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萧红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赏识。然而,在看待萧红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却仍有人存有某种模糊和偏见。特别是对她的多次爱情婚姻至今持有否定态度,说“对她的移情也只能用宽松的道德标准去审视”。乃至不少人对萧红的死认为是她的任性与萧军分手去了香港,如果不是与萧军分手,最后不至于因贫病客死他乡。笔者认为萧红的爱情婚姻的多次失败,正表现了她追求女性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一生一般总要隶属于两个家庭,一个是出生家庭,一个是生殖家庭。婚姻不但是出生家庭存在的前提,而且是由出生家庭向生殖家庭过渡的桥梁,婚姻与人生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把婚姻真正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耍内容之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爱情婚姻,但也不可否认,相当数量的婚姻还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甚至还有不少不道德婚姻。为了正确认识这种状况,本文准备就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应该建立在爱情与义务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婚姻义务不仅在于维持作为社会单位的家庭,而且在于巩固和发展婚姻赖以建立的爱情。性爱是人的一种天性,任何男女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但是,人有了爱,随之就产生了爱的义务。恋爱结婚并非是与社会国家无关的个人私事,  相似文献   

4.
张颖 《家庭科技》2014,(12):7-7
陈秀芳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疏导工作室"的"家庭辅导师"。林文、张之全是陈秀芳曾经实施过婚姻"急救"的一对"80后"夫妻。 抱着同一状态维系婚姻 结婚前,是张之全追的林文。当时林文觉得他配不上自己,一直对他不"来电"。可朋友劝她:"张之全家世好。如果嫁给他,可以少奋斗很多年。"爱情至上的林文却觉得,如果两个人没有爱情,婚后的生活会很痛苦。朋友笑她傻:"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找个爱你的人比找个你爱的人结婚要好。"朋友劝多了,林文心动了,答应了张之全的求爱。 结婚后,时尚、靓丽的林文身边仍不乏追求者,这让张之全十分吃醋。  相似文献   

5.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1,(8):139-144
王海鸽的《新结婚时代》与《大校的女儿》真实记录了新时期爱情与婚姻观念的困境。《新结婚时代》讲述了三对错位的婚姻,城乡婚姻,姐弟婚姻,老少婚姻,而在错位的婚姻中,爱情却是平衡的。《大校的女儿》中,或者是在平衡的婚姻中爱情缺位,或者在爱情产生的时候却无法进入婚姻,也注定了爱情的错位成为必然。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婚姻与爱情之间的错位与平衡,是新时期婚姻爱情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张丽琴 《理论界》2009,(11):202-203
本文择取当代校园小说作为关注点,以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为视角,把老、中、青三代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概括为相应的三种模式,由此解读出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状态——迷乱与抑郁,进而从社会、心理的三个层面探寻校园知识分子爱情婚姻状况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李庆信 《天府新论》2005,9(1):132-137
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而一定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一旦成为社会有形无形的文化强制,它便会以难以抗拒的力量,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性爱、婚姻关系,并潜移默化深层次地影响到他(她)们的爱情观念、爱情意识和爱情心态.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在<红楼梦>有关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描写中,得到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真实反映;尤其是这一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强制,对被称为封建叛逆的宝黛二人爱情的制约和影响,更加发人深思--这种制约和影响表现为在爱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方面,与现代爱情形态相比,宝黛爱情都各自先天性地存在某种病态或缺失.  相似文献   

9.
一婚姻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而要把这个主题表现得具有鲜明特色 ,作家对女性婚姻爱情心理的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至关重要 ,然后再通过艺术形象生动表现出来。在这方面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无疑是两位杰出的代表 ,她们虽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作品却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一部作品。两部作品都写婚姻爱情。两部小说的爱情婚姻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 ,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情感婚姻一旦与功利连在一起 ,就无所谓真正的爱情。白流苏与斯佳丽的爱情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家庭科技》2013,(6):10-10
如果说婚姻是座大厦,爱情就是负重的框架;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注,爱情就是必胜的筹码。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两个人每天面对面上班。她有时候会看着他走神。他有张好看而略略颓废的脸,不像个车间里的工人,倒像是外面美发厅里那些男孩子,眉眼间似乎会飞出朵朵桃花。看得多了,  相似文献   

11.
爱情—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社会形式之一。家庭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鲁迅把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对封建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并结合自己切肤之痛的感受,剖析了封建伦理纲常造成的“种种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家庭伦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葛亮 《河北学刊》2003,23(6):183-189
汉代所谓民族之间的"和亲",是指民族之间停止战争,捐弃仇怨,从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汉代民族"和亲"的主旨是实现和平."和亲"之"亲",意为亲近、亲附、亲善,没有"婚姻"含义.汉代民族"和亲"与民族政治联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黄莹 《南方论刊》2011,(9):48-49
近年来,随着婚姻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人选择同居而不是走入婚姻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背离的同居关系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宽容。对此,我们不能仅感性地从爱情或婚姻的角度去解读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正视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所谓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经济背景所缔结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稳定性,也更具道德性。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内涵性婚姻,并对功利性婚姻持批判态度。但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问题,我们应当超越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的对立,建构起一种新的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浪漫的现实主义: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丁以描写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而著称于世,郎“财”女貌的套路因其温婉的笔触未落窠臼,反而熠熠生辉。她的婚姻观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每一桩婚姻的缔结都有坚实的经济后盾,但在追求美好爱情时又不时透露出作者浪漫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两个人修为 有关婚姻部门只是给了我们可以证明夫妻关系的证件,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夫妻. 离婚友人H,很长时间都在叹息:"离婚了,真不幸!"我们安慰她:真正不幸的是婚姻不幸还不得不硬着头皮维持,更不幸的是,维持着不幸的婚姻,还必须表现出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忠纲  綦维 《文史哲》2001,(5):38-42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 ,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 ,把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 ,甘心“隐于闺阁” ,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李清照的两次婚姻 ,既有难得的幸福 ,更有不可避免的不幸 ,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婚姻基础的观念在这幸与不幸中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8.
鲍令晖是一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女诗人.她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出发,以女性的视角审视爱情婚姻,所创作的爱情诗具有女性感受的独特性、认识生活的深刻性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在男性占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环境下,她的爱情诗在对爱情婚姻的认识和理解上与男性社会具有某些不同,从而真实地传达了女性内心的呼声.相较而言,在性别意识上她的爱情诗更能代表女性,并以其思想情志的深刻、丰富和独特超越了某些男性诗人的作品,而达到了那个时代思想观念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淑真是宋代女性文坛继李清照之后又一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诗人,她的爱情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又由于她一生受情婚姻的不得意,诗词中又颇多怨恨之语,流露着她在生命中的真切体验。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朱淑真在诗词中表达着她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同样也在诗词中发泄其对不幸婚姻的苦闷和郁怨,最终在弧寂和绝望中抱恨而死,从她的诗词创作中可以触摸到一个闺阁女子一生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表现,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认识始终存在一种错误和偏差,认为爱情的全部就是婚前的激情浪漫,认为爱情与婚姻是矛盾的。这种群体观念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在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纠正这种群体观念错误,科学地界定爱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