这些悖论,我们所委做的不是消除这些悖论,而是站在生态批评的立场上,运用现象学方法将其整合在文化生态的动态平衡场域,以此促进审美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代、现代性概念的词源考察,分析了蕴含在其中的时间意识。在对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产生及类型的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于两者之间与生俱来的悖论,指出产生这种悖论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了一些现代、后现代之间存在的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17.
“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汉语解释"实践存在论"时,需要注意其原始意涵和最初的哲学背景."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结合起来,构筑出一个新概念和新体系,值得讨论.把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同海德格尔依托"此在"的"存在论"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逻辑上的混乱与矛盾."实践存在论美学"成立的可能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18.
先验想象力在康德哲学中至关重要,康德在此问题上有着深刻的犹豫与冲突。作为感性和知性之间的“游戏空间”的先验想象力与时间具有本源同一性,想象力和时间一道构成了主体的本质,由此使得海德格尔在康德这里找到了思想的庇护所,把认识的有限性推进到了生存的有限性,进而开启了有限主体的存在论维度。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世界观是对人与世界之自由关系的批判与追求,是研究科学图景对世界描述的界限、条件与目的;把哲学世界观理解为知识论的科学图景,是一种实体性思维模式,必然陷入悖论.在哲学史上,康德力图唤醒教条主义的迷梦,区分了知识论与理性理念,而海德格尔则在存在论意义上重新理解两者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时间几乎总是与精神联系在一起,并且精神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主词、主体或本原,时间是其谓词、属性或派生物。要理解时间,必须从精神出发,以精神为根据。这种对"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理解一直持续到20世纪,直到海德格尔才得到彻底的反思与解构。在海德格尔看来,精神以及与之属于同一维度的心灵、灵魂、人格、生命等,不再在存在论上具有本原地位,不再是理解其他事物(比如时间)的根据。相反,要想理解它们,必须从更为本源的时间性出发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