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宫之奇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山西平陆县张店镇马沟附近)人。他担任虞国上大夫,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地辅佐虞君,并推荐贤才百里奚参政,对外采取联虢拒晋的外交策略,因此,虞国虽小而强盛一时。当时,虞国的北邻晋国,正值晋献公当政,国力强盛,虎视眈眈,不断向外扩张领土。虞国及其南邻虢国,都是晋国想要侵吞的目标。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昏昧荒唐的虢公丑盲目自大,出兵侵扰晋国南部疆界,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但灭虢必须经过虞国,而虞、虢两国又一向唇齿相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又使晋献公不敢贸然动手。为此,晋献公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晋大夫荀  相似文献   

2.
谈“辅车”     
本文所谈“辅车”一语,指出现在《春秋传·僖公五年》文中的“辅车”。如果结合中国汉字(方块字)的表意性及形声字的构成规律,我们会发现一些大学古代汉语课本中对这一词语的注释有可商榷之处。  一选文中对“辅车”一词的注释情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晋候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里对“辅车”的注解是:辅,面颊;车牙床骨。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  相似文献   

3.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对一些人贪得无厌又不自量力的形容!但自古以来,"蛇吞象"的胃口从未关闭过。在《说苑》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正聊赵简子自侍强大,便要吞并齐国,众人认为不可,但苦谏不从。赵简子甚至下令再"有敢谏者罪至死"。众人闻之而退。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校文科教材。一九八一年修订之后,更臻完善。笔者在教学中受益非浅。但对文选中有些注释仍存疑义,现试陈愚见如下: 一、“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文选》(指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文选,下同)注:辅,面颊。车,牙床骨。(第一册17页) [解]:此注是根据西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注解,辅为面颊,是以辅为酺,故“辅车相依”译成“面颊与牙床骨互相依存”。此句“辅”非“酺”之假借,“辅”即车轮外的两条直木,帮助车承受压力。用的正是“辅”的本义。例如:  相似文献   

5.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著作主要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尚书》主要记言,奠定了我国记言体历史散文的基本范式;文章体式多样,标志着文体的区别已开始形成。《春秋》专门记事,构建了历史著作叙事的基本规范。叙事注重艺术性,表现出次序井然,条理清晰,语言精炼准确的特点。《国语》亦以记言为主,但其所记已不再是《尚书》式的"古之号令",而主要是历史人物针对当时的具体事件所生发的议论,并且不乏精彩的叙事篇章。其叙事之文,大都具有记叙散文的基本要素,具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并富有戏剧色彩。《左传》直接继承《春秋》,其最大进步就在于叙事完整,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叙事方法,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所记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与《尚书》《国语》相比艺术水平亦有了更大进步。《战国策》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历史散文,其最大的进步,不仅在于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叙历史的新格局,注重刻画人物形象,而且记言之文也表现出结构严谨,说理充分,长于铺陈,好用夸饰之语,喜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晋公子重耳遭骊姬之乱而流亡在外19年,最终在秦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夺取政权,即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传世文献关于重耳流亡在外的记载较为详细,主要见于《国语》、《左传》、《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竹书纪年》等典籍,内容大体相  相似文献   

7.
《左传》成书上下限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历代诸家研究和论证,《左传》成书战国说至少在史事叙述、天文记载、群籍称引、辞令、预言等方面有比较坚实的理致和证据。《左传》于卫嗣君五年(前320年)仍未写定,这是《左传》成书时代的上限。纯集疏《左传》卜筮事的《师春》既在魏襄王殉葬物之列,则资其抄集的《左传》至迟亦当在襄王卒年(前296年)写定亦甚明。概而言之,《左传》成书于前320年至前296年之间。《左传》作者最大可能是鲁人,还应与魏国有着深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候大国,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诸侯之一。随着晋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相继建立起来。在晋国中后期,官员的退休制度(古称“致仕”)也开始建立,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晋国退休制度的逐步形成有关晋国官员退休的记载,《左传》和《国语》的“晋语”中就有十余处。致仕人数也有四位,即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还有祁黄羊祁奚和韩献子韩厥。  相似文献   

9.
崇霸尚战是《左传》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论述的形式,即直接表达;一是叙事记言的形式,即间接体观。后一种形式也就是《左传》那所以诱人的神奇的战争和辞令描写。这两种形式都有力地说明,崇霸尚战虽非《左传》的唯一思想内容,但确系构成《左传》文章精采特色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抓住这条或隐或  相似文献   

10.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籍。它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实,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面貌,表现出对事实之"真"的认识;另一方面,《左传》在记史中又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观念之"真"的追求。此两种"真"在《左传》中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左传》的"求真"精神反映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浅谈《左传》对历史人物的刻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左传》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它在详细铺叙某一重要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同时,将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活泼泼地描绘出来,通过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展示春秋这个时代的风貌,再现当时历史的真实.所以,《左传》上承《尚书》而下启《史记》,在刻划人物形象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出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诗经》和《左传》是两部关联度很密切的经学著作,它们都经历了正典化的过程。作为儒家思想的两部正典,《诗经》和《左传》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在《左传》中有着大量的赋诗言志的记载。赋诗言志是一种修辞术,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赋诗言志是一种话语方式,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戏剧性是《左传》较为突出的文体特征。《左传》记录了两次大型的赋诗言志活动:一次是郑国六卿为晋国大臣韩起饯行,另一次为吴公子季札于鲁观周乐,它们都得到了戏剧性的再现。《左传》有关季札观乐的记载,较为充分地论述了诗歌和礼乐的关系,初步确立了中和美在中国人审美观念中的地位,因而可视为文学批评的一份文献。赋诗观乐是赋诗言志的一种扩展形式,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尚书》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的著作.而《左传》著者则冲破传统的束缚,采取言事相间的手法来书写历史.这就使《左传》的语言,表现出和诘屈聱牙的《尚书》与谨严的《春秋》十分不同的特色.我们可以说《左传》的语言既是历史家的语言,也是散文家的语言,其中又夹杂着不少小说家言.《左传》,本来作为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所记载的应当是真人真事,强调所谓“不虚美,不隐恶”,要求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乃至抽象的议论来描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说不容许有象后世历史小说“三顾茅庐”那样的渲染和夸张,更不容许有象“草船借箭”那样的杜撰和虚构.然而产生在我国史学和文学童年时期的  相似文献   

14.
井伯是春秋时虞国的大夫。《左传·僖公五年》载晋献公假道以灭虢之事云:"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自古迄今,关于井伯与百里奚是否为同一人的争论从未停止,聚讼莫一,疑异丛生,实有待发覆者。笔者拟于此戋戋小文再作申说,冀可有所献替。  相似文献   

15.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其实中国古代有不少类似的话。据《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鲁庄公要给桓公庙的椽木雕文刻镂,大夫御孙谏道:"俭,德之共(读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春秋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它比较系统地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左传》全书共十八万余字,而很大一部分篇章是描写战争的,可以说说《左传》中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涉及战争的文字几乎比比皆是。这也是《左传》最大的特点。我国很早就有人把《左传》称为“相斫书”,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里,列国间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三次;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僖公二十三年,共八十五年间,中原诸侯与戌、狄发生战争,就有三十余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析了《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巫术宗教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又与时代的主流文化及意识观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及内涵。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左传》记录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一部传世的编年体史学名著。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它记载了我国春秋时期二百多年间的历史,举凡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学术文化、自然科学、巨细悉备。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主要史籍。本文拟从《左传》记载的传统道德这一侧面,加以梳理、分析、研究,以期继承和弘扬这份传统道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9.
辞令,也作词令,即指交际场合中应对得体的言辞。进谏者的辞令,是指臣子向人主进谏的言辞。古时,各类人主,大都性情乖戾喜怒无常。臣子进谏时就不能不讲究言辞。所以,韩非《说难》一文,对臣子进谏人主的难处,做了极其透辟的论述。这种难处,不难在知识不足不能谏说,而难在对所谏说的对象的心理的了解上。他把当时的人主,比做喉下有“逆鳞”的龙,人一旦触犯了它,就必定要丧命。进谏者不仅要揣摸透各类人主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历来人们对《左传》的语言评价很高.贺循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刘熙载曰:“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②《左传》无论记言叙事,都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只就《左传》的“行人辞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