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兰翠 《东方论坛》2021,(1):22-29
刘禹锡自“永贞革新”失败后,先后在朗州、连州、夔州等偏远地方任职多年.每到一处,他都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主动了解风土人情,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对待辖区的少数民族百姓,热情而客观地歌咏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研究多民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他超迈时人的平等客观的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2.
“竹枝词”以情感“含思宛转”见长。刘禹锡在被贬郎州、夔州之时 ,被当地风物所感 ,仿《九歌》而作《竹枝词》 ,用以表达个人的贬谪情怀 ,并在题材选择、情感蕴含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表现出了较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先后被贬朗、连、夔、和四州达23年之久。这些中唐时的南方荒远之地,在刘禹锡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新鲜、可爱的一面。这一时期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其中经历了由巴而蛮(武陵蛮、五溪蛮),由蛮到土的民族演变过程.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夔州期间接触了不少土家人,因此,其乐府诗创作的内容、形式、艺术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巴人土家族民歌的影响,这使他的乐府诗创作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相似文献   

6.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刘禹锡的年近九十的母亲去世.在护送亡母灵柩路过衡阳时,接到了柳宗元去世的噩耗.刘禹锡悲痛欲绝,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借以寄托哀思.后来,刘禹锡两次写了《祭柳员外文》,并为柳宗元编纂文集.此后,刘禹锡有两年多的时间在洛阳守丧.至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冬,才被任命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当时便赢得了“诗豪”和“国手”的称誉。审视刘禹锡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贬居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十年。这十年,是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转折时期、开拓时期、收获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夔州作为南宋夔州路首府,乃宋蒙(元)战争中南宋诸路首府之最后沦陷者,其战事之久、抗击蒙元之坚决,实堪宋郡之表率.元军占领夔州,基本完成对南宋疆域的征服,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元)夔州战争,对研究南宋后期川东抗蒙(元)历史意义重大.就宋蒙(元)之战中夔州宋军战备状况、夔州战事本末、支撑夔州长期抗蒙(元)诸要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宋蒙(元)夔州战争真相.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刘禹钖传》说:“禹钖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钖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钖之辞也”。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市。刘禹钖任朗州司马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召回京师是元和十年(815)。武陵一带的夷歌,只是传唱于当地男女口中,究竟哪些是刘禹钖作的辞,已不易详考。刘禹钖《竹枝词》引中有“附于末”三字,查宋刊本《刘梦得文集》卷九末注云:“右已上词,先不入集,今附卷末”。可见这些《竹枝词》原曾考虑不收入集中的,则在朗州所作的夷歌辞,皆未入集了,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其一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二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注:承召,奉到朝廷的召书。玄都观,唐时长安城内最大的一座道教庙宇。紫陌,京城的街道,陌,原指小道。红尘,闹市的飞尘。无人不道,没有人不称说。中庭,即庭中,院子里。前度,前一次。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长安。目睹腐败的政治局面,刘禹锡内心无比愤慨,…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