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常见的有春联、寿联、门联、堂联等。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称“六相”,分叙如下:  相似文献   

2.
古典广告对联对现代广告词写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实用性特别强的行业对联,带有今天广告的性质,我们可称其为广告对联。它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非常巧妙而艺术地介绍产品或服务,树立和提高主体与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最终有效地实现了其经济目的。诚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但是,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广告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模仿阶段,总体水平是不高的。为了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联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那雅俗共赏的对联,像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闪烁。探讨中国对联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对联的艺术规律和社会功能,总结对联的分类方法和创作原则,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讲究平仄,工于对仗,言简意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一类对联,巧嵌数字于其中,更使对联妙趣横生。如: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子路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烂多姿、清香四溢的奇葩。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华彩。近几年的中考也涉及了对联的考查,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综观中考试卷,对联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龙年品龙联     
2012年是龙年,在我国绚丽多姿的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中含有“龙”字,读来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7.
巧品尊师联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麋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麋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逐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里辉 《老友》2007,(10)
饮酒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其中酒联是酒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古以来,民间酒店对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糜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糜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进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再创作、灯谜、诗词集句和趣味对联三类中国文学创作形式的典型范例分析 ,论述了一系列独特的数据挖掘式创作在我国文坛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光辉成就。  相似文献   

13.
1.对联如常江《中国对联谭概》:"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是普遍的称谓。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教学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它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对联,更使得历史学科锦上添花,彰显历史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多功能性。可是历史课和历史课堂长期以来地位尴尬,有课无效,学生不重视,教师没办法,历史教学如何进行,仁者见仁,各执一词。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大胆运用对联可以作为有效途径,它能增强活动空间和载体,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也是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  相似文献   

15.
对联的源流、对仗技巧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联的源流、对仗技巧及审美价值金天相(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联又称楹联、楹贴,是书写或刻在楹柱、门框、墙譬、山石上的联语。对联也是一种文学形式,而且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性很强的、雅俗共赏普及面极广的文学形式。可是多年来却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被...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日常所见的、最为普通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笔者把小对联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教小学生学写对联、用对联,传承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观教学。文章分语文课堂对联教学的策略与教学后的思考两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联绵词成因的研究,既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有助于对联绵词运用中词形纷繁的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对词义的准确把握,而且为同源词的系联和探源、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整理和描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楹联即对联,又称对于,其类别可达数十种之多,而名胜楹联只是其中一小类。顾名思义,名胜楹联即为名胜地撰写的对联,它有广狭之分。狭义名胜联仅指著名风景地的对联。广义名胜联包括著名风景地、历史文化古迹的对联。这样,广义名胜联就包括胜迹联、园林联、庙宇联、刹寺联,以及某些会馆、戏台、亭院等地的对联。我们这里说的名胜楹联,指的是广义的名胜联。  相似文献   

19.
论苏轼的对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忽视研究苏轼对联的原因谈起,对苏轼的对联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并对苏轼对联的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漫谈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对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成,在诗赋骈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的特点。对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直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