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沃伦早期接受了T.S.艾略特和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重视诗歌传统、客观性、形式主义的特征,他认为诗歌具有诊断现代痼疾的社会功能。由于受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诗歌创作潮流和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影响,他后期诗歌观念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强调主观性,强调自我表现,认为诗歌具有对社会的治疗功能,诗歌观念发生转型后的沃伦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罗斌 《学术论坛》2012,(6):187-191
诗歌中的空间具有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不仅是具体的物体存在,也是人活动和立足之地。空间的社会属性赋予空间高度的象征功能、叙事功能并使空间具有相对性,并使其成为许多诗人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的题材。文章以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为例,从隔离型空间、选择型空间和自闭型空间三个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空间建构如何呈现和深化诗歌主题,最后指出诗歌创作空间之所以能构建是因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创作空间才能表现相应的主题,同时诗歌创作空间的构建必须与合理表现诗歌主题为限。  相似文献   

3.
周航 《云梦学刊》2014,(4):109-114
王学忠是河南安阳诗人。他的诗歌为底层民众立言,以愤怒、呐喊的姿态尽情揭露社会假丑恶现象,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王学忠诗歌现象”。他诗歌中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思想,以他最初儿童诗歌中的悲悯情怀为源头.在社会急剧的转型过程中,他的诗歌精神得到升华,最终形成了他“平民诗人”的特征。他的诗歌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导引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世仪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世仪在诗学观念上主要继承的是儒家的诗教说,同时面对易代的社会环境,他又提倡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强调借诗歌以“论人论世”,即注重诗歌抒发个人性情之真与记载社会时事的功能。这一诗歌阅读理论影响到陆世仪的诗歌创作,其诗前期主要表现了作为理学家的性情与学问,从而呈现出清新恬淡的诗歌风貌;晚年生活困顿,情感激烈,其诗歌则紧紧围绕自我人生之遭际与下层人民生活之痛苦而展开,呈现出沉痛隐微的风貌。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谐世与济世相交织的人生态度,也是形成其诗歌复杂面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9,(6):85-90
朗州十年,是刘禹锡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在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他的心态由愤懑、抑郁趋向平和、旷达。谪居生活的苦闷使得他潜心于诗歌创作,由此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得朗州诗整体呈现出一种沉郁而不颓废,豪放而兼具清丽,哲理与诗情融合的艺术品格,奠定了他未来诗歌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雁翼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士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不断探索诗美理论,形成其诗歌敢讲真话,勇于创新的独特个性。他的敢讲真话,主表现在为人民讲真话,敢爱敢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创新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十四行诗和三行诗,不仅在诗歌表现内容上,而且在诗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今天我们研究雁翼诗歌艺术个性,对当今诗歌创作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仍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知人论世”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批评方式,涉及研究作家作品时要参照其生活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唐代文学家权德舆的诗歌创作受其家乡润州地域文化影响比较大,在诗歌意象上较多地使用练湖,在诗歌语言上学习楚骚文学的语言艺术,在诗歌风格上借鉴齐梁体诗歌的创作模式.权德舆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绩与他家乡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史伟 《社会科学家》2012,(9):124-128
南宋尤其是南宋中后期理宗朝之后,由于科举的影响和理学的兴起,诗歌地位、功能、作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诗的地位的衰落期,诗歌逐步退出科举士人的视野,而科举不利或不事科举的江湖士人乃成为诗歌创作的主体,这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特点、诗学观念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他对西方诗歌的节奏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借鉴,并成功地将这些诗歌技巧化入中国新诗之中,对中国新诗进行了改造和塑型。在概念分析的同时结合他的诗歌创作进行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了其诗歌给中国现代诗歌提供的具有现代音乐美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他的诗歌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很显著 ,因此得到了“当代诗匠 ,又精禅理”① 的赞誉和“诗佛”的称号。王维在创作中不仅把宗教观念与感情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 ,而且借鉴了禅宗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 ,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禅宗影响于王维的山水诗歌创作艺术 ,可分为三种类型 :以禅语入诗 ,以禅趣入诗 ,以禅法助诗。这三类形式 ,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来看 ,具有不同的价值。“以禅语入诗”一般被排除在艺术性的诗歌传统之外 ;而后两者 ,尤其是“以禅法助诗”被认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甚至…  相似文献   

12.
意象主义诗歌既具有东方诗歌的特征,也有着西方诗歌所特有的魅力,一直影响着欧美的诗歌创作。随着意象主义诗歌的发展,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了美国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歌的影响,指出在中国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倾向,现代主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诗人冲破了封建主义文学思想的束缚,在创作中接受了意象主义创作思想。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于美国意象主义的接受更加深入,对后来的中国朦胧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08,21(5):19-24
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中包含有丰富的诗学思想。他既强调诗歌创作的道德原则,也承认诗歌的“纪实”功能;既强调作家的心性修养,也要求作家读书力学;既强调创作过程的自然流露,也重视各种艺术技巧的应用和朴拙境界的追求;既强调优柔不迫切的含蓄风格,也认可“朴赡有古意”和别出心裁的新奇风格;而于鉴赏,指出了博学多识与胸次玲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王先谦是近代著名学者,诗歌造诣也颇为精深。在创作上,他留下一千三百首诗歌,内容丰富全面,主要学习杜甫、苏轼,风格与二人比较接近。在理论上,他强调诗歌的感化功能,要求诗歌反映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还选编有《诗义标准》,为初学者开示作诗准的。其创作与理论在当时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应该赋予诗歌的内容以正能量,应该用真情去描摹生活、美化生活、温暖生活。他认为:一、生活离不开诗歌,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归宿有着教化和导向作用。二、诗歌来不得伪装和矫饰,诗人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三、诗歌要有思想的深刻性来保证。诗人应扎实学习,深度思考,勤奋写作,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6.
应修人形成了“自由诗本体”诗歌观.一是认为情思是无限制的、自由的,主张新诗要自由表达主体真挚的情思,不能以形式摧残情思;二是提倡诗歌必须有含蓄隽永的诗味,反对浅白直露和散文化;三是提倡诗歌的音韵美,主张自然押韵,反对诗歌创作不顾音韵.这些诗歌观念,显示了应修人对于诗歌本体内在品质的把握和坚守,是对现代诗学观的补充和丰富,对于理解湖畔诗人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元代中期倡导雅正文风的台阁文臣,黄溍的诗学思想在主张鸣一代之盛、铺张圣德的同时,还表现出吟咏性情、出之自然的创作倾向。孟子诗学在史学、心性、文气等层面上深深影响了黄溍对诗歌的认识。黄溍诗歌创作中的林泉之想,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的诗学观念,并形成了一种与山水画境界相通的清秀之美。  相似文献   

20.
吴波 《船山学刊》2010,(3):192-195
纪晓岚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他对诗评者论诗立场态度的要求、对诗歌本质特征以及诗人的创作个性、诗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来系统地总结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