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时空结构和叙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小说叙述时空由魔幻世界(巫师世界)和现实世界(麻瓜世界)两个层面组成,在现实与魔幻时空建立了隐喻与象征的叙述关系。在叙述方式上,从魔幻世界的叙事原型和规则两个视角,来解构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魔幻与现实的"双重世界"叙事艺术风格、隐喻与象征相结合和的叙事方式,对疏缓现代人疲惫的心灵、重构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期小说的“魔幻叙事”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道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魔幻叙事对天人关系的神秘演绎、对精神自由的推崇彰显、对生死问题的审视思考,无不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精神气韵。魔幻叙事对道家文化的呈现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魅力,也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悟阐释和价值“重估”,彰显了道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仁山的小说《日头》,以充满魔幻色彩的笔触,描写了权、金两家的世代斗争,展现了日头村五十多年的沧桑剧变。全球化视野下的乡土中国充满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新乡土小说的创作亟待艺术创新。《日头》跳脱出传统乡土小说的艺术局限,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充满"鬼魅"色彩的魔幻乡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聊城青年作家范玮的先锋小说创作是一条行不由径、履险出格的实验之旅。他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幻想文学”影响很大,致力于非现实梦境的营造、叙事迷宫的构建,小说魔幻色彩浓郁,充满了形式主义的游戏精神。范玮多方面借鉴了博尔赫斯的叙事技巧并有所创新,其呈现出断裂性和非逻辑性的文本给读者创造了解读文本的多元选择。范玮小说的主题是对现代人的精神境遇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折射出世界本身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受活》之所以获得较高赞誉,主要得益于叙事策略上基于现实主义又力图超越现实主义的大胆探索,具体体现为关注苦难生命存在的叙事向度的持守,"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姿态的运用,以及充满荒诞魔幻、新奇想象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含魅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以来湖南小说在叙事方面出现了一种含魅倾向,韩少功的作品其含魅倾向表现为对世界上不可知与不可言说事物的包含与宽容,孙健忠等人的小说将魔幻态现实与进行态现实融合在一起,残雪的小说用梦魇与呓语的形式将巫文化推向极端,造成一种独特的神秘的含魅叙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9.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代表作,是充满魔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系列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喜爱和追捧。尽管被很多人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品,然而这一魔幻系列小说显然有着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从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开始,小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轻松的儿童小说了。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找到英国文...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强调作者代理、文本现象与读者反应三位一体的循环动态过程,突出读者在叙事中的重要性,认为读者的知识、信仰、情感应该全部参与进叙事进程,而小说中的叙事进程大都受文本动力和读者动力支配。借用这一理论来对《百年孤独》进行文本分析,有利于揭示小说叙事结构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多维度的叙事判断的。在文本动力上,以乌苏拉为核心和以魔幻空间为基石分析人物矛盾对叙事进程的推动,拓展读者对于孤独主题的理解;在读者动力上,阐明小说通过叙事聚焦和叙事技巧,调节叙事距离,引导读者理解隐含作者对愚昧保守的马孔多的摒弃,从而在读者与隐含作者的动态交流中,达到小说修辞性的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耕文明赐予白吟浪滩的人们对于土地的依恋与执迷,并养成了他们对作物种子的崇拜之情以及对于粮食的敬畏;洞庭湖水的烟波浩渺也练就了白吟浪滩上各式各样靠水为生的后生们的捕鱼绝技与相伴而生的闯劲;人们所秉承的朴素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轮美奂景象。曹旦昇站在对最后一抹传统农耕文明礼赞的角度上,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方靠水吃水、以土为家的洞庭湖儿女的美丽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柳毅传》故事原发生地有洞庭湖之说、太湖之说及虚构说等。从唐人的小说观及文本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文化背景、物产及小说风格等进行考辨,证实:《柳毅传》故事中“洞庭”是指太湖,“湘滨”不一定就是“湘水之滨”,因而传奇的原发地只可能是太湖地区,而不可能是湖湘洞庭。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碰撞、磨合中生成和衍化的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已走过了近40年的文学历程,这期间先后经历了模仿借鉴、转化创新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魔幻叙事的民族化转向。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由文学习语到文学创语的嬗变,是中外文学互动磨合的结果,亦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之体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学经验与启示,对于处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与域外文学的磨合、调适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具有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如何进一步利用湖区独特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克服湖区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集中于以岳阳为中心的东洞庭湖风景区,而以益阳为中心的南洞庭湖和以常德为中心的东洞庭湖区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有限。故从“大洞庭湖”的角度出发,应以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为对象,综合考虑湖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整个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洞庭湖区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具有以湖水、古迹为特色的资源结构体系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文化含量高 ,是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 ,风格相异的五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有机结合是其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桃花源为中心的西洞庭湖区域文化 ,是以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为特征。本文从桃花源文化的前期积淀、桃花源理想境界的形成等方面 ,探讨了桃花源文化形成的社会生活、人文地理等原因 ,论述了桃花源理想境界对迁谪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代曹臣仿拟《世说新语》所撰的《舌华录》既是一部优秀"世说体"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清言小说。在小说的体例语言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的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简洁传神,其精湛的志人手法以及独特的叙事艺术都生动地体现了《舌华录》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