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的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大规模的的商品生产、从传统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开始出现土地转包的现象。这种劳动同土地的重新组合,适应农村分工分业的要求,具有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德宏州大厂公社的农村调查,对土地转包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要分化,其中农村经营体制越来越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而国有农场坚持农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在21世纪快速城市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国有农场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变化的需要。相对来讲,农村经营体制因为过于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关系的束缚。国有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土地制度安排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以后,围绕农村土地归谁所有和由谁经营这两个问题,我们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使得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者与土地之间的占有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1]土地是农业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土地管理制度,则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1982年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随  相似文献   

5.
为了吸收农村剩余劳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并推动农业发展,在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目前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作者认为,马上就大力推动这一进程会使业已存在的农业经营主体弱质化现象更趋严重。要使城镇化对农业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使弱劳力离开土地,使农业获得合格的经营主体。为此,作者提出引进新经营主体,集体组织全体农户统一向新经营主体转包土地的设想,并论证了这一设想在确保城镇化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零散经营越来越明显制约农业机械化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制约了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绿色革命后印度土地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后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在土地改革后仍然大量存在,制约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印度土地关系还是发生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虽然不能对这种变化评估过高,但是它却部分弥补了印度土地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转变,集体所有的、家庭承包制下的雇工经营模式(如"铁麦客"现象)正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成功解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土地占有之间的矛盾,还在农村衍生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经济近几年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 ,已经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 ,劳动力严重过剩 ,农业投入少 ,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以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的。这些因素中 ,既有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我国目前农业人口多 ,土地少以及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状况的原因。因此 ,需要引起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切实解决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促使我国农业经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八十年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其效果都因是否遵循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而明显不同。回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违背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规律,是造成我国农业长期落后和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及由此带来的破坏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的种种因素仍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户及其土地财产权利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DNA,源自现行农业经营制度的起点,决定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景象,提供农业经营制度的稳定性机制,引导农业经营制度的未来走向。由农户到家庭农场的演进既保留了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制度基因,又拓展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其功能递进表现为和农户在一系列经济维度上的差异。家庭农场具有"源于农户"而又"高于农户"的秉性,同时又面临不同于单一农户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基于家庭农场基因图谱的发展思维有助于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泛推 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家庭承包制度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其推行之初,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政策威力,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农村经…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的产生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种植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尝试。它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家庭农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一定的经济条件。这些经济条件是:一、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致造成了土地相对集中于种田能手的客观可能性。二、依靠集体经济的积累,建立起为大规模耕地经营提供服务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三、实行经济责任制,土地相对集中产生规模效益,以致农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民自愿组建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迅速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本世纪末,我国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忽视农村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必然要引发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难以实现这种调整。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赋予土地经营主体某些经营自主的权刮,但这一制度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实践上不可避免地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严重的阻碍作用。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在各种社会和因素的促使下,土地占有形态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蕴育着土地占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的趋势,而且以乡绅、约曼为主体的大土地占有结构又取替了以广大公簿农为主体的小土地占有结构,并与现存的大土地所有制相结合构成了都铎王朝土地关系的基本特征。这种土地占有权的变革为英国农业从封建小生产向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的过渡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当时农村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更快步入市场化的轨道,显得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它不仅决定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的建设,更有意义的是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关系到我国农村在本世纪末小康生活目标的实现。 所谓农村经济步入市场化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农村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突破传统的单一农业模式,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人口的持续减少和“60后”职业农民的老龄化,农村土地的经营必须走向规模经营与特色经营。目前法律与政策提供的耕地三权分置与宅基地三权分置都是促成这种趋势的制度供给。三权分置的法理立足点是将土地产权由“特权”变为“通权”,由封闭的成员权变成开放的自由交易的产权。三权分置的实质功能在于解放土地生产力,解放农村劳动者生产力,解放农业产业化生产力。因此,要想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为这种土地产权的交易和使用提供法治保障,实现交易安全和经营稳定。建议通过地方立法和全面落实土地产权登记及权属证书制度,为土地的规模经营与特色经营奠定坚实的土地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必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家庭农场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公有产权基础上的农业经营组织;一种有效率的农业经营组织;大、中、小农场共同发展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趋势。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瓶颈"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破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的对策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的发展.当我国农村改变了以集体经营为唯一经营方式的旧体制之后,农业生产开始结束长期以来的自给半自给生产状态,农产品商品市场开始得到发展.现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还必须建立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要素市场,即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与土地市场.家庭经营要有效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演进,也必须在推进土地转移到种田能手的过程中,改变农民户户都在经营土地的现状,使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于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