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应用LMDIⅠ方法对北京市2001—2012年居民总消费的增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得到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对北京市总消费的影响。然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面板回归等方法对分解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正相关,即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未对北京市总消费起到抑制作用。最后,给出了可能的原因解释,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忻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来源收入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经济类型的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其中,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经济日益繁荣、行业间垄断和地区间资源和配置结构的不同,是影响忻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主要原因。政府应该从从政策体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等方面来对经济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验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中国1995-2012年17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构建了均衡模型论证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总收入和分项收入的影响机理,采用动态GMM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最高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外,通货膨胀降低了其他各收入水平组的当期收入份额,从而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低收入组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份额对通货膨胀没有调整应对能力;通货膨胀却极大地提升了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上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降低了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经营净收入份额,从而缓解了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差距;高收入组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最多;通货膨胀有利于转移性收入“正向分配”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蔬菜价格波动对低、中、高收入城镇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5-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蔬菜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数据,利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引起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蔬菜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四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均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呈逐年增长走势,但同期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却呈不断扩大的走势。在按收入水平进行五等分组的同一收入阶层中,北京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人均年收入水平之绝对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收入阶层越高,两者之间的人均年收入之绝对差距扩大得越大;同时北京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越低的,其人均年收入的相对差距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居民福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1986~2010年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鸡蛋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对鸡蛋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化趋势一致,并与鸡蛋的价格变化呈反向关系;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CR总体处于一个逐年递减的过程,但在下降的过程中,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3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一致,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上、高收入和最高收入4个收入等级的下降波动趋势趋于一致,CR降幅大小和城镇居民的收入等级成反比;同一收入等级内部,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能否有效提高劳动性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仅事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更是决定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当前,我国实施的致力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各项改革举措收效甚微.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获得启示,提出在21世纪具体劳动形式发生深刻改变的条件下,提高劳动性收入占比必须将人力资本投资从被动机制转化为主动机制,赋予劳动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与经营收益索取上的产权保护,并改革教育模式,发挥劳动者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差别的重要体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借鉴国内外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方法,对1978—2011年30多年来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动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特征,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人均GDP增长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同步,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有所改变。与城市居民相比,北京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对商品和劳务的分类,选取了75种代表性商品,并查找了这些商品在我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价格。以北京为基准地区,计算得出各地区的人民币购买力指数,用以修正各地区的区际收入,剔除价格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际区际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剔除价格影响后,我国实际区际收入的差距比按照统计年鉴所计算出来的差距要小。与此同时,到2010年为止,修正前后的区际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在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对北京经济效率、产业结构、消费需求、投资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借助计算机辅助调查(CATI)从辽宁省14个城市中获取1 199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以探索家庭收支对居民慈善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支出对慈善捐赠均有显著影响,但收入中仅有工资收入对捐赠影响显著,而支出中对慈善捐赠有显著影响的依次为人情随礼、个人所得税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及赡养支出.提出了促进居民慈善捐赠的建议:提高居民经济收入,鼓励高收入群体捐赠;加强税收减免法规宣传,提高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比例;引导居民从人情随礼走向“爱心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收入均等指数和库兹涅茨比率以及阿鲁瓦利亚指数和不良指数等,对我国当前城镇、农村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不容乐观、城乡间差距更大。最后,并就我国应如何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4~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七等级数据,采用统计与计量研究方法,通过税前和税后的基尼系数、收入均等指数、阿鲁哇利亚指数以及收入不良指数等多种收入差距衡量指标的计算与比较,分别从税收对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状况的调节效果,税收对各阶层收入状况的调节效果以及税收对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程度的调节与减缓成效等方面,揭示和论证我国现行税制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节效应十分弱化,甚至存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逆向调节。对此,结合我国扩内需、保民生、促和谐等发展目标,提出对策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协整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1992-2011年间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收入函数、消费收入弹性函数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消费收入函数表明,中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较高收入阶层更为强烈。消费收入弹性函数表明,所有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都小于1,都是低弹性,且缺乏弹性,说明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很谨慎。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收入在居民消费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挥了消费收入协整关系的引力线作用,能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基于城镇居民收入动态变化下的住房购买力模型,提出了如何通过计算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最高理论房价,并将其与实际房价进行比较来确定城市住房价格合理与否及不合理程度的方法,并对北京等7城市房价进行了合理性及不合理系数的实例分析。研究表明,7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的城市住房价格偏高,其他4个城市房价尚处于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7.
控制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数据,在对收入分配极化测度和估算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收入流动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指数不断扩大,但是,由于这一过程中低收入群体所占收入比例下降,中、高收入群体所占收入比例上升,收入分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然而,不断扩大的两极分化指数仍表明,政府不仅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需防范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1-2011年陕西省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而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通过对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等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陕西应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对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来源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1999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之势。从战略的高度讲,缩小区域农村之间差距主要应采取如下一些对策:以财政投资为主,着力普及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轴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以中央财政为主,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快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深化中西部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调,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