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网络文学批评伴随着网终文学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它以形式灵活、互动快捷、参与性强等特点给传统文学批评注入了活力,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文学批评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主体混乱、批评功能弱化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因此,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学批评,促使其健康发展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崔琦 《南都学坛》2011,31(3):52-55
新传媒环境下,文学批评更加泛化,表现为:在文学批评形态方面,除了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之外,产生了一种以传统媒体的受众为批评主体的受众批评;在批评对象方面,不再局限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再研究与再解读,被研究的文学文本是多样的存在,网络文学、畅销书、报纸专栏写作纷纷进入人们的批评视野;在批评形式方面出现了视频、网络投票、电视采访等多种形式。文学批评也发生了批评主体的大众化转向和批评标准的非艺术性转向。针对这种泛化和转向,文学批评应在不丧失理性批评精神、破坏批评原则标准、消解批评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改变。比如学院批评可以在坚守批评操守的同时,利用新兴媒介,与活跃的媒体批评、受众批评相辅相成,积极倡导对话批评,更好地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者的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论文涉及该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作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新世纪文学”研究成为文学批评的关键词。新世纪文学的构成中,网络文学的自由书写和网络传播最能表征新世纪文学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观念与规则的新质。新世纪文学研究对这新的文学形态做了重点讨论,其批评特点呈现为“亚流派”研究。需要建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批评话语对网络文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的发展繁荣,对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的构建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主体被重组;文学批评抛弃以往的批评对象与批评方式,回归大众文化本色.但网络文学批评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混乱与无序.网络环境中的文学批评规则将如何建立,是新传媒时代需要探究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发展繁荣,对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的构建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主体被重组;文学批评抛弃以往的批评对象与批评方式,回归大众文化本色。但网络文学批评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混乱与无序。网络环境中的文学批评规则将如何建立,是新传媒时代需要探究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笔者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本文涉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笔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文学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功能提出了挑战,面对蓬勃发展而又纷乱芜杂的网络文学,文学批评陷入了无能为力的窘境.为了适应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的文学现象的发展需要,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固有的功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新理论,在发展与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显示出空前的平民性和民间性,内容随心所欲,具有鲜明的超文本性特征。网络文学也存在着题材狭窄单一、写作手法欠缺等问题,这需要网络写手们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需要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以及建立网络文学自身特性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不断地从多种向心与离心的视角寻求文本解释与评价的标准,不断拓展批评的理论时空.弗莱的原型批评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关照文学与批评,系统地建立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这既是对新批评派及形式主义的有力反驳,又是一种开启文化钥匙的重要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文学批评是法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文学的批评标准仍然要坚持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标准,而政治第一指的是法制的精神、思想、原则与道德,而不是口号。艺术标准要体现法制文学特有的完整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科学的批评与评论才能更好地繁荣法制文学创作,推动法制和法的进程。对文学界的法制文学创作更要通过批评,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提倡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方向,文学地理学批评建设需要关注这样十个关键词:文学的地理基础、文学的地理批评、文学的地理性、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文学的地理空间、文学的宇宙空间、文学的环境批评、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文学地理空间的限定域与扩展域、文学地理批评的人类中心与自然中心。如果思考并准确地界定了以上十个关键词,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研究实践就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疏离与倒置——对2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世纪之交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学术背景 ,全面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文论与文学所走过的历程 ,指出文论“失语症”是由于文论与文学之间的疏离、隔膜、倒置、错位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纯文学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纯文学与大众连通的重要通道。当前纯文学的品牌建构主要从地域界定、名刊丛书打造、文学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而对新生作家公众形象的展示较为欠缺。同时,本应成为文学品牌建构主要助推力量的文学批评仍然以学院式的“职业的批评”为主,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公众文化空间,故“以人为本”的纯文学品牌的建构需要更多新鲜生动的“新闻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高兴》:“左翼”之外的“底层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大主题,《高兴》再一次提出了这一严峻的问题。在“左翼”式的“底层文学”标准参照下,《高兴》独特的典型形象、思想资源以及人物关系值得研究界重视。就此而言,贾平凹提供了“底层文学”一种新的方式,即在“美学”与“道德”之间,在不伤害“文学”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探索对大时代的讲述。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文学感受之于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指出当今中国文学批评存在忽视中国文学自身特点和批评主体的文学感受、以西方时髦理论架空中国文学的弊病,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重视个人感受和印象、把批评当作特殊艺术、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无疑为当今文学批评提供了一剂良药,对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坚持源于感受、忠于感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展开是伴随着对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而开始的,对女性文学概念的争论延续至今。对女性文学概念内涵的争论,不是混乱的、苍白的没有涵盖力与阐释力的空洞能指,它是我们文学史观念和思维方式、方法论变革的重要一步,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为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与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孙桂荣 《东方论坛》2007,5(6):60-65
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入手,揭示在文学"大众化"问题上,从效果层面理解的文学被"大众"接受与从价值层面理解的文学关注"大众"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与学术界对"大众"、对文学本质、对大众性与商品性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复杂认识相关;强调正视文学"大众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呼吁新的美学原则介入文学"大众化"批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学 ,以其全新的价值观念、表现形态和审美品格 ,显示出鲜明的现代特质。在这一文学历史的巨大变革中 ,周作人以其对新文学理论的倡导、对外国文学的译价、以及他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实绩 ,参与了新文学基本特质和大致走向的规范与制订 ,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化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学革命倡导与新文学独立发展之间有不同的历史要求,新文学需要向文学审美形态转化与深化,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形态建设具有首要的意义。“诗”与“散文”的分裂,是19世纪法国文学引人注目的现象,对“诗”与“散文”及其关系的认识,是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审美建设的重要内涵。从中可见,陈独秀仅仅建立起了中法文化暨中法文学通道,更体现新文学独立发展意义的穆木天与沈雁冰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却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穆木天为‘嗷文化”的新文学注入了‘恃”的内涵,这有助于新文学向文学审美形态的转化,沈雁冰则更表现出对文学革命倡导观的延续和套用,在他的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中,“散文”与“诗”是截然对立而难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