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盱兰  段裕祥 《江右论坛》2007,8(10):108-115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长岁月,虽经不断改革、创新,但其原生态的特质依然保存完好.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自汉始,经唐宋明清历代,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并奠定了今天跳傩村落的格局.傩之所以能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傩产生于原始人类驱除灾疫之灵的心理要求,由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现实映像所启发而形成的以神驱鬼或以恶逐恶的观念,是原始人类萌发赶傩或驱傩意识的基础.南丰傩舞虽历经各代与其他艺术的糅合,但可贵的是,傩的核心意义--驱邪逐疫的原始愿望没有改变.南丰傩舞保留了大量上古时代遗留的信息密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即是探寻并解密现存南丰傩文化所蕴含的原生形态,使读者跨越时空隧道,体味先人创造傩舞的本真心理.经历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南丰傩文化包括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面具艺术等,是个复合文化体.本文就其中五方面来解码其中的原生特质:傩班--原始巫的承嗣;乐舞--跨跃时空的上古巫音;面具--原始图腾的载体;傩具--巫术意识的留存;驱疫--仪式的原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原型是一部凝缩和积淀了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历史,原型批评是一种“精神考古”。历史虽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感觉世界的特殊符号——象征,却用最简洁的形式贮存着人类那部惊心动魄的历史。从原型批评出发,本文分析了中国古老的象征系统——兴与象。作者认为《诗》之“兴”与《易》之“象”是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最早对原型的理论表述,而兴象系统中那些富于联系和富于传统的象征物,正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原型模式。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看出,兴象根源于远古文化传统;兴象是一种深刻的象征;兴象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依据兴象与原型的联系,文章找到了《易》与《诗》作为表现方法的共同文化基础,阐述了《易》之阴阳与《诗》之男女的逻辑联系,破译了《易》与《诗》作为兴象之物的密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思想的总原则是“天人合一”,不同时代的每一原则,各自“分有”着总原则,当整个世界皆认此总原则被分而阐释时,便产生了诸派学说。中国古代哲学虽早已成为历史,但“天人合一”这一古老命题的奥义及所表征的中国哲学精神(伦理道德精华)在中华神州“依然故我”。它已积淀、凝结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习惯,无论自我意识到与否,它都潜在于人们的一行一动,一思一虑之中,  相似文献   

4.
论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大脑既不是“白板”,也不具有“天赋观念”,但在具体认识之前,就已经潜在地存在着某种原型。这种原型对个体来说是先验的,而对于群体或人类整体来说则是后天的、经验的。原型一方面是“人类历史的浓缩”;另一方面是后天实践经验的凝结,它是先验与后验的统一。原型在认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的认知方式、评价方式和审美方式,是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古典诗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兴"是源于以祭坛为中心的原始艺术活动,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类型,因此它具有原型的历史意义.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表现出中国文化思、诗交融的特点.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是礼乐背景下的一种用诗方式,是"感发志意"和"引譬连类"的思想拓展方式,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思想延伸路线.古典诗学是建立在"兴于诗"的理论基础上的,从文学发生的感兴出发,到艺术表现的兴象思想反映的兴寄和审美欣赏的兴味,都反映着兴的诗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延军 《阅江学刊》2010,(5):124-128
被喻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傩舞,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它以武游、“考兵”傩舞、文游等形式反映村民的祈求平安、迎祥纳福的精神要求,并折射出傩舞文化的民族性、历史性、行为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凸现了傩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赌博,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传承性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显得古老,古老得连它的身世都无从追溯和考证。从现实的角度看,它又显得“年轻”,年轻得“青春”焕发,方兴未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睹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重超越性。它不仅超时代、超阶级、超阶层、超年龄、超性别,还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文化传统、超越意识形态。从纵的方面讲,它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超越人的生理发育阶段。古代社会有赌博,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时代概观古往今来,任何文化现象、文化意识、文化形态,都具有时代性,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的。从“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意识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世界纵横交错的影响,形成了当今中国的文化时代特征. 特征一:全面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生产体制的变革与进步使很多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被推崇的观念和见解都发生了变化.新的生产方  相似文献   

9.
文化涉及的范畴极为广泛,国内关于文化也有众多定义,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典型的东方古国,不仅存在着东方文化的共性,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也拥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将着重从中西方“义”与“利”的思想、中西方家庭观念和英雄观念三个角度阐述中西方不同文化观念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行程艰苦卓绝、色调恢宏悲壮的变革史。在历史的行进速度,社会物质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变化幅度,政治军事斗争、道德伦理观念冲突的激烈程度,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结构的转变节奏等方面都有别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格局。这段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自我否定的心灵痛苦,也灌注着现代中国人发现自我、解放自我,走向世界历史的喜悦和憧憬。它在两条历史发展轨迹上实现着两种变革:一是社会政治变革,一是文化思想变革。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在这两种变革中分別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鲁迅与郭沫若就是思想变革史上涌现出来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分别对人类文化,特别是东方封建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做了独到的估价,共同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  相似文献   

11.
情景喜剧作为电视剧种之一,它的发展流变暗含了中国历史语境变迁、文化逻辑运动的表征元素,它的现时境况也映照着当下的社会观念、审美趣味与文化思维。《武林外传》作为一部比较独特的情景喜剧,暗含了解读当下时代的精神特质与文化逻辑的密码,通过分析《武林外传》的生产机制,既可以探寻《武林外传》剧成功的意义生成策略,为今后的情景喜剧、电视节目乃至其他文化产品的出产与发行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又可以从中窥探当今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反思新世纪以来电视作为最重要的大众媒介参与大众文化运作的得失功过。  相似文献   

12.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12,(3):96-103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混沌”“无秩序”等负面元素的描述颇为醒目.不少文献资料证明,此种“中国像”并非特殊的个人记忆,而是东洋“他者”的某种共同记忆.在这类“中国叙事”结构的背后,作家对中国古老文明文化的憧憬想象与目睹现实的乖离、日中两国社会现状的巨大反差,加剧了作家对中国的负面感知;近代以来世界性的中国话语建构、特别是“东方主义”观念也参与其中,限制了作家理解亲近中国的内在欲望.“绅士”式的矜持和优越感令他们难以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对中国的深刻体悟;而近代帝国列强的殖民欲望、脱离文明驾驭的霸权强权方式,也深刻地嵌入在时代背景中,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都根植于中华古老文化这块沃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因此,二者在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借助文学艺术的特有形式表现出含蓄美和自然美,尤其是在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深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伴随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古典园林的不断完善,这正是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所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古典园林艺术和山水画艺术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与山水画艺术的“山水情结”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是一定时代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同时又是一定思想理论及其文化附属物的产生地。按这样的标准,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区和若干先进思想理论的诞生地,应是中国境内与西安、北京齐名的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应有的历史文化地位未被确认的原因,在于人们以历史的永远性判断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误以为城市越古越有名,以致忽视了广州近现代名人遗址遗迹的整理和建设,使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承传几乎丧失。恢复广州历史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应首先树立“城非益古,有史则名”的新观念,准确把握广州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有规模地建成一批近现代名人在广州的遗址遗迹,并以影响等其他文化业相配合,把广州建成能读通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型博物馆,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富极价值的历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大文化观念与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发展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关于西部大开发,人们已经谈了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论者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出了文化问题。关于“文化”概念的解说,纷繁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是人的社会化活动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某种观念,它同时也是实践,是贯彻着某种观念的实践。”①这里所说的观念,正是人的尺度、人的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种以人的尺度、人的形式为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不仅仅改造了外在的自然,使之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对象世界”,而且也在不断“炼出新的品质”,改造着人自身的内在自然。所以,任何意义上的开发与进步,实质上展现的都是人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一般表示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权、领土和居民,是构成现代国家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拥有一定的具有较大稳定性连续性的领土和居民,拥有各种形式的统治机构,如法律、警察、军队和监狱等。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地方,在于它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确保居民人身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的福利;国家往往凭借以武力为后盾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来实现上述目的,但它行使权力限于固定的地域,在这个地域内,国家拥有“主权”,即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指出,国家的观念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本质性的差异。如果人们忽视这一点,用现代主权国家、领土国家、民族国家和福利国家的观念去理解古代中国的“国家”,那就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对西方的“原型批评”概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阐释。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与新时期小说的联系中,存在着四种“主题原型”:一是人与自然其生兆存;二是人经历考验、发挥潜能;三是在神奇幻境的书写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四是批判重利轻义、贪得无厌的物化人格。这些“主题原型”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呈现形态、置换动力、现实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反映了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本土审美意识的觉醒。另外,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和文学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重义轻利”的人生观、肯定道德生命人格的价值观等,有可能成为我们回应当下生活、重建生活诗学、提升文化品格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无论经济、教育、文字、习俗,还是建筑、美术、音乐、舞蹈等,均相互借取、相互渗透,交流颇为繁盛。其中,中国的“傩”和日本的“能”,就有着不解之缘。“傩”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出现,是除夕驱鬼逐疫祈福的一种祭祀舞蹈。由方相氏统领十二神或十二兽,载歌载舞,并发出“傩、傩”的声音,故称之为“傩”。唐代所举行的“大傩”之礼,场面宏大、壮观、肃重。其情形大致这样:选五百名年令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身着红色衣服,戴上假面具。另有执事十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友好合作,造就了跨越东西方文化的传奇。福建,自古以来就是联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关键节点,而源自闽浙一带的福船,更是古“海丝路”的友好信使,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见证着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承载着“海丝文化”的内涵。为感受先辈们穿越惊涛骇浪的历程,同时体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风光.一艘按照当年核心技艺复原建造的古福船,即将从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福建泉州港出发,去寻访“海丝路”沿线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矛盾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古老的京剧、昆曲、越剧等传统剧目与当代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和现代舞蹈同台演出;中国传统思想家的著作与当代西方思想家。甚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陈列在同一个书柜中;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热”不断地变换着。从八十年代初以来,文化思考的主题不断地更新着,如“人道主义与异化”、“萨特与存在主义”、“港台新儒学”、“周易热”、“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新保守主义”、“后现代主义”、“萨伊德和东方主义理论”、“享廷顿和文明冲突论”、“人文主义精神热”、“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等等。实际上,各种文化思潮的纷然杂陈和文化热的迅速变换并不意味着文化研究的繁荣,而是处处暴露出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矛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究竟如何发展,这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加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