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老年人口问题加剧和养老资源非常有限的双重困境。文章根据老年人口需求和解决老年人口问题所需资源,将老年人口问题分为四类:物质问题、照料服务问题、精神慰藉问题和社会参与问题。分析表明,2000年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问题以物质问题和社会参与尤其是劳动参与问题为主;2030年到2050年,以照料服务问题和精神慰藉问题为主;2050年到2100年是全面提高老年人口的物质、照料服务、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水平的时期。并简要分析了这一演变对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照料危机日益凸显。但在老年照料政策领域,尚无基于政策视角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老年照料政策体系历经初创—改革—发展的演进过程,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逻辑理路。为有效应对社会经济转型、人口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式微等多重因素造成的老年照料困境,应该合理界定老年照料政策的属性与定位、构建面向家庭的老年照料政策体系、加大政府注意力配置和政策工具创新、推进老年照料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老年照料事业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且老化速度快;地区、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老龄化进程快于中西部;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纯老年夫妇及单身老年人户比例加大以及老年人口预期寿命性别间的差异明显等。老年保障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中国老年保障制度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广覆盖为原则,保证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重视家庭养老的作用;在制度设计中考虑到老年人口的特点;加快发展老年社区服务;以规范的法律来保证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当下我国很多社区建设重物理环境轻社会环境,行政化色彩浓厚,缺乏社区居民的参与,同时,建设广度和深度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虽然不存在老年友善社区建设的"金标准",但是非常强调培育居民尤其老年人参与的社区自治能力,同时,它们的老年阶段三项制度安排(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与老年照护保险制度)很好地协同了老年友善城市/社区建设,这些政策为老年人口社区居家养老不但提供了政策环境与可持续的经济保障,还提供了必要社区物理环境与人文文化等保障。老年友善社区的构建,除了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要在社区建设中完善自下而上的决策参与平台,同时探索多主体共建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社区老年医疗和生活照料需求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 10 11份调查问卷 ,分析了江苏省四个城乡社区 6 0岁以上老人和 40~ 5 9岁潜在老人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结果显示两组人群都渴望得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及时、便利、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据此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应该成为社区老龄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这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经验,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现行体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7.
在对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是未来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具有顶端高龄化、高速高龄化和规模高龄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对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在老年照料与服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老年照料与服务日渐成为老人个体、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可依照其固有的价值理念,运用其独有的个案、小组/团体和社区工作方法,在老年照料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专业咨询提供者、维权与法律保护者、团体活动倡导和组织者、服务中介等等,从而为解决老年照料问题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居家养老社区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莹 《社区》2002,(23):53-5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发展,“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安度晚年,这是推进社区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体系,势在必行。[背景资料]根据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社会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以便使老人能够在自己家里和他们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生活,继续成为参加经济活动的有用公民。同时“应加强、努力发展家庭照料,以提供…  相似文献   

10.
提出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然结果 ,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积极实现健康老龄化 ,是解决我国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我国面临着推进健康老龄化进程的诸多困难和障碍 ,主要是老龄人口增速过猛 ,绝对量居世界之首 ,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又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开始的 (不象西方发达国家 ,其经济社会发展超前于人口老龄化的发生 ) ,相应地存在一系列与健康老龄化不相适应的微观问题。因此 ,要实现健康老龄化 :要注意满足老龄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种种特殊需求 ,如健康需求、精神需求、经济保障需求、生活照料需求等 ;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如老年社会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教育、老年服务和护理等 ,切实促进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积极发挥 ;要努力创新老年政策来提高我国的健康老龄化程度 ,其创新的核心是满足老年基本需求、鼓励老年人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城乡间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公平问题也愈加凸显。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逐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服务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统一,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就业人口现状,2000-2010年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就业速度,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变化及人口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的研究表明:若退休年龄不变,2030年我国潜在劳动力将比2010年减少14%;若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推迟5年,则2030年潜在劳动力仍将与2010年相当。然而,青年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快,农村尤其明显;2020年以后我国劳动力递减速度快,2040年我国60岁以上、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8%、22%和4%。近20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面临老龄化的严重挑战,老龄化通过劳动力老化、社会保障、生产成本、商品出口、社会消费、货币汇率等途径,对经济持久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众社会服务满意度是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数。基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状况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居民的社会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1)接近六成的被访者对所居住社区的社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存在地区差异;(2)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供需失衡情况严重,在全部10项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中,存在供需位序失衡的项目多达8项;(3)居住空间层次和城市社会融入等因素对居民的社区社会服务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供需沟通渠道和建构社会服务分级供给体系等手段,助力解决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侧难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本土少数民族和跨境族群集聚于中国城市生活,形成兼具商业功能和居住功能的多族群互嵌式社区。单一族群居住型社区向多族群混居型社区的转变不仅使城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特征,也为传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族际文化观念与宗教信仰不同、本地族群接纳程度有限、多元化社工人才不足等现实境况。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将典型的广州越秀区非裔黑人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外来族群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以此为基础探讨二者叠加效应下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诉求。通过创新社工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搭建民族文化社区交流平台、增强不同族群间的信任网络和注重培养多元化社工人才等途径,提升城市多族群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促进各族群成员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细致研究。根据修正后的AIDS模型对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加以量化分析,在利用CHALS数据对目前中国老年群体消费结构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仍然对其有经济上的支助,财富在代际之间的转移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投资。如果不能建立更多的社会养老机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后,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抑制消费、阻挡投融资体系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使社会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机构养老是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避免独居和空巢老人发生意外。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养老机构的结构,加强人力投入,建立综合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机构养老的制度建设等措施,可以扩大养老机构的规模,提高养老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从200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相似文献   

18.
支持老人就地养老是当前老年社会服务的一个核心实践。它不仅能够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度过晚年,维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而且与机构照顾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分析我国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梳理国际上的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立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一框架试图将当前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类似家庭或模拟家庭)养老、结伴(老年公寓)养老等方面。最后就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和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善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适度社会化的需求,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我国一些大城市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居家养老实践经验,为确定我国发展居家养老的思路和策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导致农村"空巢"现象严重,老年人口抚养比急剧上扬,不仅使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养老的经济负担更为沉重,而且给农村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社区照顾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弥补家庭照顾和机构照顾的不足,适合农村地区的社会现实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失衡的问题。我国政府借鉴社区照顾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养老服务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