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现、有无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习惯于以西方哲学中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评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可是 ,形与神的关系原本就是一种整体的关系、一种系统的关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也是一种整体观、一种朴素的系统观 ,因此 ,用还原论的观点是无法作出合理评价的。为此 ,本文试图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形神观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文艺批评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他从哲学层面提炼出的"童心说"在其文艺美学观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其真实、自然、形神、情趣诸论都是童心说的逻辑引申和具体阐发,昭示了李贽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学受道家哲学的观念、方法影响最深,若从思维方式看,则主要表现在整体之思、对待之思和象喻之思三个方面。其中,对待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所有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含的。它以整体之思为前提,更强调相互参照的二元对待的彼此依存,彼此包含,彼此转化,乃是一种二元协同之思。对待思维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之一,也成为了中国诗学的重要思维路向。中国诗学中的对待批评将具有传统哲学智慧的对待思维模式内化为运思方式,在话语言说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学与美学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相互的融通性。在很多情况下,中国诗学就是中国美学,而中国美学则以诗学的形态呈现出来。道家在这方面为中国诗学和美学提供了更多的思想资源。中国诗学表现出的本体境界、形上体验、艺术真理、审美心理等,都与道家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9.
妙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妙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叶维廉先生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诗学大家,其诗学的根深植于诗歌创作和中华文化,同时又极富理论智慧和世界眼光。叶维廉诗学的特点在于其把诗学建设自觉纳入一种道家文化的话语体系进行诠释,或者也可以说是从一种道家文化的眼光来诠释诗学问题。有根的诗学使叶维廉先生的诗学进一步超越了对于文学规律的寻求,而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美学和诗的哲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动物叙事”这一特殊叙述方式与表达形式成功地介入到“底层文学”当中,无疑给“底层写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陈应松的努力与尝试就是一个很好的表征,他的《太平狗》很具有说服力,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完备的写作范式。当然,还有诸多优秀的作家参与到该题材类型的创作当中,并呈现出了底层“动物叙事”所可能达到的向度。作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一个重要考查维度,“底层写作”中的“动物叙事”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题材优势与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5.
研究《墨经》的学者大都把“效”理解为“说”的一种具体论式或者理解为“说”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对“效”的研究成果 ,认为“效”不是对某种具体推论形式的论述 ,也不是对“说”的原理的概括 ,而是一个与《墨经》逻辑研究的方法论直接相关的重要范畴 ,“效”决定了《墨经》逻辑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目的 ,在《墨经》逻辑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能性述补结构是我们从语义上界定的表示“能够”“可以”意义的述补结构。能性述补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V得V得O V得C V得OC V得CO V不得VO不得V不得O V不C VO不C V不CO(V是述语C是结动词O是宾语)。在本文我们只选择其中既带宾语又带补语的比较复杂的四种形式V得OC V得CO VO不C V不CO进行考察。我们选择《三言》这一近代口语性较强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这几种形式在此期的大体面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比较的方法对各形式的数量、述语的音节情况、述语的性质、结动词出现的次数以及宾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9.
20.
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景观社会理论与凝视理论,从旅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现象,即博主使用优美夸张的语言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进行博文写作和展示,读者观看博文并受其影响的过程.随机选取了20篇旅游博文和其中5篇博文的全部评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旅游博客中的信息共享现象及其特征,研究博主与读者信息交流的动力学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传播模型.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