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垂直营销研究的重要内容。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基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工商关系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工商冲突有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研究表明,自有品牌条件下强零和弱供的工商关系还将持续,但是工商关系的调整同时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制约。共同的市场压力迫使双方必须致力于构建合作共生的合作关系,品类管理、供应链管理、高效消费者响应等一系列现代营销思想和管理手段为构建合作共生的工商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超市经营过程中,良好的商品陈列不仅可以方便、刺激顾客的购买,而且可以提高企业与品牌的形象。要做到科学艺术地商品陈列,应遵循品类管理的原则,在陈列中重点考虑商品的品类角色、商品的相关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人文特征四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完全分销渠道中,利用博弈模型研究包括制造商层次与零售商层次的双重竞争关系对零售商合谋定价与制造商防范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双重竞争较为激烈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合谋定价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更大利润;而在双重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合谋销售不能采取防范措施,否则会得到较低的利润甚至亏损。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品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 0 0份统计资料,分析广告语言在一定受众群中的存在状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广告语言的品类覆盖与品类内涵;二,广告语言的品类位序和条类变体,重点讨论各种条类变体;三,广告语言的高位条类观察,涉及高位条类的认定、相对高位条类、高位条类群、品牌与条类的关系、求同与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商、网络零售商之间因为顾客争夺、收益不均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如果制造商不介入协调,三方的利益都会受损。制造商通过投入一定资金鼓励传统零售商努力销售,协调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会使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的收益实现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传统分销渠道和网络分销渠道的利益冲突,为实现两个渠道之间的协同提供有力的保证,更能使渠道中的各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针对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制造商与零售商各自独立、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一体化的4种模式,建立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同合作模式下的Stackelberg等博弈模型,以制造商为主导、对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以及相应利润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在合作一体化模式中的总利润最高,制造商和零售商决定的质量安全努力水平最高。建议对不同利润分配比例的利润协调机制进行分析与数值算例验证,以实现激励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一体化,提高质量安全努力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定制造商在销售季节前给定零售商两次订货机会,在不同订货时刻零售商对需求的预测不同,制造商给定的两次批发价格不同且第二阶段零售商可以订货或退货,在此条件下,研究了零售商在开始时刻以及在第二阶段的最优行动策略,为现实零售商的订货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功能和市场定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零售商自有品牌至今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发展过程,其功能可以从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不同角度得到体现。从市场定位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主要表现在和制造商B—品牌、C—品牌的竞争上。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管理需要完整的营销策略来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效益较低的问题,构建3种供应链渠道模式,运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分析制造商的低碳努力与零售商市场占有率对价格、利润、碳减排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制造商低碳努力的增加,3种渠道模式下的零售商、制造商的定价和供应链利润均会上涨;在制造商低碳努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共同影响下,零售商、制造商更倾向于选择自己主导的双渠道模式;随着实体零售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制造商单渠道下供应链总利润最高,零售商双渠道下供应链总利润最低。研究结论为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建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制造商传统和绿色制造两种制造模式下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引入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若制造商采取传统制造策略,零售商更加偏向于引入绿色自有品牌,只有当制造商品牌市场份额较大且产品替代率较低时,不引入自有品牌才是零售商的最佳选择。若制造商采取绿色制造策略,当产品替代率较高时,零售商会创建传统自有品牌;当产品替代率较低且制造商品牌市场份额低于某个阈值时,引入绿色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的最优策略;而当制造商品牌市场份额高于某个阈值时,随着产品替代率的增加,零售商将从不引入自有品牌转向引入绿色自有品牌,最后变为引入传统自有品牌。  相似文献   

11.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开辟在线直销渠道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增加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零售商自有品牌弱化了制造商品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线直销渠道的引入减少了制造商对零售商销售渠道的依赖程度。利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开辟在线直销渠道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在制造商不开辟在线直销渠道的情形下,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较大时,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更有优势;在零售商不引入自有品牌产品的情形下,制造商开辟在线直销渠道更有优势;当制造商开辟在线直线渠道,零售商不引入自有品牌产品时,消费者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知识共享机制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会陷入"囚徒困境",而制造商的成本补贴激励政策无法解决该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合理控制供应链中参与知识共享企业的数量,建立共享平台,培育共享文化等策略提高制造商与零售商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制造商供应量变化时、在多个零售商非单位需求情形下的统一价格拍卖与歧视价格拍卖,得到了两种拍卖方式下零售商的报价策略、制造商的价格策略及其相关性质。结果表明:统一价格拍卖中,零售商在低价时所提交数量高于其真实需求,在高价时所提交数量低于其真实需求。歧视价格拍卖中零售商在低价会选择提交自己真实的需求量,在高价会选择提交低于真实的需求量。若参与拍卖的零售商越多,相对歧视价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提交的需求量扭曲越少,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看,制造商更倾向于用统一价格拍卖的方式进行产品批发。    相似文献   

14.
回收再利用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动态闭环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分博弈理论探讨公平关切行为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通过构建回收率线性微分方程、供应链成员效用函数及HJB方程,研究制造商公平关切、零售商负责回收废旧产品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批发价格、最优销售价格和最优利润问题,最后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制造商公平关切程度与系统回收率及零售商回收努力水平成反比,与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辽宁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提高了本地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丰富了市场上的零售业态类型,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使辽宁本地零售商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削弱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利益,并加剧了辽宁零售业地区分布失衡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本地零售企业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确保民族商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代市场竞争已步入供应链竞争的时代,因此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在作出初始国际化战略决策时,应重视与同一条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追求供应链协同的好处和整体竞争优势,进而加快所有参与者的国际化进程。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协同体现在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协同、制造企业产品定位与零售企业零售业态设计的协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协同以及国际营销组织协同等。  相似文献   

17.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自有品牌一直是近些年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自有品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零售企业和消费者三个方面,消费者为何选择自有品牌而不是制造商品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特征、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发展战略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关注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合作、自有品牌的品牌形象和价值以及自有品牌的社会价值、社会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商业返品物流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买方市场"商业氛围下,商业活动中产生的返品比例越来越大。进行系统、科学的返品物流管理日益重要。除了商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零售商的优势地位是返品产生的主要原因。提高我国零售业返品物流管理的水平必须解决零售商与供货商及生产厂家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等商业发达国家的返品物流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闲置产品的处理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电子商务角度出发,考虑由制造商构建闲置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来处理闲置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闲置产品电子商务拥有广阔的适用空间,可以开拓潜在市场需求,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对闲置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支持能显著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及市场占有率;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应选择不同的服务提供方,得出了最佳服务提供方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