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个情节很耐人寻味:百草厅新上柜的阿胶色和味都不对劲,七老爷便亲赴白家在济南开办的阿胶厂查问此事,原来儿子迫于竞争的压力,采用的是劣质驴皮,又改井水为河水,且制作粗糙。七老爷了解个中缘由后,恼羞成怒,搬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把儿子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又当着全北京药行总会头面人物的面,在大宅门前将劣质药品付之一炬。这一把火烧掉了30万两白银,但使百年老字号更加光彩照人!透过这件事,世人也看到了百草厅堂主的“大智慧”与其儿子的“小聪明”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在…  相似文献   
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海浴日,催生了人间无数的佳话。这其中有出于亲情的生生相易,有出于爱情的山盟海誓,有出于友情的两肋插刀,还有出于民族情的唇齿相依,阶级情的患难与共,党派情的风雨同舟……至于同学情、同事情、战友情、邻里情、部属情、知遇情等等,也都绽放出各种美丽的花朵,把世界装点得无限动人。然而,面对热风冷雨,在情海中呛水以至于淹死的也不在少数:徇情枉法、藏奸瞒赃、拉帮结派、一意孤行、缠绵无度等等,都反映了情的另一面亦令人痛心不已!由此说来,如何让人的各种情结都发挥良好的效应,就必须诉诸理智。只…  相似文献   
3.
弃暗投明,这是人自我塑造的永恒理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喜暗厌明也屡见不鲜。唐朝刘禹锡写过一篇《昏镜词》,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深切感慨。他在市面上看到一个镜匣里有十面镜子,其中只有一面镜子很明亮,其他九面镜子则象雾一样迷蒙。  相似文献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极富哲理,也是许多人才的成功秘诀!有人说:"垃圾放在不合适的地方才是垃圾,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是黄金。"由"垃圾"到"黄金"当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关键是一个"适"字。《列子·说符》曾记述鲁国的两家子弟怀才相似但命运迥异的故事: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爱文,一个好武。文者游说齐王要以仁义  相似文献   
5.
看过电视剧《朱元璋》的人都知道,处在权力中心的人必然要被诤言与谗言所包围。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基看着宰相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告老还乡时提醒皇上此人心怀叵测,反相毕露,如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边缘"作为一种方位词,却成了很多人自我境况的写照:诸如"都市边缘人"、"事业边缘人"、"生活边缘人"、"理想边缘人"、……究其大意,可能是感到在某个地方、某个领域"赶不上趟"了,被别人挤到一边了,没有了话语权、没有人在乎、当然也没有了热闹,所以只好老老实实地靠边站,得过且过,甚至哀声叹息。这种所谓的"边缘化"心态,看上去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而实际上是甘于沉沦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江南吴地,至今都流传着"孙武斩王妃"的故事。春秋末年,齐人孙武经伍子胥引荐得与吴王相见。此时正是吴国用人之际。当吴王读了《孙子兵法》后,还想实地考察一下孙武的用兵能力,便差180名宫女予孙子演练。其爱妃夏姬和姜姬任左、右两队队长。孙子为了让吴王诚服自己的用兵之  相似文献   
8.
在清朝雍正年间,以严厉而闻名的河南总督田文镜,听说中牟县李知县亏空官库银两,遂命鲁之裕前去革其职并继任。直到中年才得了个县缺的鲁之裕感激田大人的提携,便穿着粗布衣,头戴旧草帽,骑着毛驴去上任,目的是要了解属地之实情。一路上,他和百姓们促膝谈心,却得知李知县素来  相似文献   
9.
把复杂的事往简单办,和把简单的事往复杂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前者需要才华、勇气和良知;而后者多是和庸碌、懦弱与阴毒相关联的。两相对照,往往令人感慨万端!2005年冬季,河南叶县孟宪潮等7位农民,在焦作为平顶山市通信传输局的工程公司打工埋电线,本来说挖一米沟给5元钱,结果降到了2.5元,活干完一结算只有6230元的工钱。7个农民工眼巴巴地要拿着这钱回家过年,可工程公司的岳经理楞说建设方没有给。当农民工打听到建设方已经付出这笔施工费后,这个岳经理又说没钱,人家也欠他的。再后来孟宪潮再也找不到他了。无奈之下,农民工们只…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这大概是说人活着就要活出个人样: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可谓把人要活得有“面子”的价值取向推到了极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要活得有“面子”,往往要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煎熬。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为中国人争了“面子”,但他一家老小就得挨饿受冻。这就是说,讲“面子”往往要牺牲“里子”,两者不可兼得,何取何舍,就要看当事人的心境了。所谓“面子”,也就是人的尊严,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里子”是与利益相关的。为了这“面子”,有些人可以辞官归隐,有些人可以大义灭亲,有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