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现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度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折射,又是形成两者不同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深层原因,以文本观为中心展开批评流派之间的比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学术界反复呼吁的学术批评,去岁以来终于有了若干实绩。一些报刊上批评与反批评的文章多了起来。可以预见,学术批评与世纪末的反思心理相呼应,将使’98的学术批评呈现热闹景象。学术批评复兴的背景,我想不外两个:一是十余年来学术界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人心态浮躁,治学有欠谨严,留下了一些“学术垃圾”或“文化垃圾”,若不予以批评,必将贻误后学。二是国泰民安,法制日趋健全,基于学术讨论的批评不再有被乱扣“帽子”之虞,所以一些正直的学者对“垃圾”起而攻之,声音由弱而强,阵容由小而大,终于有了不少胜绩。…  相似文献   

3.
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是一部学术批评著作,其内容有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和批评,有对专家教授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批评,有对文艺史厘定划分的批评,有对文艺学学术事件展开的批评,还讨论了学术规范、高校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等等问题。作者批评的态度是认真的,并且注重学理、逻辑,努力以理服人。著作中的问题意识、思考方法以及让人看得出的知识储备,会对我们开展学术批评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学术界的批评气氛颇为浓厚,但也出现了些不良现象:目标散乱,重点不突出;批评的态度不正常;参战者少、旁观者众;学术管理机构、学术行政领导对有学术道德问题的学者态度暧昧.要发展正常、健康的学术批评,要建章立制,规范学术批评活动;要肯定和支持学术批评的成果;要开辟更多的新阵地,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  相似文献   

5.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生涯中,大量运用了史学批评,他以史学批评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论。与同时代其他人的史学批评相比,朱谦之史学批评更多地关注了西方学人及其历史哲学。其史学评论是在宏大架构之下展开的,不同于传统批评方法,突出了对史学现象、史学观念及史学思想的评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与媒体批评、作家批评相比,学院批评有自己独特的理性品格。但在当今学术批评界,学院批评良知的失落是严重的,不仅表现为批评者人格操守的失落、学术良知的失落,更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的失落。这种失落和个人需要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但唯有升华到个人需要的第六层次,真正的文学批评才会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传统目录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诗文评著作的整理、归类和研究的分析,试图为20世纪之前的批评史研究作一粗线条的勾勒,以凸现其学术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学术批评,较多的是对于抄袭、剽窃的批评,而思想性批评较少,即使有一些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学术批评可分两种,一种是技术性批评,另一种是思想性批评。思想批评可以使学术探讨深入,可以使理论不断地趋于完善,显然思想性批评对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有更重要、更深刻性的作用,是需要竭力提倡的。因为社会体制的原因,导致学术泡沫化,这是对学术事业发展的一种极大的危害。事实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危害,那就是对思想的重复或咀嚼。思想性批评可以对第二种危害起一定的治疗作用,拓宽学术的视野,推动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规范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学术批评,通俗地讲,就是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商榷、批评与反批评。任何一种成熟的学术思想,都是在继承和批评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想中形成的。一部人类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过程中发展与完善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乃至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讨论和批评。虽然“双百”方针在一段时期内被扭曲和践踏,时下在操作层面也还有种种禁区和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自80年代起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创作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作品翻译良莠不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话题,刘文良的学术著作《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是该学术领域颇富创见的一项研究成果。鲜明的创新意识,精巧的辩证之思,突出的文本意识,浓郁的中国情结,是该著鲜明的个性。该论著着力于构建一座带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诗意之厦”,为中西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研究实现良性互补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Hymes提出并分析了对Chomsky语言理论的学术批评,其学术批评的理据一方面基于"乔姆斯基的工作"存在的理论缺陷,语言研究途径与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另一方面Hymes关于"社会建构语言学"的思想主张与Chomsky的"常规语言理论"形成极度反差,二者难以弥合而产生冲突动力,学术批评由此产生。Hymes对Chomsky的学术批评以《句法结构》和《句法理论要略》为范围,聚焦Chomsky的"语言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语言能力"。由之,对Hymes学术批评的社会语言学立场和人类文化语言学立论作出解释和再评论,对Hymes在批评Chomsky语言理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际能力"概念以及后结构主义对这一概念的运用进行再考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媒介批评论著十年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0年以来国内媒介批评论著的出版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梳理,着重分析了十年来媒介批评论著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进展,包括理论研究长足进步、批评实践初见成效、历史研究受到关注、学术平台初现端倪等几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有待改革的学术问题,即: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有待加强,批评实践的热度、力度、高度、深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具有"百学之本"的史学,一直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一重镇在晚清时代,因为西方学术思潮的冲激、新的治学方式的初步输入,开始在古典史学领域出现新的学术趋向.传统的乾嘉考据学虽然在学者中有不在主流的继承、发挥,但遭受的批评比较直接也很尖锐;提倡民史、新史学,组织史学会,创办新学术杂志,倡导史学理论即所谓"史科"、史学方法,成为晚清史学的新风气、新思潮,这就为民国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袁枚批评理学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是一位思想学术批评家,以理学、汉学与佛教为主要批判对象。于理学重在批评其“道统”之说与禁欲思想,但对其理论不乏客观评价。于佛教则批评其“绝欲”的虚伪与戒律的荒谬。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当前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一个生态学与文学交叉的领域,特别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它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生态批评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但创造性的转化工作做得不够,因此,它缺乏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充足的学术基础,建立学科的条件尚未成熟;生态批评的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它更应关注文艺自身发展的生态,加强对社会文本的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王若虚个人的文学与学术观念为背景,采用史料与文献分析法,从批评语体的视角分析王若虚《滹南诗话》的批评特点,其批评语体以“不+肯定性语词”为常用搭配,以“妄”为常用字,采用反诘式的句式与对照并举结构,列举多个前人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反驳,进而表明自己的态度。《滹南诗话》在集评背景下,借助“辨难”呈现出与传统“训诂式”和“象喻式”不同的语体风格,体现王若虚“自我树立”的学术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王若虚的批评语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学术领域。本文对两汉时期的史学批评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论:一是它从综合学术批评中的逐步分离;二是它对当时史学研究某些基本问题提出的颇有深度的见解。作者认为,中国史学批评自先秦萌芽之后,至两汉始形成独立地位,并为下一阶段史学批评的长足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